【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0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0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0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领域;面对这些领域和问题,牛顿物理学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新的理论。科学发展史上这些推陈出新的事实表明( )(分数:2.00)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主观性3.
2、对同一句格言,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理解,往往不及饱经风霜的老年人理解的深刻、透彻。这一现象说明( )(分数:2.00)A.实践决定认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需要意识的指导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4.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该论断说明( )(分数:2.00)A.人的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B.人的认识是人的主观想象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的认识受人的身份地位决定5.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在于,二者( )(分数:2.00)A.都是反映论B.都是先验论C.都是可知论D.都是实践论6
3、.马克思有句名言:“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该论断所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如果没有分工,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同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毫无二致B.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社会分工造成人与人的差别D.人与人之间存在原始差别7.人们要判断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分数:2.00)A.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B.能不能被多数人接受C.能不能付诸实践D.能不能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8.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了( )(分数
4、:2.00)A.真理和谬误是认识的两个阶段B.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区别C.真理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D.真理是客观的,具有绝对性9.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分数:2.00)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由理论指导的行动才能叫做实践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10.“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认识源于实践B.认识指导实践C.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11.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掌握了电能的规律,然后以该规律为
5、指导,人们研制生产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电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改善。这一事实表明( )(分数:2.00)A.科学研究是发现规律的唯一途径B.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C.实践活动离不开规律的指导D.规律必须重新回到实践才有意义12.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分数:2.00)A.感性认识来自于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更完整C.抽象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13.面对全世界对相对论的推崇和赞誉,爱因斯坦却保持了冷静。他提醒人
6、们:“如果引力磁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 )(分数:2.00)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指出了真理的绝对性C.强调了真理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D.断言真理具有相对性14.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与该论断所揭示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分数:2.00)A.心想事成B.成事在天C.坚持就是胜利D.无限风光在险峰15.学习、贯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支撑该命题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A.认识对实践有指
7、导作用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能够检验实践D.实践能够检验认识16.列宁说:“以为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以的。”该论断所揭示的是( )(分数:2.00)A.感性认识的作用B.理性认识的作用C.理性因素的作用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17.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该论断揭示了( )(分数:2.00)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影响C.间接经验对认识的影响D.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影响18.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思
8、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所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具体表现为( )(分数:2.00)A.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19.“熟知不等于真知”所揭示的是( )(分数:2.00)A.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B.感性认识具有具体性C.感性认识贴近现实D.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使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是( )(分数:2.00)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
9、1.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的。主体是指( )(分数:2.00)A.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C.运用、操作实践工具的程序和方法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2.“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分数:2.00)A.诡辩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23.真理原则要求是( )(分数:2.00)A.主体改造客体B.客体制约主体C.客观符合主观D.主观符合客观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2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
10、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5.中国的许多名言警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以下体现量变质变关系的谚语有( )(分数:2.00)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为山九仞,功亏一篑”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九层之台,起于垒土”26.体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选项有( )(分数:2.00)A.大智若愚、大巧若拙B.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做实验时。发现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针的偏转。他抓住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规律,为后来发明电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事例说明( )(分数:
11、2.00)A.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偶然性决定着必然性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28.以下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有( )(分数:2.00)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剥削社会的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实践认识更加高级的实践C.种子种苗种子D.团结批评更加高级的团结29.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共性有( )(分数:2.00)A.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都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C.都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都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0.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达成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对两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之后的岁月中,在 WTO
12、的框架下,中美双方的经贸关系长足发展,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实现了所谓的“双赢”。该事例在辩证法上给人们的启示有( )(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1.“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是一句有名的格言,典出新唐书。该格言所包含的哲理有( )(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B.量变质变规律C.原因和结果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2.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其中因果联系是众多联系中的一种。以下论断中体现了因果联系的论断有( )
13、(分数:2.00)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功崇惟志,业广惟勤C.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D.满招损,谦受益33.马克思指出:“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这种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该论断告诉我们( )(分数:2.00)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4.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这些要素的结构、表现方式之间关系的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以下属
14、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有( )(分数:2.00)A.价值与使用价值B.价值与价格C.价值与交换价值D.价格与交换价值35.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分数:2.00)A.本质规定B.根本属性C.唯一特性D.最高共性3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分数:2.00)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是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部分。关于“和谐”,以下正确的论断是( )(分数:2.00)A.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B.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
15、过程中实现的D.和谐的本质是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3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 )(分数:2.00)A.它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B.其他规律是由对立统一规律推演出来的C.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D.它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0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
16、要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领域;面对这些领域和问题,牛顿物理学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新的理论。科学发展史上这些推陈出新的事实表明( )(分数:2.00)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主观性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所谓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真理具有多重属性。题肢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真理的属性。所谓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即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才成立。正因如此,所以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所谓真理
17、的绝对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作为人的认识,任何真理都有其客观来源;所谓真理的主观性,是指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人的意识。由此可知,与题干设问一致的只有 A。3.对同一句格言,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理解,往往不及饱经风霜的老年人理解的深刻、透彻。这一现象说明( )(分数:2.00)A.实践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需要意识的指导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对实践观的理解和把握。对相同的对象,不同的主体的认识却不同。原因:一个主体是“涉世未深”即实践经验不足,而另一个主体是“饱经风霜”即实践经验丰富。概括起来,题干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实践经验的不同
18、,导致了认识水平的差异。由此可知答案只能是 A。其他三项本身都正确,但与题干所问无关。4.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该论断说明( )(分数:2.00)A.人的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B.人的认识是人的主观想象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的认识受人的身份地位决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认识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认识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会对其所反映的对象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而不限于直观地、机械地摹写,从而造成了反映的对象(客观物质),与反映的结果(主观
19、认识)之间的不一致。例如,面对“最美丽的风景”,穷人却感觉不到美丽;面对矿物,商人却对矿石的物理、化学属性一无所知。人的认识源于实践由非感觉;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非主观想象;人的认识由实践决定而非人的身份地位。所以,ABD 都是本身表述错误的干扰项。5.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在于,二者( )(分数:2.00)A.都是反映论B.都是先验论C.都是可知论 D.都是实践论解析:解析: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关系。所谓“认识”,就是承认主体能够认识或正确认识客体。对这一观点,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是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接受认识的。倘若否认
20、了这一点,就是不可知论。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 C。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如何去认识。如果从物质出发去认识,为反映论;如果从意识出发去认识,是先验论。在唯物主义认识论内部,又具体分为辩证反映论和形而上学反映论。前者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有句名言:“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该论断所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如果没有分工,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同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毫无二致B.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社会分工造成人与人的差别D.人与人之间存在原始差别解析:解
21、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主要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题目论述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分工造成的。所谓“分工”,就是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即实践活动。这种不同的实践活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这个观点揭示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原理,故 B正确。其他三个选项本身未必错误,但均不属于哲学原理。7.人们要判断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分数:2.00)A.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B.能不能被多数人接受 C.能不能付诸实践D.能不能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解析:解析:本题属于理解型考题。考查真理的本质及其检验标准。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所以一个
22、认识是不是真理,关键是要把该认识与其所反映的客观实际拿到一起,进行比对。而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连接起来的,只有实践。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 为实用主义的真理观;B 为唯心主义的真理观;二者均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违背。一个认识是否是真理,不是看该认识能不能付诸实践任何认识都可以付诸实践,而是看该认识能不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结果。即认识实践结果,如果结果与认识一致,则该认识为真理;反之则为谬误。8.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了(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是认识的两个阶段B.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区别C.真理是有条件的,具有
23、相对性 D.真理是客观的,具有绝对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本质及其特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故 A为错误。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有确定的区别。故 B为错误。任何真理都只在给定的条件、范围内成立,具有相对性。在该范围之外,真理就会变为谬误。“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列宁的这句话,表达的就是该意思,故 C可选。D 本身为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源于客观实际,都具有物质来源。9.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
24、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分数:2.00)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由理论指导的行动才能叫做实践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该论述来自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该论断中,“批判的武器”是指理论;“武器的批判”是指实践。所以其核心意思是: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物质世界只能通过物质力量去改变;但理论通过群众的实践这个中介环节,就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C 符合题意。理论是意识而非物质,故 A为错误。有意识的行动即为实践;意识包括低级的部分如社会心理和高级的部分如系统化的理论。B 是缩小了实践的外延,故为错误。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8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