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9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9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与该论断意思相同的论断是( )(分数:2.00)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B.“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C.“欲速则不达”D.“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3.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 )(分数:2.00)A.“情人眼里出西施”B.“人有多大胆,
2、地有多高产”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D.“实践出真知”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5.黑格尔指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分数:2.00)A.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B.都属于相对主义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6.康熙皇帝 8岁登基。14 岁亲政。在位 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间,为了治理水患。下
3、达了大量的“治河谕旨”。有大臣建议将这些治河谕旨编撰成书。作为今后治河的依据和指导。对此康熙明确给予拒绝。他说:“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今日治河之言。欲令后人遵行断不可行。”“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体现了( )(分数:2.00)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唯物史观思想7.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于光远曾发明了一门独特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生活哲学很简单。叫作喜喜。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 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
4、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的事,也就是喜欢喜。”这种“只记住有趣韵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表明( )(分数:2.00)A.意识具有目的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实践性D.意识具有相对性8.“蝴蝶效应”是 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所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2.00)A.物质是可
5、知的B.物质是矛盾的C.物质是联系的D.物质是客观的9.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优美动人,思想认识深刻犀利,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的过程,见微知著,深刻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其中结尾段中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警句震耳发聩、启人深思。该论断所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B.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D.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
6、决定性因素10.“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树桩上,死了。农夫捡起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可是他等啊等,却再也没等到。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该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 )(分数:2.00)A.不能把物质当作意识B.不能把运动当作静止C.不能把现象当作本质D.不能把偶然当作必然11.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辩证思维方法(主观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
7、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主观辩证法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分析与综合这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是( )(分数:2.00)A.普遍性与特殊性B.共性与个性C.局部和整体D.现象和本质12.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分数:2.00)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13.所谓“方法论”,是指( )(分数:2.00)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14.
8、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之间互不影响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15.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分数:2.00)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D.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16.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分数:2.00)A.两点论方法B.重点论方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
9、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中国有句俗话:“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它所包含的哲理有( )(分数:2.00)A.人的意识具有主观差别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C.人的认识是主观性的,与客观对象无关D.人的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19.“望梅”能短暂“止渴”,但不能真正“解渴”,这说明( )(分数:2.00)A.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B.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20.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分数:2.00)A.
10、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B.社会实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是一种物质现象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21.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的表达有( )(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22.正确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表述有( )(分数:2.00)A.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B.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C.审时度势、因势利导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3.唯物主义学派和唯心主义学派的主要区别有( )(分数:2.00)A.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不同B.对世界状态的看法不同C.对认识本质的看法不同
11、D.对社会本质的看法不同24.恩格斯说:“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该论断包含的观点有( )(分数:2.00)A.自然界是可以被人们改造的B.自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改造的C.自然规律是可以被发现的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发明的25.物质和意识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以下属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有( )(分数:2.00)A.思维和存在B.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C.价值和真理D.实践和认识26.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物体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会出现“
12、尺缩钟慢”(空间变小、时间变慢)的现象。该现象表明( )(分数:2.00)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B.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C.时间空间具有绝对性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27.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B.产生和派生的关系C.被认识和认识的关系D.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28.古代典籍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 )(分数:2.00)A.嘲讽了形而上学的错误B.指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C.说明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
13、.揭示了量变质变的原理29.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有关学者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龙是由蛇的身,鹰的爪,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等“组合”起来的“观念物”。“龙”的产生以及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代传承的事实表明 ( )(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B.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依据C.意识对客观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D.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30.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副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14、?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分数:2.00)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透过现象看本质C.把握因果关系的复杂性D.实践决定认识31.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总结当时的革命斗争经验,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及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
15、期,就当时整个中国社会来说,若干红色根据地的出现与存在,属于( )(分数:2.00)A.质变过程中新质在量上的扩张B.质变过程中旧质在量上的收缩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质变D.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的具有远大前途的新生事物3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该诗句揭示了辩证法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这些关系有( )(分数:2.00)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3.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指出:“
16、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分数:6.00)(1).为什么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分数:2.00)_(2).为什么说“一切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分数:2.00)_(3).列宁的上述论断包含了哲学的什么原理?(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9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
17、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与该论断意思相同的论断是( )(分数:2.00)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B.“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C.“欲速则不达”D.“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解析:解析: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其意思是: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引自苏轼的范增论。所以该论断的
18、意思,是强调在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内因是优先的、第一位的因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揭示的是量变能够导致质变;“欲速则不达”揭示的是适度原则的重要性。“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中的“机遇”是外因,“头脑”是内因;该论断的意思是:即便有机遇即外因具备,但如果头脑无准备即内因没到位,机遇也还是会被丧失掉。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两个:其一,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其二,归结出其所指向的原理。3.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 )(分数:2.00)A.“情人眼里出西施”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D.“实践出真知”解析:解
19、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其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动创造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有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等。“情人眼里出西施体现了意识的创造性。BC 都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是唯心主义观点。D 是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本身为正确,但与题干无关。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
20、提;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就是哪怕自身的水平很高,没有米这个客观条件,也做不成饭。与 C的意思一致。ABD 都是正确的表达,但是不符合题干的设问。5.黑格尔指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分数:2.00)A.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B.都属于相对主义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以及其代表性人物与观点。以上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都
21、是主张精神决定物质。但它们对精神的理解不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脱离任何个人而存在的客观性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理解为与个人的心灵、感觉相关的观念性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有王阳明的“心外无物”、陆九渊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6.康熙皇帝 8岁登基。14 岁亲政。在位 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间,为了治理水患。下达了大量的“治河谕旨”。有大臣建议将这些治河谕旨编撰成书。作为今后治河的依据和指导。对此康熙明确给予拒绝。他说:“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今日治河之言。欲令后人遵行断不可行。”“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体现
22、了( )(分数:2.00)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唯物史观思想解析:解析:“河水没有定性”是指“河水”是变化的。因为河水有变化,所以治河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不能用不变的方法去对待变化的情况。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它要求人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的态度对待事物。故 B切合提问。如果提问改为州要根据河水的情况来制定治河的方法体现了”,则 A可选;如果题干改为“人们能够认识河水的规律,体现了”,则 C可选;如果提问改为“把河水治理好,归根到底靠民众,体现了”,则 D可选。7.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十一届
23、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于光远曾发明了一门独特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生活哲学很简单。叫作喜喜。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 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的事,也就是喜欢喜。”这种“只记住有趣韵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表明( )(分数:2.00)A.意识具有目的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实践性D.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7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