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6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66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45年 5月,中共七大提出,对蒋介石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砍头”政策;8 月 25日进一步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由“砍头”到“洗脸”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不断壮大B.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战争之后,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C.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
2、实行和平建国D.党认为存在造成国共两党合作、和平发展新阶段的可能性3.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终得举行。其中,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分数:2.00)A.为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保障B.确认和平建国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C.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准备实施宪政D.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可以进入国民政府参政议政4.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分数:2.00)A.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B.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C.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D.国民党限令中共代表撤出南京、上海、重庆5.解放战争
3、时期,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分数:2.00)A.民主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6.1947年 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分数:2.00)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决战阶段C.战略进攻阶段D.战略相持阶段7.1947年,毛泽东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时指出,“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4、”。此话所蕴含的土地制度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分数:2.00)A.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实现“耕者有其田”C.激发农民支援前线的积极性D.建立广泛的根据地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出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农民利益和要求发生改变C.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了改变D.社会主要矛盾地位的变化9.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一时期的人民民主运动的先导是(分数:2.00)A.学生运动B.非武装的群众与议会的斗争C.工人罢工D.民主党派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10.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
5、统治区,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B.学生运动的高涨C.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D.民主党派的积极配合11.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分数:2.00)A.它们的建国方案同党的建国方案大体相同B.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战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C.它们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与党的社会基础是一致的D.它们的政纲同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有一致之处1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的政策是(分数:2.00)A.积极争取和团结的政策B.又联合
6、又斗争的政策C.从“砍头”到“洗脸”D.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13.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即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建国方案中间,寻找出第三条道路,但最终幻灭了。其幻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没有武装力量、没有统一的政纲B.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C.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D.民主党派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14.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标志是(分数:2.00)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C.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D.
7、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5.宣告延续了 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事件是(分数:2.00)A.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B.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16.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C.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17.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分数:2.00)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18.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分数:2.00)A.建立统一战线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开展武装斗争D.走社会主义道路19.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立过不同的政权形式。其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建立的政权形式是(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B.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D.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这一目标,有利的国内政治形势是(分数
9、:2.00)A.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逐渐放弃独裁统治B.世界反动势力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C.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D.共产党内部高度团结,人民军队不断壮大22.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估计,造成国共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分数:2.00)A.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有利于和平建国B.人民力量强大及其强烈的和平建国要求C.国民党统治集团有和平谈判的意愿D.解放区以及人民军队的不断壮大23.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但蒋介石还是于1945年 8月 14日、20 日、23 日
10、,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蒋介石集团作出这一举动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人民军队已经占有绝对优势B.人民要和平、反内战的强烈要求C.迫于美国、苏联等国的压力D.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24.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在于(分数:2.00)A.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国B.为谈判不成发动内战做准备,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共产党C.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D.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25.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政府支持国民党的反共方针,推动建
11、立一个亲美的政府,“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分数:2.00)A.让蒋介石成为其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它的亚洲战线B.“遏制苏联”,避免人民革命烽火进一步影响亚洲C.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26.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坚定解放区军民必胜的信心,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毛泽东作出人民军队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判断,是基于(分数:2.00)A.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党在这方面占据优势B.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是爱国的正义的战争,必然获得全国人民拥护C.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
12、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D.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得到了所有民主党派及其领导人的支持27.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我们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二者(分数:2.00)A.发起者不同B.历史任务不同C.阶级构成不同D.基本构成不同28.1947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后期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的土地政策和分配方案有(分数:2.00)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13、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B.接收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C.变减租减息政策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29.1947年的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的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分数:2.00)A.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B.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促使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D.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30.1947年 5月 30日,毛泽东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中
14、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美国政府撤销了对国民党的援助B.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快速发展D.人民解放军开始准备战略反攻31.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期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B.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C.部分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D.工人、农民和工商业者32.1949年 3月 5日至 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村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毛泽东所提出的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是(分数:2.00)A.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B.务必使中国由农业国转
15、变为工业国C.务必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D.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3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原因在于,这两个阶级(分数:2.00)A.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力量B.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C.是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依靠力量D.是中国民主革命中最革命的阶级34.1949年 9月 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共同纲领形成的基础是(分数:2.00)A.“双十协定”B
16、.国内和平协定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D.论人民民主专政35.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基本的胜利。能够取得这一胜利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有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这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B.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华侨,以及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正确道路的选择D.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6.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要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分数:2.00)A.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坚
17、持革命的武装斗争B.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C.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D.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能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3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B.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C.农民是党创建之初的阶级基础D.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66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
18、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45年 5月,中共七大提出,对蒋介石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砍头”政策;8 月 25日进一步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由“砍头”到“洗脸”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不断壮大B.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战争之后,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C.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D.党认为存在造成国共两党合作、和平发展新阶段的可能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
19、方针,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难度主要体现在 B、D 两个选项的抉择上。原则上来说,四个选项都是促使当时的国共两党能够进行谈判的原因之一。但本题考查的是党进行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这一根本原因的查找,要从党自身为什么要作出政策调整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党确实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确实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中国共产党也应当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努力争取中国出现这种局面。但是,如果不存在和谈的可能性,党也不会作出和谈的决定,即不会将对蒋介石的政策进行调整。同时,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只是党作出这一可能性判断的参考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因而,D选项
20、正确。3.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终得举行。其中,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分数:2.00)A.为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保障B.确认和平建国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C.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准备实施宪政D.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可以进入国民政府参政议政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选项是 1945年 10月 10日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的内容。ACD选项是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及其带来的影响
21、。B 选项正确。4.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分数:2.00)A.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 B.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C.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D.国民党限令中共代表撤出南京、上海、重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46 年 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A 选项正确。考生还需知道,D 选项是国共关系(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的标志。5.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分数:2.0
22、0)A.民主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解和掌握,属识记兼理解的试题,难度适中。D选项正确。A 选项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B 选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C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6.1947年 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分数:2.00)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决战阶段C.战略进攻阶段 D.战略相持阶段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战争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
23、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战略相持阶段。C 选项正确。7.1947年,毛泽东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时指出,“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此话所蕴含的土地制度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分数:2.00)A.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实现“耕者有其田”C.激发农民支援前线的积极性 D.建立广泛的根据地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毛泽东所说的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主要是指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
24、拥护和支持。这一支持,既包括物力,也包含人力。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 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随后进行了“土改”。经过土地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保田参军”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6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