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65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20世纪 30年代,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中国长期极弱不振B.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C.为了摆脱经济危机D.军国主义掌控了国家3.19世纪 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欲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标
2、志性事件是(分数:2.00)A.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4.从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再遭受侵犯。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分数:2.00)A.日本国力强盛,准备充分B.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的姑息纵容C.国民政府的一再妥协退D.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军民无力抵抗5.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始,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到 1938年 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将
3、侵华政策调整为“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策略。迫使日本作出这一战略调整的最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C.正面战场遭遇顽强阻击D.占地过多、战线过长6.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以及对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都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日本侵略者为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在被其占领的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所犯下的同样的严重罪行是(分数:2.00)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资源与财富C.实行细菌战、化学战D.强制推行奴化教育7.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
4、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标志是(分数:2.00)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福建事变D.西安事变8.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会议是(分数:2.00)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9.为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并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中国共产党放弃“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分数:2.00)A.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的发布(1936 年 5月 5日)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193
5、7 年 8月 22至 25日)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937 年 9月 22日)D.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的通过(1935 年 12月 25日)10.1936年 12月 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B.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C.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1.全民族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分数:2.00)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战役C.忻口会战D.豫湘桂战役12.全面抗战初期
6、,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实行的是人民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两党抗战的出发点不同B.两党的作战方案不同C.两党的战略战术不同D.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13.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分数:2.00)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1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分数:2.00)A.淞沪战役结束B.南京沦陷C.广州、武汉失守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5.在战略相持阶段,抗日作战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正面战场的阵地战B.正面
7、战场的防御战C.敌后战场的运动战D.敌后战场的游击战16.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中间势力是指(分数:2.00)A.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D.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17.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分数:2.00)A.加强政权建设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开辟抗日根据地D.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18.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
8、,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即抗日民主政权。因而,在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分配上(分数:2.00)A.实行“三三制”原则B.普遍采取民主集中C.试行民族区域自治D.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1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分数:2.00)A.京师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C.鲁迅艺术学院D.延安自然科学院20.20世纪 40年代,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史称延安整风。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分数:2.00)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封建主义以整顿民风21.毛
9、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组织和思想上完全确立,是在(分数:2.00)A.遵义会议B.遵义会议以后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2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是(分数:2.00)A.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B.台湾受降仪式C.日本政府签署向同盟军的投降书D.南京受降仪式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23.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4.毛泽东曾经说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这一“时局转换的枢纽”,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对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起了重大
10、的推动作用B.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C.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D.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转折点25.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失败而结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在于(分数:2.00)A.敌我力量对比日军占优势B.实行了片面的抗战路线C.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D.国共两党军队未能完全配合26.1939年 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在此之前,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11、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渐转变为消极抗战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国民党官兵的厌战情绪高涨B.抗战所需资源能源和兵力匮乏C.日本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D.保存实力,为“反共”做准备27.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针对中国国民党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部分人士轻视游击战的倾向,在总结抗战 10个月来的经验基础上,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并指出,最后的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提出持久抗战的现实依据有(分数:2.00)A.敌强我弱B.敌退步我进步C.敌小我大D.敌寡助我多助28.下列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游击战具有
12、战略地位和全局性意义B.为抗战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C.敌后游击战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D.逐步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因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B.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C.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D.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30.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
13、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争取中间势力需具备的条件是(分数:2.00)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C.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D.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31.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针对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顽固派采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的两面政策,中国共产党也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同其进行斗争。这一革命的两面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分数:2.00)A.又联合又斗争B.斗争和统一并举C.以统一为主D.有理、有利、有节32.为了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
14、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各占 13 的人员分别是(分数:2.00)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B.共产党员C.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D.不左不右的中间派33.1945年 7月,针对黄炎培等人参观完延安以后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历史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对毛泽东这条“新路”的正确理解是(分数:2.00)A.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B.建立各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C.让人民监督政府,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D.要让人民当家作主的34.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联合地主
15、阶级抗日,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出台的土地政策有(分数:2.00)A.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D.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35.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因而,必须进行根据地的建设。党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所进行的建设有(分数:2.00)A.开始赋予工农群众文化教育权利B.民主政权建设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D.经济建设3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
16、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分数:2.00)A.有利于促进团结抗日,并为革命积蓄力量B.是全民族抗日战线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C.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支援抗战前线的积极性D.有利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65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20世纪 30年代,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中国长期极弱不振B.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 C.为了摆脱经
17、济危机D.军国主义掌控了国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19 世纪 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殖民扩张道路,以便获得原料市场和进行资本输出,攫取更多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 年,日本宣示了对华政策纲要,企图将“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诉诸武力。同时,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9 年 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
18、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策略。而当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在这种前提下,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B 选项正确。A 选项是客观原因,C 选项是直接原因,D 选项是重要原因。3.19世纪 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欲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标志性事件是(分数:2.00)A.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19、。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明治天皇就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国力相对较弱,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逐渐兴起。日本开始计划进一步实施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同时,日本军国主义主张,“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在这种军国主义政策的支持下,1931 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B 选项正确。 考生还需明确,九一八事变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甲午战争(甲午海战
20、),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标志。华北事变的爆发,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进一步得逞。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4.从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再遭受侵犯。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分数:2.00)A.日本国力强盛,准备充分B.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的姑息纵容C.国民政府的一再妥协退 D.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军民无力抵抗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
21、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而国民党却将其军队主力用于“围剿”工农红军,却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这就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东北全境沦陷,是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的结果。同时,东北军民并不是无力抵抗,也没有放弃抵抗,而是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限制了军民的反侵略斗争。C选项正确。5.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始,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到 1938年 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
22、,日本将侵华政策调整为“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策略。迫使日本作出这一战略调整的最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C.正面战场遭遇顽强阻击D.占地过多、战线过长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调整侵华策略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B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日本国内有部分人出现了反战情绪,但是在军国主义的打压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C 选项,抗战初期,虽然国民党采取了积极的抗战态度,但除台儿庄战役以外,其他战役都是以退却、失
23、败而结束。虽然在一定的层面上也是迫使日本调整战略的原因,但不全面。D 选项,如果没有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即使占地再多、战线再长、兵力再分散,侵华日军也不会停止进攻。故而也不能选。6.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以及对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都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日本侵略者为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在被其占领的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所犯下的同样的严重罪行是(分数:2.00)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资源与财富C.实行细菌战、化学战D.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
24、题,难度适中。四个选项都是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日本侵略者对被其占领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所犯下的罪行基本相同。既在大陆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屠杀了台湾地区民众(例如,1895年 10月 10日的台南县佳里镇大屠杀,包括大人、小孩在内的近 10000民众统统被打死;1896 年 6月 16日的云林大屠杀,持续 7天,共有 4295户民宅被烧毁,残杀民众 6000人,等等)。既疯狂掠夺了大陆的资源与财富,也疯狂掠夺了台湾地区的资源与财富,都实行了“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政策。同时,日本侵略者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在台湾地区不仅竭力推行奴化教育,还推行同化政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6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