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3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2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某外企与工人签订了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在 3 年内按现行工资水平付给工人工资。此后 3 年内,企业所在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企业经常以各种借口缩短中午休息时间。企业在 3 年经营当中获取了超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更高的利润,那么该企业超出其它企业的利润的来源是(分数:1.00)A.一部分工人工资与绝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C.一部分工人工资和相对剩余价值D.一部分工人工资、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2.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 年中共瓦窑堡会议将原
2、来的“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分数:1.00)A.人民共和国B.民主共和国C.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3.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思想建设不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不从理论上解决问题,思想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分数:1.00)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D.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分数:1.00)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3、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分数:1.00)A.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 20 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1954 年召开的确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会议是(分数:1.00)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大D.全国人大一
4、届一次会议7.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 2005 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 50 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签署的会议宣言是(分数:1.00)A.亚非领导人减灾联合声明B.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C.亚非会议最后公报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8.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分数:1.00)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9.我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分数:1.00)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0.“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分数:1.00)A.事
5、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11.20 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分数:1.00)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是(分数:1.00)A.毛泽东B.瞿秋白C.蔡和森D.邓中夏13.2004 年 11 月 10 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文件规定自2005 年 1 月 15 日起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 3
6、%。这一规定适用的范围是(分数:1.00)A.在我国境内吸收外汇存款的各金融机构B.在我国境内从事各种外汇投资的企业和个人C.所有国有企业D.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14.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万一大地山河都陷了,理毕竟还在这里”。他的这种观点是(分数:1.00)A.机械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5.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分数:1.00)A.实现科技飞跃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16.假定资本家投入 100 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 80 万元,可变资本 20 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为 120 万
7、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分数:1.00)A.50%B.100%C.150%D.200%二、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分数:2.00)A.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B.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C.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D.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规划的建议,其重要意义在于(分数:2.00)A.促进做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B.
8、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C.有效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指导全党全国在今后 5 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时期,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19.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为了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我们要尽量降低劳动生产率。这一观点(分数:2.00)A.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B.承认了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C.否认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D.正确地理解了商品生产者之
9、间的竞争20.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分数:2.00)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1.新民主主义社会十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分数:2.00)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22.温总理在200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分数:2.00)A.稳定
10、、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继续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B.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C.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D.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分数:2.00)A.资产受益权B.重大决策权C.资产支配权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24.“全球问题”影响到整个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它深刻地反映了(分数:2.00)A.人类与自然的矛盾B.科学与价值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国家与民族矛盾25.胡锦涛就联合同改革问题提出的看法(分数:2.00)A.要着眼人局,坚持原则B.要发扬民主,广泛协商C.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D.要把握重点,全面推进26.在中国民主
11、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分数:2.00)A.农民阶级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27.假定 1999 年玉米产量为 1 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 1 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 200 天。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和平均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 5000 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2000 年生产的 5000 万公斤玉米所含的价值量与 1999 年生产的 1 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B.相对 1999 年,2000 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C.相对 1999 年,2000 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
12、值量增加了D.若 1999 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28.下列正确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选项有(分数:2.00)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B.天体运动,是由于“精通力学和几何学的上帝”所给予的切线力推动的初速度,才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行C.“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动作”29.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其特征有(分数:2.00)A.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行调节B.国家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的C.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
13、再直接干预D.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30.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有(分数:2.00)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B.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C.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3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因素能大大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它们不能给这种财富的价值增加任何东西”;马克思则指出,机器的使用,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而“科学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4、)。这表明(分数:2.00)A.自然因素、机器设备、科技本身不能创造价值B.生产物质条件的改善(如机器设备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生产力起着巨大推动作用C.自然因素、机器设备、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D.机器设备改善、技术进步是价值的主要源泉32.以下各项中表现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有(分数:2.00)A.把感觉当作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B.把感觉夸大到等同客观对象的地步,认为事物存在与否决定于人的感觉C.认为事物就是感觉的集合或组合D.把事物看作是组成该事物成分的组合3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分数:2.00)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坚
15、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3)根据材料 3,说明作者是何观点?(分数:10.00)_35.(3)结合材料 1、2、3 谈谈推广海尔经验的意义。(分数:10.00)_36.邓小平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请根据邓小平这段科学论述,分析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意义。(分数:10.
16、00)_37.(3)结合材料 3、4 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分数:10.00)_38.(3)根据材料 3,简述中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分数:10.00)_考研政治-2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某外企与工人签订了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在 3 年内按现行工资水平付给工人工资。此后 3 年内,企业所在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企业经常以各种借口缩短中午休息时间。企业在 3 年经营当中获取了超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更高的利润,那么该企业超出其它企业的利润的来源是(分数:1.00)A.一部分工
17、人工资与绝对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C.一部分工人工资和相对剩余价值D.一部分工人工资、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解析: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缩短中午休息时间即属于此类。另外,由于通货膨胀,劳动力的实际工资减少了,因而,工资一部分便被企业以价格的形式剥夺了。由此,企业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获取了超额利润。2.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 年中共瓦窑堡会议将原来的“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分数:1.00)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C.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析:解析 随着中日
18、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 年 12 月的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同时决定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 U 号。因此,备选项 A 人民共和国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1936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又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改为“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因此 B 民主共和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3.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思想建设不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不从理论上解决问题,思想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分数:1.00)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C.坚
19、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D.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解析:解析 党的理论建设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由于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曾经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的挫折,才在整风运动中提出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因此 A、B、都不准确。毛泽东从经验教训中得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原则,并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论证了这一党的理论建设的根本原则。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分数:1.00)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
20、造成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解析:解析 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是说,主体在反映客体时,由于参照系的不同,对同一反映对象所得到的反映结果不尽相同。这是在哲学认识论上来说,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所以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讲的情况,不是由于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A 项)或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B 项),更不是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D 项)。此题的难点在于理解爱因斯坦的论述上。只要抓住题干中的主词“主体”,然后用排除法将 A、B、 D、三个不含“主体”概念的选项排除,只有剩下的 C 项的内容含有“主体”概念,一定是正确选项。5.我国社会主义
21、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分数:1.00)A.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 20 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析:解析 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国家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前两个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考生对此要熟悉“三步走”的具体内容。其中选项 A 是第一步的战略目标,B 是第二步的战略目标,C 是第三步的战略目标,D
22、 是总的战略目标。6.1954 年召开的确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会议是(分数:1.00)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大D.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解析:解析 1954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束甘落后了建国以来由全国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过渡状态,从此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备选项 D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 1949 年召开的,主要是对迅速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历史性的决策。 B 中
23、共七届三中全会是在 1950 年召开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完成各项战略任务。C 中共八大是在 1956 年召开的,主要是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备选项 A、B、C 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7.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 2005 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 50 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签署的会议宣言是(分数:1.00)A.亚非领导人减灾联合声明B.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C.亚非会议最后公报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解析:8.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分数:1.00)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