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全国联考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综合-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全国联考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综合-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全国联考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综合-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联考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综合-试卷 6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潜伏期B.前驱期C.传染期D.临床症状期E.恢复期2.混杂因素是指( )。(分数:2.00)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D.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E.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3.免疫接种的“双盲试验”中( )。(分数:2.00)A.试验组接受疫苗接种,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
2、剂的性质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哪些对象接受疫苗,哪些对象接受安慰剂D.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观察者是同一个人E.对照组不知道试验组的受试人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 1:M 配比,但 M 的取值一般不超过( )。(分数:2.00)A.2B.3C.4D.5E.65.在一项有 500 名病例和 500 名对照的研究中,分别在 400 名病例和 100 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的人发生该病的相对危险度是( )。(分数:2.00)A.80B.40C.16D.20E.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6.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 )。(分数:2.00)A.坚持随机化抽样,
3、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B.坚持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C.坚持随机化分组,减少不依从,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D.坚持随机化选择研究对象,尽量用新发病例,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E.以上方法都不对7.19451975 年间,观察到做夜光表的 1000 名女工中得骨癌者 20 例,而同期 1000 名话务员中得骨癌者4 例。这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回顾性队列研究B.实验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研究D.病例一对照研究E.现况调查研究8.1967 年,某学者对粘纤厂接触 CS 2 的 333 名
4、工人及造纸厂 333 名无 CS 2 接触的工人进行调查并随访5 年,其中接触 CS 2 工人中心肌梗死发生 25 例,无 CS 2 接触工人有 7 例发生心肌梗死。该研究为( )。(分数:2.00)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类实验E.流行病学实验9.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 )。(分数:2.00)A.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B.病原体沿一定传播途径扩散的过程C.易感人群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病的过程D.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的过程E.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不断繁殖的过程10.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 RR 值的 95的可信区间为 0218,那么该研究因
5、素可能为( )。(分数:2.00)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混杂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均不是11.与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是( )。(分数:2.00)A.能够明确因果联系B.易于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总体C.易于获得非暴露组的观察对象D.可直接估计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E.省钱、省时12.在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次调查中发现,93 例急性血吸虫病人有如下的疫水接触史:游泳 52 人,割湖草 30 人,插秧 6 人,放牧 3 人,洗衣 2 人,由此得出游泳是最危险的接触方式,该结论是否正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应了解他们的既往史C.错误,因没设对照D.错
6、误,因未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错误,因所做比较不是以率为基础的13.以下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特点的是( )。(分数:2.00)A.研究内容的单一性B.研究的社会群体C.研究具有实践性D.研究具有时代性E.研究因素的复杂性14.以下不属于文化影健康特征的是( )。(分数:2.00)A.本源性B.无形性C.软约束D.复杂性E.稳定性15.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 )。(分数:2.00)A.生产性B.盈利性C.公益性D.福利性E.以上答案均不对16.在疾病的临床期阶段,采取措施减少疾病危害,防止伤残和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的预防是( )。(分数:2.00)A.二级预防B.一级预防C.三级预防D.四级预防
7、E.整体预防17.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要依靠( )。(分数:2.00)A.政府领导和部门协调B.社区参与C.开展评价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对18.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 )。(分数:2.00)A.残疾人群B.社区内的所有居民C.亚健康人群D.高危人群E.病人19.构成社区的要素是( )。(分数:2.00)A.人口与地域B.生活服务设施C.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D.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E.以上都是20.下列关于就诊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两周就诊率是反映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指标B.两周就诊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的人(次)数与患病人数的比率C.两周就诊率是指调查
8、前两周内就诊的人(次)数与健康人群数量的比率D.两周患者就诊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人数的比率E.两周患者未就诊率是指调查前两周内未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人数的比率二、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12.00)21.描述性研究(分数:2.00)_22.人口普查(分数:2.00)_OR_24.标准对照(分数:2.00)_25.三级预防(分数:2.00)_26.健康教育(分数:2.00)_三、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7.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明确的问题、 1、全面收集证据、 2、用证据指导决策、 3。(分数:2.00)填空项 1:_28.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1、
9、2 和 3。(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29.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 1、 2 和 3,以 4 最为重要。(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30.队列研究可以分为 1、 2 和 3。(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3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特点包括 1、 2、 3 和 4。(分数:2.00)填空项 1:_32.对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结果的确定主要根据 1、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不同量值,划分为四种类型。(分数:2.00)填空项 1:_33.社会医学是具有 1 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10、。(分数:2.00)填空项 1:_34.第二次卫生革命以 1 为主攻目标。(分数:2.00)填空项 1:_35.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2、 3。(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36.效度是指 1 与意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分数:2.00)填空项 1:_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37.疾病分布呈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分数:2.00)_38.说明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分数:2.00)_39.为研究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某地展开了一项 1:1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见
11、下表:(分数:2.00)_40.简述社会病的特点。(分数:2.00)_41.简述调查表的设计步骤。(分数:2.00)_4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目前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全国联考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综合-试卷 6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潜伏期B.前驱期C.传染期 D.临床症状期E.恢复期解析:解析:传染期是指传染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时期,它是决定传染患者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2.混
12、杂因素是指( )。(分数:2.00)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 D.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E.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解析:解析:混杂因素亦称混杂因子或外来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可以歪曲(掩盖或夸大)因素与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混杂因素的基本特点是: 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 一定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这是混杂因素成立的基本条件。具备这几个条件的因素,如果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即可导致混杂产生。如在关于吸烟与肺
13、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年龄即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布不均衡,即可导致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错误估计。3.免疫接种的“双盲试验”中( )。(分数:2.00)A.试验组接受疫苗接种,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哪些对象接受疫苗,哪些对象接受安慰剂 D.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观察者是同一个人E.对照组不知道试验组的受试人解析:解析:双盲: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其优点是可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缺点是方法复杂,较难实行,且一旦出现意外,较难及时
14、处理。一般地,双盲法不适用于危重病人。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 1:M 配比,但 M 的取值一般不超过( )。(分数:2.00)A.2B.3C.4 D.5E.6解析:解析: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 1:M 配比,以较小的样本量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R 值越大,效率越高,随着 R 值增加,效率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越来越小,但工作量却显著增大。因此,R 值不宜超过 4,否则将得不偿失。5.在一项有 500 名病例和 500 名对照的研究中,分别在 400 名病例和 100 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的人发生该病的相对危险度是( )。(
15、分数:2.00)A.80B.40C.16D.20E.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相对危险度 RR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RR 适用于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比值比(oddsratio,OR),也称优势比、比数比、交叉乘积比,是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因此不可以计算 RR 值。6.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 )。(分数:2.00)A.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B.坚持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C.坚持随机化分组,减少不依从,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
16、的监督和质控 D.坚持随机化选择研究对象,尽量用新发病例,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E.以上方法都不对解析:解析:(1)现况调查中产生偏倚的种类: 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指研究者在选择研究人群时由于选择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 1)无应答偏倚: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由于其身体素质、暴露状况、患病情况、嗜好等可能与应答者不同,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如应答率低于 10就较难以调查结果来估计整个研究人群的现况; 2)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便找了其他人代替,从而可能破坏了调查对象的同质性; 3)
17、幸存者偏倚:在现况调查中,调查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因此不能概括某病的实际现况,带有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 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指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主要发生在观察、收集资料及测量等实施阶段。 1)调查对象所引起的偏倚:询问调查对象有关个人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由于种种原因,回答不准确,从而引起偏性,称之为报告偏性。另外病人因受疾病的折磨,故能回忆过去暴露史,而健康的调查对象常不介意过去的暴露史而将其遗忘,这种偏倚称为回忆偏倚; 2)调查员偏倚:调查员有意识地深入调查某些人群或具有某种特征者,而比较马虎地调查另一些人群或
18、不具备某些特征者,如对肺癌患者调查员再三追问其吸烟史,而对健康者则不然。这些情况可引起结果的偏倚; 3)测量偏倚:是指测量工具、检验方法不准确,化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或工作粗枝大叶而造成的偏倚。 (2)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 随机化:在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使研究对象都有等同的概率(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处理组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可测量或不可测量及无法预知的非处理因素(非研究因素)在各组间分布均衡。另外样本大小要适当; 提高应答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抽中对象的应答率。对于不应答者最好要追踪调查,一般要求应答率达到 90以上。另外在分析时还要分析不应答者的特征和原因; 控制
19、测量偏倚: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仪器使用前要进行校正。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必须统一; 培训调查员:在调查前必须对调查员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并组织调查员开展互相监督和复查工作。7.19451975 年间,观察到做夜光表的 1000 名女工中得骨癌者 20 例,而同期 1000 名话务员中得骨癌者4 例。这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回顾性队列研究 B.实验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研究D.病例一对照研究E.现况调查研究解析:解析: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其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并分组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
20、止这一期间内,每一成员的死亡或发病情况。工作性质上相当于从过去某时点开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随访,但实际做的是在现在调查过去的既成事实,这时暴露与疾病或死亡均已成事实,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随访则是查寻在过程中新出现的病例或死亡及其死因。8.1967 年,某学者对粘纤厂接触 CS 2 的 333 名工人及造纸厂 333 名无 CS 2 接触的工人进行调查并随访5 年,其中接触 CS 2 工人中心肌梗死发生 25 例,无 CS 2 接触工人有 7 例发生心肌梗死。该研究为( )。(分数:2.00)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 D.类实验E.流行病学实验解析:解析: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全国 联考 在职 公共卫生 硕士 MPH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