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012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012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012年及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2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40.00)属于中国古代史范围的题。(分数:10.00)(1).考古学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分数:2.00)A.B.C.D.(2).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的是A晋国 B宋国 C楚国 D郑国(分数:2.00)A.B.C.D.(3).唐初官方颁行的儒家经书注本是A经典释文 B四书集注 C五经正义D十三经注疏(分数:2.00)A.B.C.D.(4).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货币化的赋役改革是
2、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募役法 D摊丁入亩(分数:2.00)A.B.C.D.(5).乾隆时,领导天地会在台湾发动起义的是A林爽文 B王聪儿 C林清 D蔡牵(分数:2.00)A.B.C.D.属于中国近现代史范围。(分数:10.00)(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A开征厘金 B加征田赋C发行“昭信股票” D开铸银元(分数:2.00)A.B.C.D.(2).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言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 B比利时 C英国 D日本(分数:2.00)A.B.C.D.(3).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3、 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C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分数:2.00)A.B.C.D.(4).出席 1945 年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A周恩来 B董必武 C陈毅 D张闻天(分数:2.00)A.B.C.D.(5).20 世纪 70 年代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于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扶植个体经济C建立经济特区 D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分数:2.00)A.B.C.D.属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范围。(分数:12.00)(1).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的民族是A阿摩利人 B阿卡德人 C迦勒底人 D胡里特人(分数:2.00)A.B.C.D.(2).使罗马成为地中海
4、西部霸主的战争是A高卢战争 B第一次布匿战争C第二次布匿战争 D马其顿战争(分数:2.00)A.B.C.D.(3).中国史书中的“白衣大食”是指阿拉伯的A倭马亚王朝 B阿拔斯王朝C伊德利斯王朝 D阿格拉布王朝(分数:2.00)A.B.C.D.(4).12 世纪西欧进入一个文化繁荣时期,有学者称之为“12 世纪的文艺复兴”,其表现不包括A罗马法复兴 B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发现C大学兴起 D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分数:2.00)A.B.C.D.(5).1314 世纪欧洲著名的毛纺织业中心是A汉堡 B巴伐利亚 C米兰 D佛兰德尔(分数:2.00)A.B.C.D.(6).俄罗斯民族早期的英雄史诗是A尼
5、伯龙根之歌 B罗兰之歌C伊凡或狮骑士 D伊戈尔远征记(分数:2.00)A.B.C.D.属于世界近现代史范围。(分数:8.00)(1).1815 年维也纳会议后,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建立的国际组织是A三皇同盟 B神圣同盟 C奥格斯堡同盟 D三国同盟(分数:2.00)A.B.C.D.(2).19 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边沁 B孔德 C贡斯当 D斯宾塞(分数:2.00)A.B.C.D.(3).1961 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和组织了对古巴的军事入侵,史称A猪湾事件 B加勒比海危机 C缅因号事件 D赎罪日战争(分数:2.00)A.B.C.D.(4).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属于A新小
6、说派 B荒诞派 C黑色幽默 D垮掉的一代(分数:2.00)A.B.C.D.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1.三朝北盟会编(分数:10.00)_2.蒲安臣使团(分数:10.00)_3.“五一六”通知(分数:10.00)_4.拉美西斯二世(分数:10.00)_5.后三头政治(分数:10.00)_6.沙恭达罗(分数:10.00)_7.1905 年俄国革命(分数:10.00)_8.年鉴学派(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9.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7、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问题 (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一和材料二
8、加以句读。(2)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异同及其所反映的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分数:30.00)_10.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青的女士,有些非难我的人,说我不该一味只想讨女人家的欢喜,又那样喜欢女人。我公开承认:你们使我满心欢喜,而我也极力想讨你们的欢心。我很想问问这班人,难道这也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吗?亲爱的女士,不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共床同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这份快乐不就足够叫人明白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吗要说从前我发誓要把自己的力量全部贡献给你们,为你们的欢乐而效劳,
9、那么我现在这份意志就格外坚决了;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卜伽丘:十日谈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全集(九)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
10、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勇于思考引者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问题(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中古后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2)材料一“人类的天性”与材料二“高贵的理性”分别指什么?(3)概述上述材料关于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分数:30.00)_四、问答题(总题数:3,分数:120.00)11.论述西汉到唐代的赋税制度及其主要变化。(分数:40.00)_12.论述自 16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前半期传教士来华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分数:40.00)_13.论述
11、拿破仑三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分数:40.00)_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2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40.00)属于中国古代史范围的题。(分数:10.00)(1).考古学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从表面看,考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属于“中国古代史”的第一章。实际上考的是第二章“夏商西周”的第一节“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按照题干的说法,四个选项全部属于“新石器文化”,现在的问题是
12、找出其中最晚期的文化(因为最晚期就与夏文明接近),这是不能直奔主题的考生唯一的明智选择。本复习资料指出:“新石器时代早期主要文化遗址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等;中期主要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主要文化遗址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我们发现,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首先可把 A、B 两项先排除掉。剩下来的 C、D 两项中,如果考虑到夏文明兴起于中原地区的话,显然应该选 C。回顾这几年的试卷,第一题往往是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史前时代”的内容。所以,
13、在一般情况下,考生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时,主要精力可以放在选择题上,一般不用考虑名词解释,更不用考虑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2).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的是A晋国 B宋国 C楚国 D郑国(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的是西周分封制。在考试大纲中属于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西周”的“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在周王朝的分封制中,被分封的是三种情况:周王的亲属;周王朝的功臣以及商朝的后裔。我们这本复习资料的有关表述是“宋,首封者为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以商丘为都城,统治商的部分遗民。”所以,属于商族后裔的是宋国。宋国君曾自称是“亡国之余”。(3).唐初官方颁行的儒家经书注本是A
14、经典释文 B四书集注 C五经正义D十三经注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所考属于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第六章“隋唐五代”的“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一节的内容。A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兼载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可供研究中国经籍古本参考,研究文字学、音韵学也可取材。此内容偏难,可不必掌握。B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作,见本复习资料第七章“宋、辽、西夏、金、元”的“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一节:“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孔子之后在古代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其代表作为四书集注。”这本著作在科举时代极其重要。考生应该掌握。所以,本题不应该选此项。C五
15、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官书。孔颖达等奉唐太宗命编定,用于科举取士。所以,此题对一般考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D十三经注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的注释。大都用唐孔颖达注释。原来分刻。南宋以后,开始合刻。清朝阮元据宋本重刊,并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至于阮元重刻十三经注疏,在文化史上还是挺有名的,考生可尝试记住它。(4).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货币化的赋役改革是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募役法 D摊丁入亩(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的是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史。所以,从出题的角度,本题与论述题“31论述西汉到唐代的赋税制度
16、及其主要变化”颇有重复。“两税法”在本复习资料第六章“隋唐五代”的“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一节,具体内容是“废除租庸调及各项杂税,各项税收都并入户税和地税中。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就地入籍纳税;没有固定住所的行商也要纳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实行“量出制人”的原则,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只说“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显然与白银无关。“募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项措施。本复习资料的表述是“把原来按主户户等轮流充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应役。募役的费用由
17、主户按户等高低分担,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只说“由州县出钱募人应役”,应该也与白银无直接关系。“摊丁入亩”,本复习资料写明:“雍正时,实行地丁合一制度(即摊丁入亩),废止了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丁随地起,即不再以人为对象收税,而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额摊到地亩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称地丁制”。这里出现了“银”,但是比“一条鞭法”要晚。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过去的各种赋税,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政府需要力役时再雇人充役”。“把过去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户丁银。或全部或部
18、分摊丁入亩”。这就非常明确地揭示了“一条鞭法”是“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货币化的赋役改革”。此外,如果能够联系到明朝白银大量使用的事实,也大致能确定本题应该选 B。(5).乾隆时,领导天地会在台湾发动起义的是A林爽文 B王聪儿 C林清 D蔡牵(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农民起义。它属于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第八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一节。四个选项都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农民起义。由此可证,农民起义还是会考的,虽然,一般只是选择题而已。本复习资料也提到了“王聪儿”和“林清”,均在“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一节。“白莲教起义,领导人张正谟,
19、姚之富和女艺人王聪儿(齐王氏)响应”;“天理教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支,又名八卦教。领导人李文成和林清。林清领导起义军,在入教太监的导引下,进攻清官,现在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还保留着一支当年农民军射入的箭头”。蔡牵嘉庆年间在浙闽沿海屡败清军。后建造大海舶,渡海攻台湾。最后失败。属于中国近现代史范围。(分数:10.00)(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A开征厘金 B加征田赋C发行“昭信股票” D开铸银元(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属“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的“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有关内容。昭信股票是清政府为支付对日赔款而举借的
20、内债,是中国最早发行的公债。1898 年发行。所募债款有限,但流弊却很多,很受舆论抨击。(2).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言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 B比利时 C英国 D日本(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属“中国近现代史”第八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的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的有关内容。(3).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C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第八章
2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的内容。国民党左派邓演达(18951931),1927 年四一二政变后流亡欧洲,并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强调继续与新旧军阀势力作斗争。1930 年回国后,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常被称作“第三党”),任总干事,进行反蒋斗争。1931 年 8 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 月在南京被秘密杀害。(4).出席 1945 年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A周恩来 B董必武 C陈毅 D张闻天(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反映的事实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但是一般复习资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全国硕士研究生 入学 统一 考试 历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20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