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16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分数:2.00)A.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C.爱弥尔D.大教学论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4.某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点大学,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放弃去外地读书,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这种“高分低能”现象说明(分数:2
2、.00)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教育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哪一历史阶段的教育特点(分数:2.00)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6.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表明(分数:2.00)A.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才培养规格B.科学技术
3、影响人才培养规格C.文化传统影响人才培养规格D.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人才培养目标7.主张“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分数:2.00)A.洛克B.卢梭C.华生D.斯宾塞8.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中,支持“内发论”观点的是(分数:2.00)A.“白板说”B.性善论C.环境决定论D.行为主义心理学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是(分数:2.00)A.卢梭B.杜威C.裴斯泰洛齐D.涂尔干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分数:2.00)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学前教育、
4、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11.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的文件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2.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指的是(分数:2.00)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13.关于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B.
5、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基础C.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D.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14.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模式是(分数:2.00)A.程序教学模式B.范例教学模式C.发现教学模式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15.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下列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分数:2.00)A.学不躐等B.不陵节而施谓孙C.温故而知新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16.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分数:2.00)A.示范性B.连续性C.长期性D.创造性17.下列不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方法的是(分数:2.0
6、0)A.观察B.竞赛C.考查D.考试18.“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这体现了(分数:2.00)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B.平行教育原则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原则19.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分数:2.00)A.集体教育模式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20.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分数:2.00)A.知识取向模式B.实践取向模式C.生态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1.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
7、理由。(分数:2.00)_22.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教育。(分数:2.00)_23.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4.简述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分数:2.00)_25.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数:2.00)_26.简述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分数:2.00)_27.简述集体教育模式的主要观点。(分数:2.00)_28.简述教师的作用。(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16答案解析(总分
8、: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分数:2.00)A.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 C.爱弥尔D.大教学论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也包含一些教育思想,但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哲学、
9、政治学等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因此,正确答案为 D。4.某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点大学,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放弃去外地读书,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这种“高分低能”现象说明(分数:2.00)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
10、,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教育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旨在通过实例,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类型的掌握程度。默顿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则是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默顿还根据教育作用呈现形式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是指这种结
11、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因此,正确答案为 D。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哪一历史阶段的教育特点(分数:2.00)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五条“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发展的了解程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古代社会,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教育与生产劳动开始分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其真实写照。因此,正确答案为 B。6.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
12、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表明(分数:2.00)A.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才培养规格 B.科学技术影响人才培养规格C.文化传统影响人才培养规格D.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
13、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手工业劳动、蒸汽机生产、电气生产等需要的人才层次的不同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规格。选项 B是重要干扰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为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对象,使人们增进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科学技术还为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 A。7.主张“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分数:2.00)A.洛克B.卢梭C.华
14、生 D.斯宾塞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种主要的错误观点,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高尔顿,“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洛克虽然提出了“白板说”,但他旨在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没有把环境置到决定性的地位。卢梭虽然重视环境,但他强调的是通过选择和设置好的环境,让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体现的是一种自
15、然主义教育。斯宾塞则是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未来生活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C。8.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中,支持“内发论”观点的是(分数:2.00)A.“白板说”B.性善论C.环境决定论D.行为主义心理学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动因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在的环境和行为训练对
16、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属于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是(分数:2.00)A.卢梭B.杜威C.裴斯泰洛齐D.涂尔干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和纳托尔普等。杜威则倡导教育无目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分数:2.00)A.家庭教
17、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国 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
18、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B。11.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的文件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程度。200l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原理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