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专门教育管理机构是( )。(分数:2.00)A.国子监B.太学C.国子寺D.学部3.科举制创立于( )。(分数:2.00)A.东汉B.唐代C.隋代D.西汉4.( )时期,科举考试实行殿试。(分数:2.00)A.武则天B.唐玄宗C.唐高宗D.唐太宗5.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是( )。(分数:2.00)A.师说B
2、.学记C.大学D.师友箴6.( )提出“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分数:2.00)A.孔子B.韩愈C.柳宗元D.董仲舒7.西晋武帝时,在太学之外的另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分数:2.00)A.四门学B.太学C.国子学D.鸿都门学8.韩愈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是( )。(分数:2.00)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性三品”思想D.师道思想9.“六学二馆”体现了( )的中央官学体系。(分数:2.00)A.唐代B.宋代C.隋代D.汉代10.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分数:2.00)A.帖经B.策论C.诗赋D.经义1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
3、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分数:2.00)A.玄儒文史四馆B.玄儒律算四馆C.文史律算四馆D.文史书算四馆12.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分数:2.00)A.专业性B.等级性C.制度化D.专门化13.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德与艺B.经与史C.三纲五常D.六艺14.关于教师的论述,不属于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是( )。(分数:2.00)A.圣人无常师B.古之学者必有师C.天地君亲师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5.下列哪项不是隋朝时期国子监中所设立的?( )(分数:2.00)A.国
4、子学B.书学C.医学D.算学16.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分数:2.00)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C.地方推荐、中央考试D.自愿报名、逐级考选17.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分数:2.00)A.帖经和诗赋B.墨义和策论C.策论和诗赋D.经义和帖经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18.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9.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五学三馆。(分数:2.00)_20.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转变。(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0,分
5、数:20.00)21.汉代太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分数:2.00)_22.“三纲五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2.00)_23.什么是“鸿都门学”?(分数:2.00)_24.简述汉武帝为确保儒术“独尊”所采取的措施。(分数:2.00)_25.简述王充的学习观。(分数:2.00)_26.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敦育思想,(分数:2.00)_27.简述唐代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28.简述韩愈师说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29.“六学二馆”是指什么?(分数:2.00)_30.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必答题(分数:2.0
6、0)_32.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分数:2.00)_33.概述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专门教育管理机构是( )。(分数:2.00)A.国子监B.太学C.国子寺 D.学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子学的有关内容。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成宁二年(276)始设
7、,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圈子监。唐宋亦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明清仅设国子监,作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1905 年(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遂废。因此,本题选 C。3.科举制创立于( )。(分数:2.00)A.东汉B.唐代C.隋代 D.西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这一史实的识记情况。隋炀帝当政的大业年间,科举考试制度的因素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是大业二年(606)“始建进士科”,说明以
8、文才为选士方向已经确立,使科举考试科目有了多种类型,更加适应当时选官的政治需要,终于形成新型科举考试制度。大业三年(607),下令设十科举人,这一方面强化分科取士,另一方面表明随着政治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广泛地选拔人才。606 年“始建进士科”,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因此。本题选 C。4.( )时期,科举考试实行殿试。(分数:2.00)A.武则天 B.唐玄宗C.唐高宗D.唐太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科举制度的演变的内容。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通过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因此,本题
9、选 A。5.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是( )。(分数:2.00)A.师说 B.学记C.大学D.师友箴解析:解析: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育论著,集中体现了韩愈尊师重道的思想,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因此,本题选 A。6.( )提出“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分数:2.00)A.孔子B.韩愈 C.柳宗元D.董仲舒解析:解析: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韩愈针对时风,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传道”,学生求学的任务主要在学道,能否当教师也就以“道”为标准来衡量。因此。本题选 B。7.西晋武帝时,在太学之外的另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分数
10、:2.00)A.四门学B.太学C.国子学 D.鸿都门学解析:解析:国子学是西晋专门创办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这是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咸宁二年(276)晋武帝下令创立国子学,咸宁四年(278)确定了国子学的学官制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 1 人,助教 15 人,以教国子学生。因此,本题选 C。8.韩愈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是( )。(分数:2.00)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性三品”思想D.师道思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韩愈教育思想的部分内容。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育论著,集中体现了韩愈尊师重道的思想。因此,本题选 D。9.“六学二馆”体现了( )的中央官学体系。(分数:2.00)A.
11、唐代 B.宋代C.隋代D.汉代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央官学体系。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二馆。“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二馆”即弘文馆和崇文馆。唐朝对“六学二馆”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招收学生的标准以及教学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因此,本题选 A。10.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分数:2.00)A.帖经B.策论 C.诗赋D.经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科举考试方法的内容。科举制自产生后,就不断探索考试的方法,经过唐代200 多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帖经、口试、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方法。 帖经,是把所试的
12、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住三字,令应试者填出来。主要考查考生的记诵能力,对考生的其他能力是无法检查的。 口试,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 墨义,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也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考生只要熟读经书、注疏即可。 策问。相对较为高深,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具体办法是设题指事,由考生行文对策。对策要求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政,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见解,是考查政治才能的好方法。 诗赋,命题创作诗词,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因此,本题选 B。1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
13、。(分数:2.00)A.玄儒文史四馆 B.玄儒律算四馆C.文史律算四馆D.文史书算四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教育制度改革史实的识记情况。宋文帝立玄儒文史四馆。因此,本题选 A。12.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分数:2.00)A.专业性B.等级性C.制度化 D.专门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教育制度。从教育管理体制而言,唐朝中央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的政府机构国子监,并对教育管理的模式作了探讨,形成了两种教育管理模式。模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
14、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模式之二是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中央设有国子监,负责统一管理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将一些专科性的学校,如医学、天文学等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中去,由各专职行政部门领导,突出了各个专科性学校的专业特点,从管理、师资、设备等条件来看,它有利于专业教育的实施。这些学校都体现了当时教育的制度性。因此,本题选 C。13.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德与艺 B.经与史C.三纲五常D.六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出身士族家庭,他根据自已的经历和体验,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
15、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他认为士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德与艺两方面。德包括儒家的孝、悌、仁、义等内容;艺既包括五经等经史百家之书,也包括士大夫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杂艺”。因此,本题选 A。14.关于教师的论述,不属于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是( )。(分数:2.00)A.圣人无常师B.古之学者必有师C.天地君亲师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韩愈的教育思想。对于教师的论述,我国古代很多教育思想家都有相关论述,因此考生一定要清晰地识记,并加以比较。本题中的 C 选项是苟子对于教师的论述,不属于韩愈的教育思想。因此,本题选 C。15.下列哪项不是隋朝时期国子监中
16、所设立的?( )(分数:2.00)A.国子学B.书学C.医学 D.算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隋朝时期中央官学的有关内容。隋朝,在国子监中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在大理寺还设有律学,而医学自成一系,直辖于太医署,不归国子监管。因此。本题选 C。16.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分数:2.00)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C.地方推荐、中央考试D.自愿报名、逐级考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特点。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由学校将考试合格的学生选送);二是乡贡(由州县选送)。报考时间大约是从每年的十月一日开始。报考的办法是,每
17、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业成者。中央官学的学生,由国子监祭酒负责选拔;地方官学的学生,由长史负责选拔。这是科举制的特点之一。相对而言,作为两汉仕进制度主体的察举制是从汉文帝时开始的。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入仕途径,并得以真正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则是在武帝时期。察举制作为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从汉武帝时开始,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设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目的在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代做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题选 D。17.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分数:2.00)A.帖经和诗赋B.墨义和策论C.策论和诗赋 D.经
18、义和帖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即科举考试的方法。科举制自产生后,就不断探索考试的方法,经过唐代 200 多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帖经、口试、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方法;帖经,是把所试的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住三字,令应试者填出来。主要考查考生的记诵能力,对考生的其他能力是无法检查的;口试,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墨义,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也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考生只要熟读经书、注疏即可;策问,相对较为高深,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具体办法是设题指事,由考生行文对策,要求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政,能提出
19、合理有效的见解,是考查政治才能的好的方法;诗赋,命题创作诗词,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因此。本题选 C。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18.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19.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五学三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 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二馆,而非五学三馆。其中的“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解析:20.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转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