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3 分 )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 220V 交变电流改变为 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 800,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 ) A.200 B.400 C.1600 D.3200 解析: 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电压比得: 变压器能将 220V 交变电流改变为 110V,原线圈匝数 n1=800,副线圈匝数 n2。 则: 匝 。 答案 : B 2.(3 分 )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
2、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 考异邮中有 “ 玳瑁吸 ” 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图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解析: A、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 故 A 错误;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 故 B 错误; C、小线图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不属于静电现象 。故 C 正确 。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
3、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 D 错误 。 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 答案 : C 3.(3 分 )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 “51 peg b” 的发现拉 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 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 A. B.1 C.5 D.10 解析: 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为: =m r M= “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
4、4 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 , 所以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1 。 答案 : B 4.(3 分 )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 MN 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 ) A. B. C. D. 解析: 假设载流线圈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根据左手定则得出载流线圈各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C、 D 选项中各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类似于 B 图, 根据力图结合力的合成可以发现 A 图中载流线圈各边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最大, 所以若磁场发生微
5、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A 图天平 。 答案 : A 5.(3 分 )如图所示,某 “ 闯关游戏 ” 的笔直通道上每隔 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s 和 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 1 处以加速度 2m/s2由静止加速到 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 A.关卡 2 B.关卡 3 C.关卡 4 D.关卡 5 解析: 根据 v=at 可得, 2=2t 1, 所以加速的时间为 t1=1s 加速的位移为 x1= at2= =1m, 到达关卡 2 的时间为 t2= s=3.5s, 所以可以通过关卡 2 继续运动, 到
6、达关卡 2 的时间为 t3= s=4s, 此时关卡 3 也是放行的,可以通过, 到达关卡 4 的总时间为 1+3.5+4+4=12.5s, 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s 和 2s,此时关卡 4 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 4, 所以 C 正确 。 答案 :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 6.(4 分 )(多选题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 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
7、 A.t=2s 时最大 B.t=2s 时最小 C.t=8.5s 时最大 D.t=8.5s 时最小 解析: 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加速度向上,此时处于超重状态,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加速度向下,此时处于失重状态,对地板的压力减小, 在 t=2s 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此时对地板的压力最大,所以 A 正确; 在 t=8.5s 时具有向下的最大的加速度,此时对地板的压力最小,所以 D 正确 。 答案 : AD 7.(4 分 )(多选题 )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 A.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8、 解析: A、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两个力作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球做曲线运动 。 故 A 错误, B 正确 。 C、小球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先成钝角,然后成锐角,可知合力先做负功然后做正功,则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故 C 正确, D 错误 。 答案 : BC. 8.(4 分 )(多选题 )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c 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 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 c、 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 ( ) A.a 点的电场强度比 b 点的大 B.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高 C.c 点的电场强度比 d 点的大 D.c 点的电势比 d 点的低 解
9、析: A、由图看出, a 点处电场线比 b 点处电场线密,则 a 点的场强大于 b 点的场强,故 A正确 。 B、电场线从正电荷到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 b 点的电势比 a 点的高,所以 B错误 。 C、负电荷在 c 点的合场强为零, c 点只有正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在 d 点电荷产生的场强向上,两个负电荷产生的场强向下,合场强是它们的差值,所以 c 点的电场强度比 d 点的大,所以 C 正确 。 D、正电荷到 c 点的平均场强大于正电荷到 d 点的平均场强,根据 U=Ed 可知,正电荷到 c点电势降低的多,所以 c 点的电势比 d 点的低,所以 D 正确 。 答案 : ACD 9.
10、(4 分 ) (多选题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 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 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 C 处的 速度为零, AC=h,圆环在 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 v,恰好能回到 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则圆环 ( )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mv2 C.在 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v2 mgh D.上滑经过 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 B 的速度 解析: A、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 C 处的速度为
11、零, 所以圆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 所以经过 B 处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 A 错误; B、研究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C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f+W 弹 =0 0=0 在 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 v,恰好能回到 A,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 W 弹 )+Wf=0 mv2 解得: Wf= mv2,故 B 正确; C、 W 弹 = mv2 mgh,所以在 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gh mv2,故 C 错误; D、研究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B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 f+W 弹
12、= m 0 研究圆环从 B 处上滑到 A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 f+( W 弹 )=0 m mgh W f+W 弹 = m 由于 W f 0,所以 m m ,所以上滑经过 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 B 的速度,故D 正确 。 答案 : BD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 (第 10、 11 题 )和选做题 (12 题 )两部分,共计 42 分。必做题 10.(8 分 )小明利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1)图 1 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0.44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U( V) 1.45 1.36 1.27 1.16
13、1.06 I( A) 0.12 0.20 0.28 0.36 0.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2 上作出 U I 图线 .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 E=1.60V;内阻 r=1.2 .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 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 解析: (1)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是 0.6A,所以此时电流表的都市为 0.44A; (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 U I 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 可知,纵坐标的截距代表电动势的大小,直线的斜率代表内电阻的大小,所以电动势 E=1.6
14、0V;内阻 r= =1.2 。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 故答案为: (1)0.44 (2)如图所示; 1.60(1.58 1.62); 1.2(1.18 1.26)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 11.(10 分 )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Hz 的交流电 。 (1)(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CD.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
15、铁下落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 (记为 “ 实验 ”) ,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 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 1, 2, ,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 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图 2 所示 。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 ,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 入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位置 1 2 3 4 5 6 7 8 ( cm/s) 24.5 33.8 37.8 39.0 39.5 39.8 39.8 39.8 (3)分析如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
16、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逐渐增大到 39.8cm/s ;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 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 。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记为 “ 实验 ”) ,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 是为了说明什么?对比实验 和 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解析: (1)A、小磁铁竖直下落,穿过铜管,所以铜管要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所以A 正确; B、纸带要穿过限位孔,并且压在复写纸下面,所以 B 正确; C、手应该拉住纸带,而不是捏紧磁铁,所以 C 错误; D、应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让磁铁下落,所以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江苏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