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在我国,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 )。(分数:2.00)A.法律制度B.立法、执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C.依法办事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2.00)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4.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分数:2.00)A
2、.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5.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7.下列有关法律和国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分数:2.00)A.没
3、有无国家的法律B.没有无法律的国家C.法律和国家可以相互独立而存在D.国家也是一种法律主体8.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和价值是( )。(分数:2.00)A.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D.遵循权力制约原则9.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0.多项选
4、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1.一般地说,实行法治的社会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分数:2.00)A.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B.法治观念深入人心C.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D.发达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12.法治和人治的重要区别有( )。(分数:2.00)A.靠法律还是道德来约束权力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来指引行为C.实行民主还是专制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13.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分数:2.00)A.法有赖于国家,国家也有赖于法B.先有国家后有法C
5、.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D.现代国家各方面的活动都受法的制约14.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法制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B.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而法制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C.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相对立;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专制统治下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行法制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而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有时甚至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15.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6、(分数:2.00)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制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在法治社会中,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D.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6.对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都是控制和调整个人之间、集团之间、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有力工具B.法律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是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们的本质、内容和形式,归根结
7、底都决定于这一经济基础C.法律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D.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1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 )(分数:2.00)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治,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18.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
8、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19.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0.简述法治的含义及与法制的区别。(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1.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2.在谈到法制、法治、人治、德治之间的关系时,有人得出结论:“法制、法治、人治是历史的,德治是永恒的。” 试用法理学的有关知
9、识评析该结论。(分数:2.00)_23.恩格斯曾将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称为“高度发达的国家形态”,其原因主要在于,与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典型专制国家相比,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具有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某些特点。尽管当时的民主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城邦和男性公民,而且是一种“群众大会式的直接民主”,当时的法治也并不包含现代法治的许多重要价值,如自由、人权、权利保障等,但有关国家制度的根本问题毕竟是以法律形式确认的,执政官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而且雅典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进入中世纪以后,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政体形式是君主专制。在这种制
10、度下,法律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和贯彻独裁者个人意志的工具,“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法律一扫而光”,曾经在雅典存在过的某些“法治”因素荡然无存。 请运用法理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关系。(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16.00)24.论述题第 70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5.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论述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分数:2.00)_26.从立法、司法、执法的角度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分数:2.00)_27.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分数:2.
11、00)_28.从法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数:2.00)_29.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点及其内涵。(分数:2.00)_30.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分数:2.00)_3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性的认识。(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在我国,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 )。(分数:
12、2.00)A.法律制度 B.立法、执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C.依法办事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解析:解析: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就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B 项表述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3.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2.00)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 解析:解析: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4.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分数:2.00)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解析:解析:法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没有谁高于谁的问题。5.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
13、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家与法的关系。国家与法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存亡的关系,这是它们的深层次关系,其中国家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但是并不决定法的形式,因为法的形式还要受经济基础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 D项正确。B、C 两项所述可能会影响法律的内容,一般不影响法律的形式。A 项中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和本质,但不一定决定法的形式,因而才会有相同的经济基础之国家在法律形式上
14、却有着极大不同,这就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民族特点、文化习俗等作用的结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法的性质的决定因素与法的形式的决定因素。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解析: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15、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这五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应准确理解和记忆。7.下列有关法律和国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分数:2.00)A.没有无国家的法律B.没有无法律的国家C.法律和国家可以相互独立而存在 D.国家也是一种法律主体解析:解析:法律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因此没有无国家的法律,也没有无法律的国家的说法是正确的。8.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和价值是( )。(分数:2.00)A.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D.遵循权力制约原则解析:解析:法治的终极
16、目标和价值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9.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解析:解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二者是存在继承关系的,选项 A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选项 B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 C正确。
1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选项 D错误。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0.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1.一般地说,实行法治的社会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分数:2.00)A.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B.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C.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 D.发达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 解析:解析:其中 A项是经济条件,C 项是政治条件,B、D 两项是文化条件。12.法治和人治的重要区别有( )。
18、(分数:2.00)A.靠法律还是道德来约束权力 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来指引行为 C.实行民主还是专制 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解析:解析:D 项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不是法治、人治的区别。13.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分数:2.00)A.法有赖于国家,国家也有赖于法 B.先有国家后有法C.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D.现代国家各方面的活动都受法的制约 解析:解析:国家和法同时产生共存亡,因此 B项错误。14.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法制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B.法治
19、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而法制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 C.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相对立;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专制统治下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行法制 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而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有时甚至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 解析:解析: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强调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而法制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望的法律秩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只要法
20、律和制度存在法制就存在,但这不一定就是法治。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历史上的专制君主和法西斯独裁统治者为了建立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秩序,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行法制。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制的问世先于法治,早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法制。古代东方和西方都有倡导法制者,那时的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而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因此,A、B、C、D 四选项
21、的表述都正确。15.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 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制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C.在法治社会中,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 D.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解析:解析:A、B、C 三项是有关法治与民主的联系的三个重要方面,其表述都是正确的。尽管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但不能说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必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法理学 法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