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3及答案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_。(分数:2.00)A.唾弃 绚烂 窝囊费 冷不防B.暗熟 卸装 并缔莲 辩证法C.造旨 擂台 闭门羹 揪辫子D.奚落 鞭策 踢皮球 翘尾巴2.持续不断的“救火”,解决现场中出现的紧急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开始着手考虑_了。(分数:2.00)A.修正控制标准B.组织更多的人员采取纠正行动C.衡量实际绩效D.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3.下列各句中没有“结构混乱”语病的一句是_。(分数:2.00)A.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多
2、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农民也觉悟起来了B.一种使命感促使我们树立起攻克“非典”的信心,为无数患者寻找一片生命的绿阴C.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东城分局刑警队及法制办出具的证明材料看,李冬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D.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反响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_。(分数:2.00)A.山坡 疲惫 偏颇 波涛汹涌 破釜沉舟B.刻意 形骸 弹劾 言简意赅 骇人听闻C.馈赠 曾孙 磨蹭 面目可憎 僧多粥少D.哇噻 山寨 竞赛 敷衍塞责 塞翁失马5.“开辟
3、荆莽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分数:2.00)A.郑成功收复台湾B.康熙帝统一台湾C.刘铭传保卫台湾D.刘永福坚守台湾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世界上生产维生素 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这一技术。 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能力。(分数
4、:2.00)A.毕竟 沿用 鉴赏B.毕竟 采用 鉴别C.究竟 沿用 鉴别D.究竟 采用 鉴赏7.赵某在火车上偷得某军人的一个手提包,内装人民币 5000元及手枪 1支、子弹 5发,均藏于身上。数月以后,赵某被捕,因为赵某的行为构成_。(分数:2.00)A.盗窃罪B.盗窃枪支弹药罪C.盗窃罪和盗窃枪支弹药罪D.盗窃罪和私藏枪支弹药罪8.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序,也称“叙”,文体的一种。跋,是书后的题词,体制有些像“后序”。B.以言赠人的文章称为“赠序”,意在陈述作者为文的旨趣。C.桃花源诗并序、琵琶行并序中之序文,是为诗序。D.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称呼并不
5、统一,春秋是鲁国的史书。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分数:2.00)A.树阴 松弛 坐收鱼利 手屈一指B.脉搏 融恰 绵里藏针 转瞬既逝C.慰藉 坐落 金碧辉煌 怙恶不悛D.必竟 漫骂 变本加厉 因材施教10.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分数:2.00)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11.下列各句使用标点无误的一句是_(分数:2.00)A.“好吧,”小王停了一会说:“明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等你。”B.人们从飞
6、机上看到山城高楼林立;郊外梯田似锦,都禁不住大声赞叹起来。C.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公共必修课。D.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12.目前“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社会的确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企业组织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向组织扁平化转变,许多原有的组织层次被“砍”掉了,权力开始向下移动。对于企业采取这种变革举措的缘由,理论界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下四种描述,最不合适的是_。(分数:2.00)A.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大
7、量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替代了人,进而促使组织扁平化B.传统的工业社会强调稳定性和秩序,信息社会强调的是速度、快速反应和灵活性C.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设备和机器显得特别重要,信息社会中人和知识等更重要D.工业社会时代市场变化速度缓慢,信息社会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13.创新是指企业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和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新的、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体系的活动过程。企业创新按其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_。(分数:2.00)A.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B.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C.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D.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14.一家产品
8、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_来划分部门。(分数:2.00)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1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党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能当“收发室”。 运用了借代手法,说明领导干部要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不能按上级指示简单地照抄照搬照转。B.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明了美国对华友好政策的实质。C.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取得胜利的感情。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
9、说马背肿,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人讲昏话。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几小时后,巴格达上空顿时炮声大作,火光四射,地面不断_烟柱。 针对巴以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_双方保持克制态度,尽早回到谈判桌上来,以推进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推断词义时,须看上下文,切不可_断定。 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_没有受益,_加重
10、了负担。(分数:2.00)A.升起 督促 贸然 不仅/反而B.升起敦促遽然 不但/而且C.腾起敦促 贸然不仅/反而D.腾起 督促遽然不但/而且1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 我从海湾那边返回。_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分数:2.00)A.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B.皓月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C.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倾听那微风
11、细浪的絮语,D.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18.“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名言出自_。(分数:2.00)A.海国图志B.天演论C.革命军D.警世钟19.根据领导者运用职权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方式分为专制、民主与放任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式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_。(分数:2.00)A.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B.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C.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D.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负责,富有创造性20.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_。(分数:2.00)A.他们的全家大合唱,为家庭凭添了几分温馨B.
12、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真是唇枪舌箭C.王伟驾着撩机在祖国领空监视着美国军用侦查机D.书写应避免笔画增减,形迈相浑,部位错乱等错误21.王某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在朝阳区有一处商业用房,市拆迁办(在西城区)决定对其房屋拆迁,王某不服,诉至法院,应由_法院受理。(分数:2.00)A.东城区法院B.西城区法院C.朝阳区法院D.前三个法院都可22.规划部门批准工商局建一处办公楼,但该处办公楼附近的气象局认为规划部门批准的办公楼影响气象站的天气预报,提起诉讼,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气象局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因其是行政机关B.气象局和工商局可以找其共同的上级机关市政府协调处理C.气象局
13、因相邻权受损害可以原告资格提起行政诉讼D.气象局因其职能受侵犯,可以规划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23.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_。(分数:2.00)A.李大钊B.鲁迅C.蔡元培D.胡适24.裸藻是水质污染的指示植物,生物学家将含有叶绿体的裸藻在黑暗条件下,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成功地繁殖了裸藻,这说明裸藻_。(分数:2.00)A.是异养生物B.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C.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叶绿体在无光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2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_。 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_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14、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_。 这个厂的领导都很_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分数:2.00)A.侵袭 干预 器重B.侵蚀 干预 尊重C.侵袭 干涉 尊重D.侵蚀 干涉 器重2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_的人民代表大会可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分数:2.00)A.自治区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县D.民族乡27.任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国家机关是_。(分数:2.00)A.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B.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D.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8.南京国民政府
15、的最大成功,得益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这主要是指东北易帜_。(分数:2.00)A.形式上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割据B.粉碎了日本侵占东北的企图C.揭开了新军阀割据混战的帷幕D.使中国改变任人宰割的局面29.促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因素主要是_。(分数:2.00)A.阶级利益的共同性B.主要斗争对象的一致性C.革命目的的共同性D.合作方式的灵活性30.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你的态度是_。(分数:2.00)A.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B.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C.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
16、之任之D.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4,分数:40.0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不生火炉,也不冻死?”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
17、”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我还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里,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
18、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U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U?我们
19、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分数:10.00)(1).文中第一次暗示鲁迅先生已经去世是_。(分数:2.00)A.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B.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C.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D.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2).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万年青就是鲁迅先生,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用意。以下不含这一用意的是_。(分数:2.00)A.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B.“这花,叫万年青,永远这样!”C.“不怕的,最耐久!”D.至于那花瓶呢?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3).下
20、面对本文有关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2.00)A.文章前面,作者说“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后面又接着说“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显然,这两个“第一次”是作者有意这么说的,有意将“万年青”和“鲁迅”视为一体B.文章直接写鲁迅,有一个抖掉烟灰的动作:“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那“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烟火(作者特意不写烟火的熄灭),正是鲁迅火红的生命的写照C.“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将花瓶和花一分为二,实际上是合二为一:家里鲁迅像下的万年青实指鲁迅,墓前的花瓶指的则是鲁迅这株万年青D.“而现在
21、这万年青依旧活着”,这里的“万年青”加上引号,除表示着重和引用外,还有双关的意思,即鲁迅依旧活着,鲁迅的精神永存(4).本文的标题其实是“鲁迅先生记”,但实际“记”的是“万年青”,显然,记万年青就是记鲁迅。作者这样写,所用的表现手法是_。(分数:2.00)A.衬托B.象征C.对比D.比喻(5).从全文看,对“万年青”这种植物得名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2.00)A.不怕冻、最耐久、四季不凋零B.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C.一年四季都不凋零D.养护它到鲁迅先生去世了,这植物都没有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
22、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 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海洋造成的污染。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和辐射线共同改变着生物的根本性质。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有时候,这些化学药品会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
23、作用构成新形式。植物毒死了,牲畜得病了,曾经一度纯净的井水,也给饮用它的人群造成了危害。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但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能够奇迹般地适应了它们,也无济于事,因为各个实验室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使用。这些药品的数字实在令人震惊:每年有 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与之适应。其后果还不容易被我们所预料,因为它完全超出了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和经验。20世纪 4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而研制出来的基本化学药品就超过 200种。这些粉末、喷雾液、烟雾剂在
24、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都普遍使用。它们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这种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遨游。可是,人们使用这些药品,其目的仅仅是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或老鼠等。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以后,杀虫剂便逐步升级。因为有的昆虫已演化出对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新品种,于是,人们又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再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还要毒的药剂。然而,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适宜于一切生物生长吗?(分数:10.00)(1).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足够的力量”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