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 2005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概念题/B(总题数:6,分数:30.00)1.感觉剥夺(分数:5.00)_2.离差智商(分数:5.00)_3.视崖实验(分数:5.00)_4.,去中心化(分数:5.00)_5.最近发展区(分数:5.00)_6.皮格马利翁效应(分数:5.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6,分数:60.00)7.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分数:10.00)_8.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算法式(algorithms)和启发式(heuristics)策略,请加以 比较及分析。(分数:10.00)_9.什么是马赫带(mach
2、 band),如何解释?(分数:10.00)_10.用实验说明脑功能的一侧优势。(分数:10.00)_11.什么是“习惯化去习惯化”研究方法?该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有何重要 意义?(分数:10.00)_12.简述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分数:10.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60.00)13.简要说明内隐记忆的特点,你认为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数:20.00)_14.试举例分析新皮亚杰理论与传统皮亚杰理论的异同。(分数:20.00)_15.综合运用各种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数:20.00)_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
3、理学真题 2005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概念题/B(总题数:6,分数:30.00)1.感觉剥夺(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是一种由于信息不足破坏信息平衡而给机体带来的现象。由于感觉剥夺造成信息不 足,将使人无法忍受由此产生的不安和痛苦。Bexton,Heron&Scott 报告了感觉剥夺的实验结果。实验中,被试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被“剥夺”了,尽管给被试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每天 20 美元的报酬,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呆上 23 天。实验表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处于感觉剥夺状态,人就不能正常地生
4、存。2.离差智商(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离差智商(deviation IQ)。提出离差智商的根据是:人的智力的测验分数是按常态分布的,大多数人的智力处于平均水平,IQ=100;离平均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越少;人的智商从最低到最高,变化范围很大。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 15。这样,一个人的智力就可以用他的测验分数与同一年龄的测验分数相比来表示。公式为: IQ=100+15Z 其中 Z 代表标准分数,X 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代表团体的平均分数,SD 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因此,只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以及他所属的团体分数和团体分数的标
5、准差,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他的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因而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3.视崖实验(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吉布森和沃克在 60 年代初期设计出著名的实验装置“视崖”。他们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落差,在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能清楚地看到深度,但却不会有跌落的危险,以测查婴儿的深度知觉。他们将婴儿先后放在视崖的深滩和浅滩两侧,婴儿的母亲在婴儿的对侧招呼婴儿,观察婴儿的反应。4.,去中心化(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意识到自我是主体,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并且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
6、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5.最近发展区(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6.皮格马利翁效应(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
7、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 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二、B简答题/B(总题数:6,分数:60.00)7.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
8、不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全神贯注起来。意识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注意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我们根据注意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将注意划分为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具有以下功能: (1)选择功能 周围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刺激。人们要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就必须从中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这就是注意的选择功能,这是注意的基本功能。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特征,人的需要、兴趣、情感,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9、(2)维持功能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注意的维持功能就表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在注意的维持功能中,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居于意识的中心,非常清晰,人们容易对它作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3)整合功能 人对信息的加工是分阶段的: 自动加工阶段和注意加工阶段。自动加工只能加工事物的个别特征,只有在注意的加工阶段,才能将许多特征整合为一个整体。 (4)调节功能 当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或者由一种活动方式转向另一种活动方式时,注意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只有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顺利完成这些转变。8.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算法式(algorithms)和启发式(heuristi
10、cs)策略,请加以 比较及分析。(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策略即人们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案、计划或办法,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问题解决的策略大致有两类,即算法式(algorithms)和启发式(heuris-tics)策略。 (1)算法式策略 问题解决的算法式策略是在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算法式策略往往在缺乏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虽然费力,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 (2)启发式策略 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相对于算法式策略而言,启发式策略比较省时省
11、力,但如果 经验使用不当,途径选择有误,也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常见的启发式策略有: 手段目标法: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手段一目标法主要通过不断减少当前的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它的基本步骤是:a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b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和操作;c实现子目标;d提出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手段目标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 对解决复杂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逆向搜索:即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此法适用于解决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北京师范大学 普通 心理学 200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