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5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10 小题,共 22 分 。 前 8 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 2分,选错得0 分 。 后两个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不全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 本卷g=10N/kg) 1.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 滴水
2、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会放热 。 答案 : A 2.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 。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本选项错误 。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正确; 2 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 D 中光的传播
3、方向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 为电流方向 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C.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应安装在用电器与零线之间 D.安全用电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电流的方向;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安全用电原则 。 A、规定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反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故 A 错误;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的,故 B 错误; C、为用电安全,开关应该安装在火线上,并且与用电器串联; D、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
4、高压带电体的做法符合安全用电 原则,故 D 正确 。 答案 : D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 故 A 叙述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故 B 叙述正确;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故 C 叙述正确; 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 D 叙述错误 。 答案: D 5.小明
5、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参照物及其选择 。 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 A 正确;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 B 错误; C、以 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 C 错误
6、; D、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 D 错误 。 3 答案 : A 6.如图所示,物体在 20N的水平拉力 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 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10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1.5m 后停了下来 。 则 (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
7、的是 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 A、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压力是物体对地面施加的力,两个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故 A 错误; B、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 B 错误;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平衡力 ,故 C 正确; D、撤去拉力后,物体受到摩擦力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 D 错误 。 答案 : C 7.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 ( ) A.UIt B.I2Rt C.( )
8、t D.前面三个都可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电热 ),则有 W=Q,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 Q。 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用这个公式: Q=I2Rt,即焦耳定律来计算 。 答案: B 8.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 两木块运动情况在 v t 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 4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 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 s和曝光时间
9、为 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 v= 。 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 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 v3= 。 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 v4= ,则在时刻 t3和时刻 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 故 A 正确, B、 C、 D 错误 。 答案 : A 9.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 。 铅球在 b 点离手, c 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 。 在 a 到 d 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 a 到 b 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 b 到
10、d 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C.在 c 到 d 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减少 5 D.在 a 到 d 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 A、在 a 到 b 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 A 正确; B、在 b 到 d 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铅球的机械能不变,故 B 错误; C、在 c 到 d 的过程中,铅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故 C 正确; D、在 a 到 d
11、 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故 D 正确; 答案: ACD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6V。 R1、 R2电阻相同,均为 10 。 滑动变阻器 R3最大电阻值为10 ,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B.R1的电功率减小,最大值为 0.4W C.R2的电功率增大,最大值为 3.6W D.滑动变阻器 R3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为 0.45W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电路的动态分析 。 由图可知 R1、 R2并联再与 R3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 R1电流, A、滑片从最左端
12、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不变 。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变大,根据分压原理, R3分得电压 U3变大,并联部分分得电压减小,由 I=, R1电流变小,即 A 表示数变小 。 故 A 错误; B、滑片 P 在右端时, R3连入值为 0, U=U1=U2=6V, R1电压最大, R1电功率最大, P1= =3.6W,故 B 错误; C、 R1、 R2电阻相同,均为 10 。 由 B 可知, P1=P2=3.6W,故 C正确; D、 R1、 R2电阻并联后总电阻 R 并 = =5 ,由 P=I2R, P3= = = R 3, 由此当 R3=5 时, P3有最大值, 即: P3= 5=1.8W 。 故
13、 D 错误 。 答案: C 6 二、实验题 (本题包括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 1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_的规律制成的 。 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_在增大 (选填 “ 密度 ” 或 “ 质量 ”或 “ 内能 ” )。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_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 (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
14、温度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 = 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2 ,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 。 答案 :热胀冷缩;内能; 32。 12.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_(选填 “ 正立 ” 或“ 倒立 ” ; “ 放大 ” 或 “ 缩小 ” )的实像, _(选填 “ 照相机 ” 或 “ 投影仪 ” )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 。 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
15、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_(选填 “ 能 ” 或 “ 不能 ” )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 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 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 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 。 答案 :倒立放大;投影仪;能 。 13.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 。 她在长约 1 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
16、再下降,如图所示 。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 13.610 3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_PA。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 _她测量的值 。 (选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 7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 。 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 _。 (选填 “ 必须大于 10m” 或 “ 可以小于 10m”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 (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 p=gh=13.610 3kg/m310N/kg0
17、.7m=9.5210 4Pa; (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大于海拔高处测量的值; (3)把水银换成水,由 p= 水银 gh 水银 = 水 gh 水 可得, 9.5210 4Pa=1.010 3kg/m310N/kgh , h=9.52m 10m, 所以试管的高度可以小于 10m。 答案 : (1)9.5210 4; (2)大于; (3)可以小于 10m。 14.小刘同学想测量某一定值电阻的阻值 Rx(大小约在 10 20 之间 )。 手头有如下器材:待测电阻 Rx、电流表一只 (自身电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一只 (电阻从 0 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年内 蒙古 呼和浩特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