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6题,共 25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 “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融融,语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毫情;冬日浪漫 , _。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 m() ,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 fi(),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 ( 1) 用音序检字法查“娆”字;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1
2、分) 解析: 查字典是语文学习使用工具书的基本要求。读准“娆”字,判断声母,按要求用“音序检字法”来判断“音序”“音节”填写即可。 答案: R, ro。 ( 2) 文中有两个错別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 () 改() ()改() 解析: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错别字主要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宵”与时间有关,“霄”指“云”;“亳”为地名,“豪”有“杰出”“大”的意思。 答案: 宵”改为“霄”;“亳”改为“豪”。 ( 3)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分) m() fi() 解析: 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
3、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 首的易错点,如本题中“谧”是言字旁,“扉”不要错写成“菲”。 答案: 谧 扉 ( 4)请在划线处续写一句话,与上文构成排比句。( 1分) 解析: 本题是对排比修辞的考查。 答案: 示例一:语文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刚毅。 示例二:语文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唯美。 示例三:语文是“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超然。 示例四:语文是“千里冰封,万里 S雪飘”的壮美。 示例五:语文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的清幽。 示例六:语文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豁达。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顶是()( 2分) A.遮天蔽日、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 B.“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家知道王阳明。 C.“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就会发生”,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解析: A项中“袅袅烟云”是偏正短语,不是并列短语。 答案: A 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三轮复习,使同学们对本次中考充满了信心。 B.在国际反恐行动中,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当场击 =毙 ,真是死
5、得其所。 C.近日来,“蚁族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能否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关键是自己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解析: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 A 项中“经过”“使”的连用淹没了句子的主语; B 项用词不当,“死得其所”的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D项前后搭配不当,肯否相叠前后要一致,所以答案为 C。 答案: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2分) 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
6、甲”是指“六十岁”。 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靑;交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解析: B错,“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答案: B 5.默写与赏析( 11分) ( 1) 古诗文默写 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1分) 为人谋而不忠乎? _? 传不习乎?(论语十 则 )( 1分) 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 _, 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 2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 _”。( 2分) 多彩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最难
7、割舍的就是同学情,请从你学过的古诗中任选两句表达此刻的心情: _, _。( 2分)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水是眼波横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示例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示例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 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
8、运用“ _”和“ _”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解析: 本题的解答要注意题目本身的内容,根据“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这一提示,从“首联”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凄凉地”即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弃置身”即指作者二十三年默默谪居生活。 答案: “凄凉地”“弃置身”或“凄凉”“弃置” 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 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性和艺术性 ”“景、情、理”,选择一个角度,或思想内容上的表达,或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评价颈联的内容。 答案: 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
9、“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現在更好。 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6.名著阅读( 3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 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1)这首小诗出自 _的 _。 ( 1分 ) 解析: 根据语句的内容和语言风格来判断作者作品即可。 答案: 冰心 繁星 春水 ( 2)这首小诗富含哲理,请你从读过的中外名著中选取
10、一个典型人物,并叙述其经历加以印证。 ( 2分 ) 解析: 首先要抓住“成功”“奋斗”两词语理解引言的思想内容,再根据要求列出名人奋斗而成功的事迹简述。 答案: 示侧一: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示例二: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小染房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阿廖沙忍受着苦难,以坚韧的意志面对生活,最终从地狱走向人间。 示例三:托尔斯泰遭到整个上流杜仝的排斥,被教会开除教籍,但仍不屈不挠的抗争,从没有放弃对人生真谛的追求,笔耕不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 回答其他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海伦凯勒、魯滨逊言之成
11、理即可)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 7 10题,共 8分)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淺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 ( 4) 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7.【享读书妙趣】 主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 ( 2分 ) 解析: 抓住本题答点“读书的乐趣”,可从读书获得的心理感受或收获知识、明白事理方面来谈“读书的乐趣”。 答案: 示例:我最喜欢的一部书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毎每读到绿色蝈蝈我看到
12、蝈蝈在吃完甜食后慵懶的躺下休息时,感到动物世界是如此的有趣。我仿佛置身在昆虫的世界中,当我在夜晚听到治蛐蛐的叫声时,再也不烦嫌了,我觉得那是非常动听的音乐。 8.【荐读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則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所在小组同学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并簡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 2分) 解析: 根据自己的读书体验或所了解的别人的读书方法来介绍,点明方法是什么,并解释这种方面的益处。 答案: 示例一:理学家朱熹的“三 到法”:读书耍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示例二: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示例三: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
13、: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好像与老友重逢。 示例四: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示例五: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需趁热打铁。 示例六: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則不如无书。 示例七:圈点法: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对书中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圈点,以查找。 示例八:略读法:大略浏览书的主要内容,领会书中大意。 示例九:精读法:領会所读书籍的大意后, 对书中精彩内容研读品味。 示例十:批注法:对书中精彩段落或者词句进行分析评价,或者对书中有误的词句进行修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任选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9.【写读书箴言】 (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精彩的读书
14、名言,请你根据平时积累,任选一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名言作为读书的座右铭并标明作者。( 1分) ( 2) 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有谓你为其补出下联 。 ( 1分)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_ 解析: ( 1)注意答点“比喻修辞手法的名言”,所以知识积累按要求解答即可。( 2) 根据对联的特点“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顾”,以“读书感觉”为内容拟写下联即可。 答案: ( 1) 示例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快乐毎相亲。(于谦) 示侧二: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髙尔基 ) 示例三:书籍是靑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 示例四:理想
15、的书籍是进步的钥匙。(列夫 托尔斯泰) 示例五:书籍 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 示例六: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莎士比亚 ) 示例七:书箱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 ( 2) 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 示例二: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 示例三:品佳作弘扬民族精神。(对仗工整即可) 10.【评读书观点】 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用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 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2分) 解析: 注意抓住题中所示的
16、两种观点,了解“流行作品”和“经典名著”的 特点, 分析各自的特点以及对学生们的影响,表达观点。 答案 : 示例一:我赞同笫一种观点。流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实用价值,读起来既轻松,又快速,而且有些流行作品还为写作提供素材。 示例二: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内涵更丰窗,文化底蕴更深,能够开阔视,陶冶人的情操。 三、理解及分析(第 11一 30题,共 37分) 第一部分 课内理解掌握 ( 一 ) 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 11 14题。 ( 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17、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节选自孟子两章)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法家 拂 士(“拂”通“弼”,辅佐。) B.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 C.必先 苦 其心志(动词,使受苦) D.孙叔敖举 于 海(由于)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 D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征
18、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析: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注意 译对重点字词“征”、“发” 。 答案: ( 个人的想法,只有 ) 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2分) 解析: 首先要了解划线句子的意思,分析其与全文内容的关系,从内容上强调“治国”与本文中心内容“人才的培养”有紧密的关联和论证方法上的“反面论证”来说明不能删去的理由。 答案: 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
19、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 ”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 ) 解析: 抓住题目中所提问题“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从“ 居安思危”这个点来怎么培养忧患意识和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答案: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
20、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 二 ) 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 回答 15-18题 。 ( 8分 )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
21、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 一定 高度上气 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
22、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5.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 表达作用。 ( 2分 ) 解析: 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答案: “ 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6.选文说明的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黑龙江省 绥化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