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9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9及答案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19 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_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数:1.00)A.B.C.D.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_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
2、果(分数:1.00)A.B.C.D.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_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分数:1.00)A.B.C.D.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_ A.不可逆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分数:1.00)A.B.C.D.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_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数:1.00)A.B.C.D.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_ A.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B.夜去昼来,昼
3、尽夜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分数:1.00)A.B.C.D.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_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分数:1.00)A.B.C.D.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_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分数:1.00)A.B.C.D.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_ A.能动性 B.间接
4、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分数:1.00)A.B.C.D.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_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惟一动力(分数:1.00)A.B.C.D.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_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分数:1.00)A.B.C.D.12.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_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分数:1.00)A.B.C.D.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_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
5、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分数:1.00)A.B.C.D.1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_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分数:1.00)A.B.C.D.1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_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分数:1.00)A.B.C.D.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_ A.人的心理素质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自然属性(分数:1.00)A
6、.B.C.D.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_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分数:1.00)A.B.C.D.1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_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分数:1.00)A.B.C.D.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_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分数:1.00)A.B.C.D.20.资本要实现其价值的增殖必须_ A.不断地循环运动 B.采取借贷资本形态 C.采取商业资本形态 D.贷给职能资本家(分数:1.00)A.B.C.D.
7、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_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分数:1.00)A.B.C.D.22.若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则表明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_ A.大于 1 B.等于 1 C.小于 1 D.等于零(分数:1.00)A.B.C.D.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_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银行收取的服务费(分数:1.00)A.B.C.D.24.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_ A.c+v+m B.c+v C.c+m D.v+m(分数:1.00)A.B.C.D.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
8、的总任务是_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分数:1.00)A.B.C.D.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_ 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B.经济政策引导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分数:1.00)A.B.C.D.27.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_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分数:1.00)A.B.C.D.28.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_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分数:1.00)A.B.C.D.29.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_
9、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分数:1.00)A.B.C.D.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_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分数:1.0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3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_ 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折衷主义(分数:2.00)A.B.C.D.32.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_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
10、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分数:2.00)A.B.C.D.3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_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数:2.00)A.B.C.D.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表现有_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数:2.00)A.B.C.D.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_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11、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分数:2.00)A.B.C.D.36.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主要表现有_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C.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D.社会意识没有任何独立性,完全依赖于社会存在(分数:2.00)A.B.C.D.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_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
12、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分数:2.00)A.B.C.D.38.货币资本是_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 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分数:2.00)A.B.C.D.39.20 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_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分数:2.00)A.B.C.D.40.社会主义民主_ A.只是一种目的 B.只是一种手段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分数:2.00)A.B.C.D.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简
13、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分数:6.00)_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分数:6.00)_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分数:6.00)_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大量输出资本?(分数:6.00)_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分数:6.00)_六、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6.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分数:10.00)_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分数:10.00)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
14、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19 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_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_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
15、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历史唯物主义;凡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历史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_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_ A.不可逆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分数:1.00
16、)A.B. C.D.解析:解析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由此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_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_ A
17、.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B.夜去昼来,昼尽夜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后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本题中 A、B、C 三项虽然在时间上先后相继,但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因此排除 A、B、C 三项。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_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分数:1.00)A.B.
18、C. D.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它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主体只是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客体,旧唯物主义只把它看作是消极的认识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看待客体。这样认识就被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_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
19、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其表现之一是: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题中“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_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原始的人的认识是认识的初始阶段,也就是感性认识阶段。如居住在澳大利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塔斯马尼亚人,他们没表示事物的热,就说“像太阳一样”;表示事物的圆,就说“像月亮一样”。这就体现了认识在初级阶段的具体性和直接性。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_ A.基本动力 B.
20、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惟一动力(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_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就是技术社会形态。人类历史的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一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12.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考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