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 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下列问 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 1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解析: 根据图中 4 条古海岸线的分布,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
2、南倾斜。 答案: C 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 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 共 4 个位置,在 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 经历 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答案: A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解析: 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3、 答案: B 4.图 2 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解析: 图 2 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答案: C 下 读图 ,回答问 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 解析: 从常住人口数量 1990-2014 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 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即 D 选项符合。 答案: D 读图文材料,回答 下列问 题。 地租
4、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解析: 读图可知,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 ; 地租相同的区位,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
5、较差,该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答案: C 7.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析: 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结合地租和风向,电子信息产业符合条件。 答案: A 2011 年 7 月 17 日,我国南极中山站( 69 22 S, 76 22 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 下列问 题。 8.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6、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 当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 7 月 17 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 0 小时,到大于 0 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 76 22 E)为 12 时之前的较短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经度约为 76 E,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 答案: D 9.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 A.30 天左右 B.50 天左右 C.70 天左右 D.90 天左右 解析: 根据对称原理, 6 月 22 日到 7 月 17 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 25 天,那么 6 月 22 日前也有25 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 50 天。 答案: B 黄
7、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 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 下列问 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解析: 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 立方米 , 500 亿立方米, 2010 年 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看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 D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天津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