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模拟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模拟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模拟8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模拟 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经验的总结者是_(分数:1.00)A.刘少奇B.周恩来C.范长江D.邵飘萍2.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_(分数:1.00)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嘹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3.1916 年,受上海申报派遣常驻北京,给申报发专电、写通讯的特派记者是_(分数:1.00)A.梁启超B.邵飘萍C.张季鸾D.戈公振4.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_(分数:1.00)A.信
2、息积累B.知识积累C.政治上的敏感D.理论上的突破5.人民日报记者曾采写过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_(分数:1.00)A.时机抓得好B.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C.新闻敏感性强D.写作能力强6.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研究有着更大的难度,更应当_(分数:1.00)A.明确采访的思路B.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C.了解采访对象D.拟定采访计划7.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_(分数:1.00)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D.激发阶段8.对于开放式提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提出的问题比较概括、广泛B.对方可以自由发挥C.对
3、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D.常用于深入追问,以及转换话题9.采写目击式新闻,记者一般采用_(分数:1.00)A.侧面观察B.事前观察C.同步观察D.非闯入式观察10.体育大赛的报道,在人少任务重的时候,宜于采用_(分数:1.00)A.游动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D.蹲点采访11.新闻采访中记者重视抓问题,是因为_(分数:1.00)A.抓问题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B.抓问题有利于上下结合C.抓问题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D.抓问题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2.采访现场中最强烈的瞬间印象往往是_(分数:1.00)A.变动着的事件细节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C.环境气氛与情景D.现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
4、言13.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是_(分数:1.00)A.生动B.简洁C.准确D.真实14.在新闻作品中,消息常用的过渡形式是_(分数:1.00)A.过渡句B.过渡段C.过渡性词语D.逻辑衔接15.新闻文风的特征不包括_(分数:1.00)A.短而精粹B.委婉曲折C.言之有物D.新鲜活泼16.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其语言形态特点是_(分数:1.00)A.质朴实用B.缜密规范C.繁约得体D.绮丽典雅17.写作综合消息经常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分数:1.00)A.点面结合B.一事一报C.夹叙夹议D.事实阐述18.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_(分数:1.00)A.社会秩序B.社会风气C
5、.社会道德D.社会良知19.既是新闻传播媒介运用最多的报道形式,又是新闻写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的是_(分数:1.00)A.通讯B.特写C.消息D.访谈20.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地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的导语称为_(分数:1.00)A.直接性导语B.描写式导语C.间接性导语D.叙述式导语21.在新闻的各种体裁中,其产生、演变和发展一直同古典文学关系密切的是_(分数:1.00)A.评论B.专访C.通讯D.消息22.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现场新闻,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描写,经常用来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的手法是_(分数:1.00)A.叙述、描写B.铺张渲染C.白描、细描D.
6、刻画描绘23.通讯写作中,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进一步交叉渗透的结构,称为_(分数:1.00)A.交叉式结构B.渗透式结构C.纵横结合式结构D.时空结合式结构24.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表现为: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感,以及_(分数:1.00)A.修辞强调实感B.议论强调实感C.叙述强调美感D.修辞强调美感25.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是_(分数:1.00)A.反映事物本质B.可以适当渲染C.可以适当虚构D.必须是实有其言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黄远生在
7、谈到记者具备的条件时认为,记者须有四能,即_(分数:2.00)A.脑筋能想B.腿脚能奔走C.耳能听D.嘴能说E.手能写27.集体访问一般常用的形式有_(分数:2.00)A.旅行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D.座谈会E.记者招待会28.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有_(分数:2.00)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B.注意捕捉细节C.选择好采访对象D.不能涉及个人隐私E.可能的情况下,可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29.关于新闻写作要快,新闻界有一种“四字诀”是_(分数:2.00)A明B熟C实D短E练30.新闻语言的特色主要有_(分数:2.00)A.客观B.确切C.简练D.朴实E.通俗三、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
8、题数:4,分数:12.00)31.新闻线索 (分数:3.00)_32.点面结合 (分数:3.00)_33.目击新闻 (分数:3.00)_34.工作研究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35.为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采访中记者应正确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分数:5.00)_36.新闻采访中有哪些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分数:5.00)_37.消息写作中应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分数:5.00)_五、简单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18.00)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
9、的提问内容)。 (分数:10.00)_39.以下消息采用了哪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永靖县多数农民用上太阳灶大大解决了干旱山区社员缺乏燃料的困难本报讯 (记者顾永高报道)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出现了自古以来没有的新鲜事:太阳灶成了娶亲的彩礼、陪送的嫁妆,人们都说太阳灶真好,为干旱地区解决了一个缺柴烧的大问题。 在永靖,农家小院、学校机关、医院、商店,甚至清真寺庙,到处都支着明闪闪、亮晶晶的太阳灶。全县2.5 万农户中,已经有 57%用上了太阳灶,居全国首位。 永靖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境内光山秃岭,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烧柴奇缺。但是,这里的太阳能资源却相当丰富。全年日
10、照 2500 到 2900 小时,相对日照达 60%,利用太阳能资源代替部分常规能源有着良好的条件。1978 年,县委从县科委干部祁振纲和刘家峡公社青年社员王得树试制的一台平板式太阳灶的使用中受到启发,要解决山区农民的燃料困难,就应该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研制出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的太阳灶。于是,县委书记王仲山亲自挂帅,抽调能工巧匠,组成了一个太阳灶研制攻关小组。终于在1980 年研制成功了比较定型的钢架水泥壳物面聚光灶。这种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一个 1000 瓦左右的电炉,在夏季烧开一斤水约需三分钟。一年四季,只要天晴,均可使用。而且每台造价只有 60 元,便于农村推广。 (分数:8.00)_六、
11、综合应用题(总题数:1,分数:20.00)40.根据以下通讯,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改写成消息。字数在 650700 字。 最近,张文生买了一台洗衣机,又贴出广告,愿为乡亲免费洗衣。到 1 月 19 日,已经洗了 210 件。有人问:“你又赔本又麻烦,图个啥?”张文生哈哈一笑,说:“图的是发家致富光荣!”广告贴出后 10 天之内,张文生借给 12 户资金 700 余元,给 8 户犁地 110 亩。民权县最大的一个劳动致富户谢庄大队社员张文生,致富之后“三贴广告”,在当地社员中传为佳话。去年麦播前夕,该村部分社员因一时没钱买化肥、耕地没牲畜而作难,张文生买张红纸,饱蘸笔墨,写了四句顺口溜。去年
12、 11 月初,张文生从县里买来拖拉机,第二天,又在街上贴出广告:“家有存款三千元,谁买化肥我支援;家有手扶拖拉机,给您犁地不收钱。” 由于全村只有他一家有电视机,每天晚上,都有三四十人挤在他屋里看电视。张文生备茶招待,表示欢迎。“我家有电视,节目很精彩,娱乐学科学,请到我家来”。 (分数:20.00)_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模拟 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经验的总结者是_(分数:1.00)A.刘少奇B.周恩来C.范长江 D.邵飘萍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采访工作路
13、线。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记者的采访工作路线,著名记者范长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是他对记者工作经验的总结。2.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_(分数:1.00)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嘹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记者的职责。 记者要通过采访,尽快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这是记者的根本职责。社会活动家、时代嘹望者、历史记录者都是人们赋予记者的头衔,不能代表记者的根本职责。3.1916 年,受上海申报派遣常驻北京,给申报发专电、写通讯的特派记者是_(分数:1.00)A.梁启超
14、B.邵飘萍 C.张季鸾D.戈公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特派记者。 邵飘萍 1916 年担任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给申报发专电、写通讯,他的北京特别通讯很受欢迎。4.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_(分数:1.00)A.信息积累B.知识积累C.政治上的敏感 D.理论上的突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新闻敏感的培养。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工作的政治性极强,因此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上的敏感。5.人民日报记者曾采写过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_(分数:1.00)A.时机抓得好B.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C.新闻敏感性强D.写作能力强解析:6.大量的
15、实践经验表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研究有着更大的难度,更应当_(分数:1.00)A.明确采访的思路B.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 C.了解采访对象D.拟定采访计划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采访准备的必要性。 新闻采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认识采访对象,从而准确地反映它,达到新闻采访的目的。7.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_(分数:1.00)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 D.激发阶段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访问的心理过程。 一般情况下,记者进行访问的过程,从心理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接近、融洽、沟通、激发。沟通阶段是访问的实质性阶段,也是取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重要阶段。8.对于开
16、放式提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提出的问题比较概括、广泛B.对方可以自由发挥 C.对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D.常用于深入追问,以及转换话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问的方法。 提问的方法很多,有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激发式提问、迂回式提问等等。其中,开放式提问提出的问题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故 A、B、C 三项说法均正确,D 项是闭合式提问的特点。9.采写目击式新闻,记者一般采用_(分数:1.00)A.侧面观察B.事前观察C.同步观察 D.非闯入式观察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现场观察中的同步观察。 现场观察可分为
17、事前观察、同步观察、事后观察。其中,同步观察是在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事物的一切变动都在记者的视野当中。很多优秀的目击式新闻,都是记者同步敏锐观察的结果。10.体育大赛的报道,在人少任务重的时候,宜于采用_(分数:1.00)A.游动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 D.蹲点采访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特殊采访中的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如对体育大赛的报道,在人少任务重的时候,就适宜采用这种方式。11.新闻采访中记者重视抓问题,是因为_(分数:1.00)A.抓问题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B.抓问题有利于上下结合C.抓问题有利于
18、反映民情民意D.抓问题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采访艺术中的抓问题。 指导性强的新闻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都会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这就要求在采访中能够有的放矢地把问题抓住。12.采访现场中最强烈的瞬间印象往往是_(分数:1.00)A.变动着的事件细节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C.环境气氛与情景D.现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瞬间印象的捕捉。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往往是采访现场最强烈的瞬间印象,有的还起着“权威的目击”与“历史的见证”的作用。13.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是_(分数:1.00)A.生动B.简洁C.准确D.真实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真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新闻 采访 写作 考题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