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2016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在艰难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明初朱元璋就盛推琵琶记,认为“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贵富家不可无”。究其原因,在于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价值观的引导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事实上,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如伍伦全备记以及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对这类剧作,来自戏曲批评界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留给后世的重
2、要遗产是把“合世情,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 重要标准。 晚熟的中国戏曲,其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与诗、词、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兄弟。清代孔尚任曾言戏曲“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因此,纵观戏曲批评史,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传统的批评资源就像幽灵一样萦绕戏曲上。如作为批评术语的“本色”一词,起初用于批评诗文,后来用于批评戏曲。明代中后期,为克服戏曲界时文风和道学风泛滥的时弊,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或强调必须遵循宋元典范,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戏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强调戏曲作家的风格特色。显然,诗、词 、戏曲的本色有差别。本色因文体不同而被
3、赋予不同的意涵。本色资源是传统的,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批评家主动适应戏曲形态的变化,了解并褒贬之,从而推进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在戏曲成熟之前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在戏曲批评中才得以推进深入?原因是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批评家知道,戏曲是代言体,关汉卿写窦娥是窦娥的口吻,写桃杌是桃杌的声调,而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在一些剧本中,批评家发现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角色错位所致 。代言体是戏曲文学的特性之一,批评家品评戏曲人物语言时就离不开代言体的内在约束。这种人物语言个性化的深入研析,反映了文学批评
4、随着文学形态的变化而做出切中肯綮的诊断。 戏曲的成熟曾经引发文学格局的变动。而批评家应对戏曲的举措,既有惨痛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教训是中国戏曲的发展伴随着一种观念的抗争,即开明的戏曲批评家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成功的经验是注重价值观引导并让创作者接受,在艺术层面上则是传统批评资源的激活,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有 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弘扬真善美。又如一些网络文学的生成方式限制了作者创造的自由,作者受点击率高低的影响随时会调整写作姿态,从而让作品生成表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合谋。这种新的作品生成方式,
5、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相应的批评概念应随之而出现。而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无疑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节选自高建旺从传统戏曲遭遇看网络文学引导,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 ) ( 3 分) A.中国戏曲由于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们所看重 ,这就使得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与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B.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如伍伦全备记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戏曲批评界对这类剧作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C.晚熟的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哺育,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体裁存在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内在联系。 D.戏曲批评无论是思想
6、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批评资源,如用于批评诗文的本色一词后来用于批评戏曲。 解析: 用“中国戏曲批评”偷换原文“中国戏曲”。 答案: 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 ) ( 3 分) A.明初皇帝朱元璋之所以盛推戏曲琵琶记,就是因为作者高明的戏曲创作价值观得到了他的赏识,这说明传统戏曲在艰难的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 B.明代中后期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本色这一传统批评资源被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区别于诗词本色的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C.戏曲批评家知道代言体的戏曲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他们发现一些戏曲剧本中出
7、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地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的角色错位所致。 D.戏曲批评家的成功经验是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艺 术层面上激活了传统的文学批评资源,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解析: 前后嫁接,“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是惨痛的教训。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戏曲批评留给后世的唯一遗产就是,把表现世态与有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戏曲作品就体现了标准要求。 B.批评家对戏曲的了解推进了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例如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之后,就在戏
8、曲批评中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C.戏曲批评的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像戏曲接受价值观引导一样地接受弘扬真善美的批评要求。 D.网络作者与读者合谋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我们只能借鉴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去发现引导网络文学的相应批评概念。 解析: A.错“唯一”偷换了原文的“重要”; B.错在“了解”改变了原文“了 解与褒贬”的范围; D.错在“只能”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9、成 4 7 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 致仕 。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 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 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 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
10、克。 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 学士 。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 有司 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
11、,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王师征江南李煜 /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 /求缓兵 /留馆怀信驿 /旦夕捷书至 /邸吏督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 /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 /求缓兵留馆 /怀信驿旦夕 /捷书至 /邸吏督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 /李煜遣随其弟 /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 /留馆怀信驿 /旦夕捷书至 /邸吏督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 /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 /求缓兵 /留
12、馆怀信驿 /旦夕捷书至 /邸吏督从镒入贺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要 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答案: 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致仕是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B.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称号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才正式成为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
13、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有司指主管 个某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 项 错在“较少见”,史书中甲子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年法。 答案: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
14、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 项 错在“谁 说昏慵的人不能享国十多年”,原文意思是李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5、 1) 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 2)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注意 “全”“ 兼”“ 克”“草”“干泽”“恨” 的翻译。 参考译文: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他父亲叫潘慎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后退休。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很快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从
16、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利时,李从镒马上就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 、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他。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潘慎修担自己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多次升迁官职后潘慎修做湖州、梓州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潘慎修,朝廷任命他凭着本官身份兼任知直秘阁职务。慎修擅长下棋,宋太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文章大意说:“下棋的方法要义在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
17、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战胜对手。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以和他谈论棋艺了。”接着他就列举了十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赞写得好。过了不久,他就和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职后他开始担任仓部、考 功部这两部的郎中。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久他们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
18、潘慎修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九岁。朝廷赏赐安葬 费钱二十万,绢一百匹。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洪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在此以前,南唐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慵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是。宋真宗有一天拿他们的话询问潘慎修,潘慎修回答人:“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过了些时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深深赞许褒扬
19、他。当时和潘慎修交往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然而他很有依仗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后辈较傲 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答案: ( 1) 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够战胜对手。 ( 2) 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 注 】 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桃花浪:桃花汛
20、。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 8.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5 分) 解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答案: 动静结合,互相衬托。汛期水位抵达江岸边旧痕迹,水线吞没江岸边沙滩,水色青碧得可撼动江岸边人家,都是静景描写;人在岸上接线抛饵垂钓,水车转动着灌溉小园,野鸟在江面上争浴喧闹,都是动景描写;动静互为映衬,画面显得灵动。 9.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 6 分) 解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答案: 不能。理 由:“浪”能让人联想到阳春三月桃花烂熳;“浪”能表现江水的浩大气势;“浪”能隐指春水色调的浪漫;“浪”能寄托诗人赏景时情怀
21、的闲适。“汛”没有这些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_, _”。 (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_, _”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 ( 3)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_, _”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 1)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 2)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
22、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1) ( 4) 题。( 25 分) 外婆家的杨梅树 小时候,我在乡下外婆家住过几年。外婆家的屋后,有一棵杨梅树。那棵杨梅树,主干有两层楼房那么高,树冠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春末夏初,杨梅树上便挂满了杨梅。杨梅开初是青的,慢慢地变红,变红,熟透了,就真的红得发紫了,看着就流口水,放进嘴里,蜜一样甜,但比蜜爽口,吃了还想吃。我住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心里只有两个宝贝,一个是我,一个就是那棵杨梅树。 那棵杨梅树,除了细伢子打
23、吃一些外,每年要摘两三百斤杨梅呢。杨梅摘下来后,除了自家吃,除了左邻右舍尝尝新鲜,还要浸酒,还要卖钱。外婆家每年要浸三大坛杨梅酒,怕有百把斤呢。 外公、舅舅都不喝酒,倒是外婆每天晚上要喝一小杯。村里人说,外婆五十多岁了,一点也不显老,还是那么乖态,是杨梅酒养的呢。余下的杨梅,外公和舅舅便挑到街上去卖了,三毛钱一斤,可卖六七十元钱。那年头六七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舅舅在生产队里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只有六七十元钱的收入。难怪外婆要把杨梅树当宝贝看待了。杨梅开始由青转红的时候,外婆就天天呆在家里,守着那棵杨梅树了。 树后是一条高墈,站在高墈上的细伢子,一棍或者一石头,就可打下几颗十几颗,多时可以打下几十
24、颗。只要外婆一背眼,杨梅就可能被偷打。带头偷打的是表哥顺 生,我也跟在后面。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如果外婆没有出现,我们便会箭一般地冲到树下,寻找那打下来的杨梅,找到之后五六个细伢子平分,有时四五颗,有时七八颗。那杨梅又酸又涩,一点也不好吃,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往往,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外婆就出来了,扯着嗓子大骂起来。我们则一溜烟地跑到外婆看不见的地方,蹲下来,屏住气,无声地笑,听外婆骂。外婆骂人的声音很宏亮,话语极恶毒,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像唱歌一样:“ 你些冇良心的鬼崽子哎 你些砍脑壳的鬼崽子哎 杨梅还是青的哩,你们就这样下得手啊!你们吃了 烂嘴巴啊,肚子 痛啊,屁眼里屙血啊!”骂来骂去,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安徽省 安庆市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