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刑法学自考题-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刑法学自考题-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刑法学自考题-8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刑法学自考题-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_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 D.惩罚犯罪(分数:1.00)A.B.C.D.2.我国刑法第 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_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新原则 D.从新原则(分数:1.00)A.B.C.D.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_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分数:1.00)A.B.C.D.4
2、.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 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 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 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分数:1.00)A.B.C.D.5.甲与乙有私怨,一日甲将乙骗到某地后,趁乙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钝器猛击乙的头部,见乙倒地不动后,甲弃“尸”而去。结果乙未死,被人救起后终因伤重不治身亡,甲的行为应定性为_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分数:1.00)A.B.C.D.6.A在 B的教唆和 C的帮助之下,直接杀害了 D,
3、A 是共同犯罪中的_ A.直接正犯 B.间接正犯 C.共同正犯 D.教唆犯(分数:1.00)A.B.C.D.7.放火致人重伤的,应_ A.按牵连犯处断 B.实行数罪并罚 C.将致人重伤作为放火罪的加重情节 D.按想象竞合犯处理(分数:1.00)A.B.C.D.8.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的一般性条件是_ A.罪大恶极 B.罪行极其严重 C.犯罪后果极其严重 D.民愤极大(分数:1.00)A.B.C.D.9.重大立功的判断标准是_ A.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B.犯罪人的财产状况 C.被害人的多少 D.犯罪人可能被判处的刑罚(分数:1.00)A.B.C.D.10.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罪或者继续犯罪追诉期
4、限的计算,是从_ 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计算 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计算 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计算(分数:1.00)A.B.C.D.11.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_ A.依武装叛乱、暴乱罪处罚 B.依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C.依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处罚 D.依危害国家安全罪处罚(分数:1.00)A.B.C.D.12.某甲潜入仓库偷笋干,因为无法打开装笋干的封袋,便用火柴把麻袋烧个小洞,以方便倒出笋干。甲点着麻袋后,随手将未熄灭的火柴扔到地上,引燃了地上所铺的芦席,仓库内立即燃起大
5、火。甲某见火势凶猛难以扑灭,便掉头而逃。结果大火烧毁了整个仓库,损失严重。甲某的行为应以何罪论处?_ A.盗窃罪 B.放火罪 C.失火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分数:1.00)A.B.C.D.13.甲某驾驶汽车因为超速行驶将丙某撞成重伤。坐在驾驶台副座的乙某下车察看丙某的情况,发现伤势很重。为了逃避责任,乙某和甲某将丙某抬上车,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丙某藏在草丛中。丙某在 12小时后因为失血过多死亡。关于此案_ A.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B.甲某指使乙某逃逸致人死亡,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C.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D.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
6、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分数:1.00)A.B.C.D.14.李某的朋友朱某是某证券公司的经理。一天李某到朱某家玩,朱某不在家,只有朱某 5岁的小孩在家。李某一眼就看到朱某公文包放在其书房内,他便将小孩支走,打开公文包并抽出文件,发现他所购买的股票要跌,并获取了其他股票上涨的信息。回家后他将这一信息告知妻弟,二人相互串通协作,买进走势看好的股票,卖出走势下跌的股票,非法获利 10余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_ A.一般违法行为 B.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C.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D.非法经营罪(分数:1.00)A.B.C.D.15.关于侮辱罪和诽谤罪,正确的说法是_ A.都可以采用暴力手段
7、B.都必须捏造事实 C.都要求情节特别严重 D.都是针对特定的人(分数:1.00)A.B.C.D.16.不属于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的是_ A.犯罪主体不同 B.对象不完全相同 C.行为不同 D.故意内容不同(分数:1.00)A.B.C.D.17.甲在盗窃之前,请乙代为销赃。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 2000元。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乙的行为_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销售赃物罪 C.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两罪 D.不构成犯罪(分数:1.00)A.B.C.D.18.卢某连续多次进行招摇撞骗,主要冒充军人、偶尔冒充公安人员,为自己谋取了多种非法利益,对卢某的行为构成_ A.诈骗
8、罪 B.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C.招摇撞骗罪 D.以招摇撞骗罪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实行并罚(分数:1.00)A.B.C.D.19.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取利益时,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要挟对方,索取财物的行为构成_ A.贿赂罪 B.行贿罪 C.受贿罪 D.索贿罪(分数:1.00)A.B.C.D.20.商检失职罪与商检徇私舞弊罪的主要区别在于_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体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分数:1.0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刑法的解释按其效力可分为_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文理解释 E.论理
9、解释(分数:2.00)A.B.C.D.E.22.不作为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_ A.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E.道德义务(分数:2.00)A.B.C.D.E.23.下列情况中属于胁从犯的有_ A.在他人暴力强制下被迫参加犯罪的分子 B.在他人精神威胁下被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C.被诱骗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D.行为人起先时被胁迫参加犯罪,后积极主动实施犯罪行为 E.行为人在身体完全受强制的情况下实施犯罪(分数:2.00)A.B.C.D.E.24.构成一般累犯,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 A.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 B.前后两罪的
10、法定刑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C.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 5年以内 D.前后两罪均不能有附加刑 E.前罪必须被判处刑罚(分数:2.00)A.B.C.D.E.25.抢劫罪与绑架罪中的绑架勒索行为的区别主要有_ A.侵害的客体不同 B.罪过形式不同 C.客观行为表现有所不同 D.非法占有财物的时间不同 E.犯罪的时间、地点不同(分数:2.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4,分数:12.00)26.刑法的基本原则(分数:3.00)_27.紧急避险(分数:3.00)_28.一般自首(分数:3.00)_29.抢劫罪
11、(分数:3.00)_六、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4,分数:16.00)30.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导致乙身体重伤,乙在前往医院治疗途中,被丙驾驶的汽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分数:4.00)A.正确B.错误31.判处犯罪分子无期徒刑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必定要终身服刑。(分数:4.00)A.正确B.错误32.二人相约自杀,其中一方自杀,另一方自杀未逞,自杀未逞的一方不负刑事责任。(分数:4.00)A.正确B.错误33.三角诈骗、赌博诈骗、无钱饮食、住宿、二重买卖应一概认定为诈骗罪。(分数:4.00)A.正确B.错误七、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8.00)34.简述防卫过当及其刑
12、事责任。(分数:6.00)_35.简述我国对数罪并罚采取的原则。(分数:6.00)_36.简述非法拘禁罪的概念与特征。(分数:6.00)_八、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4.00)37.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分数:14.00)_九、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38.2001年 1月份,刘某在建行某市支行信用卡部申请办理了一张“龙卡”信用卡。2001 年 9月至 2002年 7月之间,被告人刘某在其所办的龙卡余额为 18.98元的情况下,先后持卡在建行各网点多次透支,累计透支 478580.98元。其透支金额已超过规定限额和期限,并经发卡行多次催收后,至
13、今未予归还。 问:刘某的行为成立犯罪吗?如成立,应为何罪?(分数:10.00)_刑法学自考题-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_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 D.惩罚犯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我们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在惩罚与保护关系上,我们认为惩罚是手段,保护是目的。答案为 B。2.我国刑法第 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_ A.从新兼从轻原
14、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新原则 D.从新原则(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第 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从旧兼从原则。答案为 B。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_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不满 14周岁,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已满 14不满 16周岁的人,只对特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已满 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为 14周岁。答案为 B。4.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 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
15、.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 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 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少或同等法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因此,避险必须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答案为 D。5.甲与乙有私怨,一日甲将乙骗到某地后,趁乙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钝器猛击乙的头部,见乙倒地不动后,甲弃“尸”而去。结果乙未死,被人救起后终因伤重不治身亡,甲的行为应定性为_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故意杀人罪(犯罪
16、中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甲的行为表明甲是要杀死乙。在认为已经杀死乙后离去。此处的介入因素不影响杀人既遂的成立。答案为 C。6.A在 B的教唆和 C的帮助之下,直接杀害了 D,A 是共同犯罪中的_ A.直接正犯 B.间接正犯 C.共同正犯 D.教唆犯(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将共犯人分为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等,其中的正犯又可以分为直接正犯、间接正犯与共同正犯。A 直接杀害了 D,实施了犯罪行为,是直接正犯。答案为 A。7.放火致人重伤的,应_ A.按牵连犯处断 B.实行数罪并罚 C.将致人重伤作为放火罪的加重情节
17、D.按想象竞合犯处理(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放火致人重伤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放火罪的加重情节,提高了放火罪的处罚程度。答案为C。8.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的一般性条件是_ A.罪大恶极 B.罪行极其严重 C.犯罪后果极其严重 D.民愤极大(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刑法第 48条明文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必须准确记忆死刑的适用范围。答案为 B。9.重大立功的判断标准是_ A.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B.犯罪人的财产状况 C.被害人的多少 D.犯罪人可能被判处的刑罚(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重大立功主要表现为:犯罪分子检
18、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所称“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范围内较大影响等情形。答案为 D。10.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罪或者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是从_ 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计算 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计算 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计算(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对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刑法学 考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