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分数:2.00)A.司法类推适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平等适用刑法原则D.罪刑相适应原则2.刑法的时间效力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2.00)A.颁布时间B.生效时间C.失效时间D.溯及力3.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 】(分数:2.00)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客观要件4.陆某(15 岁)先后唆使张某(15 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 1 万余元;唆使李某(19 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共计2000 元;
2、唆使王某(15 岁)抢劫他人财物共计 1500 元。陆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抢劫罪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5.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6.主观上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标志是【 】(分数:2.00)A.是否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B.行为人是否放弃犯罪C.行为人是否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7.对于教唆不满
3、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分数:2.00)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8.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是【 】(分数:2.00)A.连续犯B.结合犯C.集合犯D.牵连犯9.在我国,有权对犯罪者适用刑罚的是【 】(分数:2.00)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0.死缓罪犯在缓期 2 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分数:2.00)A.严重违反监规监B.实施了新的犯罪C.故意犯罪D.抗拒改造11.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人【 】(分数:2.0
4、0)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C.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及其所知道的他人罪行的行为12.依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并宣告缓刑的,对其缓刑考验期限最短不能少于【 】(分数:2.00)A.6 个月B.1 年C.2 年D.3 年13.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 M 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一年后甲受雇于 N 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 1 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 3 份军事机密资料。甲的行为构成
5、【 】(分数:2.00)A.叛逃罪B.间谍罪C.投敌叛变罪D.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是【 】(分数:2.00)A.依法被确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B.依法被指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C.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D.一般主体,但只限于自然人15.甲与乙通奸多年,某日,甲要乙杀死其夫,乙不同意。甲毒打乙,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乙 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乙自杀,乙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甲的行为【 】(分数:2.00)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通奸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16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拐卖儿童罪行为的是【 】(分数:2.00)A.拐骗B.绑架C.接送D.收养17.乙女听说甲男能将 10 元变成 100 元,便将家里的 2000 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 2000 元变成 2 万元。甲用红纸包着 2000 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两小时后再打开看。乙两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诈骗罪C.侵占罪D.抢夺罪18.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构成的妨害公务罪,与刑法规定的其他妨害公务罪的区别是【 】(分数:2.00)A.以暴力方法
7、,造成严重后果B.以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C.以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D.不要求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要求造成严重后果19.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主观方面是【 】(分数:2.00)A.故意犯罪B.故意犯罪,且具有牟利的目的C.故意犯罪,但不要求具有牟利的目的D.故意犯罪,且具有营利的目的20.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 】(分数:2.00)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非国有公司职员D.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要求行为人须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该义务的来源主要有【 】(分数:2.00)A.法律明文规
8、定的义务B.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C.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E.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2.下列属于辨认控制能力分类的有【 】(分数:2.00)A.完全辨认控制能力B.相对辨认控制能力C.部分辨认控制能力D.减轻辨认控制能力E.限制辨认控制能力23.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有【 】(分数:2.00)A.整体性B.双重性C.全面性D.局限性E.无罪主寸性24.根据刑法的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犯罪有【 】(分数:2.00)A.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B.中止犯罪C.防卫过当D.犯罪未遂E.胁从犯25.下列犯罪中属于集合犯的有【 】(分数:2.
9、00)A.赌博罪B.非法行医罪C.故意杀人罪D.盗窃罪E.放火罪三、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6.危害公共安全罪(分数:2.00)_27.逃汇罪(分数:2.00)_28.伪证罪(分数:2.00)_29.非法行医罪(分数:2.00)_四、判断题(总题数:4,分数:8.00)30.我国刑法理论所使用的国际刑法一般是指超国家的、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予以适用的刑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1.在我国犯罪的所有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都适用我国刑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2.我国公民李某乘开往菲律宾的中国轮船,在轮船驶入公海时,李某发现与自己素有仇怨的马某(
10、我国公民)也在船上,于是乘马某不备,一刀将其捅死。对李某的犯罪行为适用我国刑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3.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比较符合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 】(分数:2.00)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34.简述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相冲突的处理原则。(分数:2.00)_35.简述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分数:2.00)_36.简述诽谤罪与侮辱罪的主要区别。(分数:2.00)_六、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37.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分数:2.00)_七、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4.00)某日深夜,3
11、0 岁的李某潜入一住宅区内行窃。当其翻窗进入一户人家房内时,见 28 岁的王某正在撬一个柜子,即喊道:“你小子在这里干啥?”王某受惊,欲逃走,被李某拉住。王某这时才发现是自己的老相识李某,便说:“这个柜子真难撬。”于是两人合力将柜子撬开,从中窃得价值人民币 8000 余元的高级照相机及现金 4000 元。在逃离时,王某为了破坏现场,将房内的一个电炉插上电源并在其上面放了一个纸箱。逃离该住宅区后,李某问王某:“你刚才在后面磨蹭什么?”王某说:“我把房里的电炉插上了。”李某听后没有吱声。当晚,该住宅区因此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问:(分数:4.00)(1).李某构成什么罪?王某构成什
12、么罪?两人之间有无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分数:2.00)_(2).如果当时李某看见王某将电路插上电源,并问王某:“干吗?”王某回答:“破坏现场呀!”李某夸道:“还是老兄厉害。”接着两人离开现场,大火烧毁了整幢楼房。此时,李某与王某对放火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分数:2.00)_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28 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分数:2.00)A.司法类推适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C.平等适用刑法原则D.罪刑相适应原则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3 条、第 4 条、第 5 条的规
13、定,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罪刑法定原则;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3)罪刑相适应原则。2.刑法的时间效力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2.00)A.颁布时间 B.生效时间C.失效时间D.溯及力解析:解析:刑法时间效力包括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与限时法效力,不包括颁布时间。故应选 A 项。3.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 】(分数:2.00)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 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客观要件解析:解析: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任何行为,凡是符合某种犯罪构成的,就成立犯罪;凡是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就不成立犯罪。4.陆某(15 岁)先后唆使张某(15 岁)盗窃他人财物折
14、价 1 万余元;唆使李某(19 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共计2000 元;唆使王某(15 岁)抢劫他人财物共计 1500 元。陆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抢劫罪 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解析:5.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 解析:6.主观上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标志是【 】(分数:2.00)A.是否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B.行为人是否放弃犯罪C.行为人是否有效防止犯罪
15、结果发生D.行为人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解析:7.对于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分数:2.00)A.应当从重处罚 B.可以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解析:8.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是【 】(分数:2.00)A.连续犯B.结合犯C.集合犯D.牵连犯 解析:解析:一般认为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即在犯罪行为可分为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时,如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便成立牵连犯,在犯罪行为可分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时
16、,若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也成立牵连犯。9.在我国,有权对犯罪者适用刑罚的是【 】(分数:2.00)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解析:10.死缓罪犯在缓期 2 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分数:2.00)A.严重违反监规监B.实施了新的犯罪C.故意犯罪 D.抗拒改造解析:11.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人【 】(分数:2.00)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C.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及其所知道的他人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全国 自考 刑法 模拟 试卷 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