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 选择题 (每题 2分 ) 1.(2分 )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 “ 高原 ” 的 “ 高 ”时,要求声音的 (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解析: 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 “ 高原 ” 的 “ 高 ” 时指声音的高低,要求声音的音调高 。 答案: A 2.(2分 )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 A.一支 2B铅笔的长度约为 18cm B.六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约为 50 C.中学生跑完 50m用时约 4s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 200W 解析: A、一支铅笔长度是 1
2、8cm左右,故 A符合实际情况; B、六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约为 30 ,故 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跑完 50m用时约 6s,故 C不符合实际;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 40W,故 D不符合实际 。 答案: A 3.(2分 )以下对科学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时 ( ) A.“ 日心说 ” 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D.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自然界中可利用的能量不会减少 解析: 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故 A错误; B、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故 B错误; C、光的色散实验
3、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 C正确; D、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自然界中可利用的能量不会减少,只是能量存在的形式不同,故 D错误 。 答案: C 4.(2分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 壶嘴周围有 “ 白气 ” 产生,其中 a、 b两位置有一处 “ 白气 ” 较浓 。 以下关于 “ 白气 ” 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水蒸气, 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 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 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 b处较浓 解析: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 “ 白气 ” 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液化是温度较高的
4、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 “ 白气 ” ,所以 a 处较浓 。 答案: C 5.(2分 )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以下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解析: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丝内能增加; 甲、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乙、酒精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燃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盒盖飞出去,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 丙、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活塞压
5、缩气缸内混合燃料,使燃料的内能增加,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丁、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的高温高压的燃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的机械能; 与弯折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能量转化相同的是甲和丙,故 A正确 。 答案: A 6.(2分 )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 。 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解析: 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
6、、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故都是倒正、大小、虚实都不同,故 D正确 。 答案: D 7.(2分 )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 (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傾,说明车有惯性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 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解析: A、用力拍打被子,被子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和被子分离了,利用了灰尘的惯性,故 A正确; B、汽车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人会向前倾,这说明
7、人有惯性,故 B错误;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故 C正确; D、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当锤柄遇到地面停下后,锤头因为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 D正确 。 答案: B. 8.(2分 )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水平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 解析: A、箱子没有运动
8、,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推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故 A错误;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 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B错误;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错误; D、假如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状态 。 故 D正确 。 答案: D 9.(2分 )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甲、乙两灯泡均发光,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但两电表指数仍明显偏转,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时 ( ) A.甲灯泡短路 B.乙灯泡短路 C.甲灯泡断路 D.
9、乙灯泡断路 解析: 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乙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甲、乙两灯泡均发光,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但两电表指数仍明显偏转,这说明电路不是短路,而是一个支路断开;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乙正常,故故障是甲断路 。 答案: C 10.(2分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式手电筒,当沿图中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时,灯泡就能发光,如图四个实验中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磁环是根据磁极间的作用力,故 A不符合题意; B、直导线中有电流时受力作用,不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B不符合题意; C、 C图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不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C不符合题
10、意; D、导体棒左右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D符合题意 。 答案: D 11.(2分 )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 。 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 m1、 V1和 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 m2、 V2和 F2,现有以下判断 ( ) (1)若 m1 m2,则 F1一定小于 F2 (2)若 m1=m2,则 F1一定大于 F2 (3)若 V1=V2,则 F1一定小于 F2 (4)若 V1 V2,则 F1一定大于 F2. A.(1)(3) B.(1)(4) C.(2)(3) D.(2)(4) 解析: 由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则根据浮沉
11、条件可知: F1=G1=m1g, F2 G2=m2g, (1)若 m1 m2,则 F1 F2; (2)若 m1=m2,则 F1 F2; 由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则: V 排 1 V1, V 排 2=V2, 由于都是浸在水中,根据 F 浮 = 水 gV 排 可知: (3)若 V1=V2,则 F1 F2; (4)若 V1 V2,则 V 排 1与 V 排 2的大小不能比较,所以, F1不一定大于 F2。 由此分析可知 (2)(3)正确 。 答案: C 12.(2分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当滑片 P在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 0.3A,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 0.9W;当滑片 P移至
12、中点时,电压表示数变化了 2V,此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且消耗的功率为 2W。 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 )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0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 C.电源电压为 8V D.当滑片 P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 3.2W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滑动变阻器串联连接,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 (1)闭合开关后,当滑片 P在某一端点时,根 据 P=UI可知: 灯泡两端的电压 UL= = =3V; 当滑片 P移至中点时,由于滑动变阻器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 所以此时电灯泡两端的电压 UL=U L+2V=3V+2V=
13、5V; 由于灯泡正常发光时根据 P= 得: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L= = =12.5 ,故 A错误; (2)当滑片 P在某一端点时,滑动变阻器全部连入电路,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和 I= 可得: 电源电压 U=UL+IR=3V+0.3A R 当滑片 P移至中点时,根据 P=UI可知: 电路中的电流 I= = =0.4A,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和 I= 可得: 电源电压 U=I (RL+ R)=0.4A(12.5 + R) 解 可得: R=20 ,故 B正确; U=9V,故 C错误; (3)当滑片 P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连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P=I2R=(0.3A)2 20=
14、 1.8W,故 D错误 。 答案: B 二、 填空题 13.(3分 )“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 。 “ 粽叶飘香 ” 说明分子在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 10m,合 nm。 解析: “ 粽叶飘香 ”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因为 1nm=10 9m。 所以 0.1nm=10 10m。 答案: 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0.1。 14.(3分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 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
15、中加水,小明在 A处又能看到 “ 硬币 ” 。 这是因为光从 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 现象 。 解析: 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所以小明在 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 答案: 水;空气;折射 。 15.(4分 )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地面控制中心通过 波向它发出指令,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天舟一号在随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 (选填 “ 变大 ”
16、 、 “ 变小 ” 或 “ 不变 ” ,下同 ),机械能 。 解析: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运动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地面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达指令的;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 108m/s; 长征七号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故动能变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变大;由于火箭对 “ 天宫二号 ” 做功,故使得其机械能不断增加 。 答案: 电磁; 3 108;变大;变大 。 16.(5分 )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放作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使横梁平衡: 解析:由图
17、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 答案:水平;左。 (2)如图乙所示,两雨石的质量为 g; 解析:从乙图读出雨花石的质量: m=20g+10g+1.4g=31.4g。 答案: 31.4。 (3)将雨花石放人盛行 50mL水的量筒中,靜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g/m3; 解析:从丙图读出石块的体积: V=60mL 50cm3=10cm3,石块的密度: = = =3.14g/cm3=3.14 103kg/m3。 答案: 3.14 103。 (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 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
18、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 B,若 A、 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 A B(选填 “ ” 、 “=” 或 “ ” )。 解析: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即质量与体积的 图像 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 AB 两个点分别做出 图像 ,如图: ;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 B的质量等于 A的质量,故 A B。 答案: 。 17.(4分 )如图所示,物体重 180N,动滑轮重 10N,小明用 100N的拉力 (方向不变 )将物体匀速提升 2m,用了 10s, 则此过程中有用功是 J,额外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解析: (1)滑轮组
19、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 W 有 =Gh=180N 2m=360J; (2)(3)由图知有 2段绳子拉着物体, s=2h=2 2m=4m, 拉力所做的总功: W 总 =Fs=100N 4m=400J, 拉力所做的总功的功率: P= = =40W; 则 W 额外 =W 总 W 有用 =400J 360J=40J,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00%= 100%=90%。 答案: 360; 40; 40; 90%。 18.(4分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3V, R1=10 , R2=10 , R3=20 。 只闭合 S3,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压表的示数为 V;只闭合 S1、 S2、 S3,电
20、流表示数为 A;要使电路消托的电功率最小,应只闭合开关 。 解析: (1)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 S3,电阻 R1、 R2串联, 则 R 总 =R1+R2=10 +10=20 , 所以,电流表示数为 I= = =0.15A, 由 I= 得:电压表示数为 U2=IR2=0.15A 10= 1.5V; (2)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 S1、 S2、 S3,电阻 R1、 R3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则 I1= = =0.3A, I3= = =0.15A, 所以电流表示数 I=I 1+I3=0.3A+0.15A=0.45A; (3)根据 P= 可知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功率就越小;根据串并联电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江苏省 南京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