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T 2120-1990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pdf
《TB T 2120-1990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 T 2120-1990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120-90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19900820发布 199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信号设备中所有新设计的交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即在线圈断电后衔铁或翼板与接点系统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继电器。 本标准是新继电器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依据,也是既有继电器改进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6902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 GB 2423.1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J:长
2、霉试验方法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继电器的分类 为了保证铁路信号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各种继电器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应根据继电器所执行的功能及构成电路的重要性来确定。 按继电器特性分成两类:N类和C类。 3.1. N类继电器 无需借助于其它继电器,亦无需对其接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其自身结构即能满足一切安全条件的继电器。 N类继电器的特点: a. 当线圈断电时,衔铁或翼板可借助于自身的重量释放,从而使动合接点可靠地断开; b. 选用合适的接点材料,以构成非熔接性动合接点
3、,或采用能够防止接点熔接的特殊结构(例如接熔断器,接点串联); c. 当一组不应闭合的动断接点仍然闭合时,结构上应能防止所有动合接点闭合。 3.2. C类继电器 必须监督检查接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以保证安全条件的继电器。 C类继电器的特点: a. 由于继电器在使用时已检查了衔铁释放,因此,不必采用非熔接性接点材料; b. 当一组不应闭合的动合接点仍然闭合时,结构上应能保证所有动断接点不闭合,反之亦然。 4. 技术要求 4.1. 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a. 气压不低于74.8kPa(相当于海拔高度2500m以下)。 1b. 温度 室内1050;室外4060。 c. 相对湿度 不大于90%(温度25
4、)。 d. 振动频率 522Hz。位移幅值1 mm;2250Hz,加速度幅值20m/s2。 4.2. 机械结构 4.2.1. 衔铁或翼板与动接点簧片应直接相连,构成一个整体,不允许间接驱动。 4.2.2. 插入式继电器插座的结构应能保证不同型号的继电器在安装过程中防止插错。 4.2.3. 插入式继电器插入插座时,其插入力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2.4. 继电器可动部件与可拆卸的盒或罩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间隙。 4.3. 电磁系统 4.3.1. 电磁系统中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应保证: 工作电流(或电压,以下均同)不超过一定值,释放电流(或电压,以下均同)不低于一定值; 返还系数一般不小于0.2,
5、轨道继电器不小于0.5。 4.3.2. 运动的衔铁或翼板必须用工作位置止档和静止位置止档限制其行程,止档应采用防剩磁和防腐蚀的材料制造。 4.3.3. 在最低机械使用寿命期内(动作10106次),与初始值相比,允许有以下变化: a. 工作电流的最大增量为10%; b. 释放电流的最大减少量为15%; c. 返还系数的最大减少量为20%。 4.3.4. 在继电器线圈通以额定电流(或电压,以下均同)后,测量其释放电流。 4.4. 接点 4.4.1. 触点材料 根据用途选用触点材料。触点可采用银、银合金或银石墨。如能满足使用要求,也可采用其它材料。 4.4.2. 接点结构 4.4.2.1. 接点温升
6、接点结构应保证接点在闭合状态和规定的接点压力,以及规定的电流下,当周围环境温度为极限值时,其温升应不超过60, 4.4.2.2. 接点结构应保证,如果某一动断接点意外地保持闭合,这时,即使继电器线圈通以1.5倍的额定电流,动合接点必须无闭合。 4.4.3. 接点寿命 接点通过额定的电流强度时,其最低使用寿命(动作次数): 普通接点 2 106次; 加强接点 2105次; 2交流二元继电器的接点 5105次。 在最低接点使用寿命期内,与初始值相比,允许有以下变化: a. 工作电流的最大增量为10%; b. 释放电流的最大减少量为10%; c. 接点压力的最大减少量为20%。 4.4.4. 接点最
7、小间隙 对于下面所列的数值,在使用寿命期限内,允许有40%的最大变动,但其值在任何情况下应不小于其初始值: a. 用在与安全有关的电路中的可熔接性单触点或双触点的接点。 接点转换间隙 0.7mm; 接点间隙 1.2mm。 接点转换间隙是指当动合接点刚接触时,动断接点触点之间的距离;当动断接点刚接触时,动合接点触点之间的距离。 b. 用在与安全有关的电路中的可熔接性双间隙接点。 接点转换间隙 0.5mm; 接点间隙 0.9mm。 c. 非熔接性接点或用在与安全无关的电路中的接点。 接点转换间隙 0.5mm; 接点间隙 0.8mm。 4.4.5. 接点压力 当衔铁或翼板运动终了时,接点压力应不小于
8、下列,数值: N类继电器 种 类 动 合 接 点 动 断 接 点 加 强 接 点 银-银石墨 银-银 接点材质 银-银氧化隔 银氧化隔-银氧化隔 压 力 N 0.25 0.20 0.30 C类继电器 银-银接点 0.15N 双触点接点中,每个接触点只需一半的接点压力,双间隙接点中,每个接触点则需全部接点压力。 4.4.6. 接点扫程 接点从接触开始到终了时的相对滑程,其最小值为: N类继电器 0.2mm; 3C类继电器 0.1mm(对双间隙接点可小于0.1mm)。 4.4.7. 接点齐度 继电器各组接点应同时闭合或断开,其同时接触误差应不大于2mm。 4.4.8. 接点回跳时间 普通接点断开或
9、闭合时,其最大回跳时间: N类继电器 20ms; C类继电器 10ms。 4.4.9. 接点接触电阻 继电器接点当通过100mA电流时,其接触电阻应不大于下列数值: 银-银石墨接点 0.3 ; 银-银接点 0.03; 银-银氧化镉接点 0.05; 银氧化镉-银氧化镉 0.1 4.4.10. 接点单元、电源片单元与插座簧片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03。 4.5. 电气参数 4.5.1. 线圈匝数 若无特殊要求,继电器线圈的匝数误差应不超过2%。 4.5.2. 线圈温升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60时,继电器线圈端电压或电流一般为额定值。线圈温升应不超过下述数值: A级绝缘 45 B级绝缘 60 4.5.3
10、. 绝缘电阻 4.5.3.1. 在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45%75%时,继电器和插座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室内)或200M(室外)。 4.5.3.2. 继电器和插座经受6周期(室内)或12周期(室外)交变湿热试验后,其潮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 4.5.4. 绝缘耐压 在线圈绕阻和继电器其它部件之间,各接点之间和接点与地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20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 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在继电器每个线圈各绕组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750V(不接地的供电电路)或2000V(接地的供电电路)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B 2120 1990 铁路信号 交流 继电器 通用 技术 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