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34737-2017 《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pdf
《GB T 34737-2017 《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34737-2017 《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11.220B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47372017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Methodsofidentificationforsmallhivebeetleinfestation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本标准按照G B / T 1 .1 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 I E )制定的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 ( 2 0 1 3年版)第2 .2 .5章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
2、委员会( S A C / T C 1 8 1 )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婷、吴艳艳、罗其花、王强、代平礼、宋怀磊。GB/T347372017蜂巢小甲虫侵害的鉴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鉴定蜂巢小甲虫(Aethinatumida)侵害的材料与试剂、受侵害蜂群的症状、样品采集、鉴定和结果判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蜂群中蜂巢小甲虫的鉴定。2 材料与试剂皱褶纸板、较箱底各边长尺寸均短1 c m的木板和体式显微镜;无水乙醇(质量分数 9 7 % ) 。3 受侵害蜂群的症状3.1 受蜂巢小甲虫侵害的蜂群繁殖力下降,甚至飞逃。3.2 显著特征为蜂蜜颜色改变且变得稀薄,
3、并伴随发酵现象,蜂蜜起泡并溢出巢房,且散发出近似烂橙子的气味。3.3 蜂巢小甲虫幼虫所经之处留有带臭味的黏性物质 1 (见图1 ) 。3.4 蜂群内发现深褐色至黑色成虫,在检查过程中,成虫因避光而藏匿至角落。3.5 如出现3 .1 3 .4所述症状,需采集成虫及幼虫进行后续鉴定。图1 受蜂巢小甲虫侵害后的蜂蜜和巢脾4 样品采集4.1 蜂群内4.1.1 揭开箱盖,将箱盖盖口朝上放置于地面,取下继箱交叉置于箱盖之上, 5 m i n 1 0 m i n后移开继箱,查看并分离箱盖内的可疑甲虫。4.1.2 逐一检查每张巢脾,采集甲虫的成虫和幼虫,将采集到的样品浸泡于无水乙醇中备用。1GB/T34737
4、20174.2 蜂箱底板处4.2.1 取一张皱褶的纸板( 1 5 c m 1 5 c m ) ,撕脱其一个表面并露出褶皱的脊,将纸板的脊面向下平放在蜂箱底板上,其上覆盖较箱底尺寸略小的木板固定。4.2.2 在纸板放入蜂群内3 d后取出纸板,将收集的可疑甲虫成虫和幼虫浸泡于无水乙醇中备用。5 鉴定5.1 成虫形态特征2-5 (见图2图5)5.1.1 蜂巢小甲虫属于鞘翅目,露尾甲科。成虫体长5 m m 7 m m ,宽3 m m 4 .5 m m ;虫体卵圆形,深褐色至黑色。5.1.2 鞘翅短且不能覆盖整个腹部。5.1.3 头部微凸,头长短于两复眼间距。5.1.4 触角为棒状,且末端3节膨大,触角
5、棒约占整个触角长度的1 / 3 。下颚须比触角短。5.1.5 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无明显的分界线。5.1.6 前足跗节5节,第4节特别小,且3对足的跗节数目相同。5.1.7 腹部第1腹板完整,中间不被后足基节臼所分割。5.1.8 前足基节为腹板所分隔,胫节扁平,后足左右基节远离,第5跗节基部无齿,跗爪细, 2分叉。前足特征为股节内侧具有与胫节尺寸一致的凹槽。5.1.9 背面观和腹面观(见图2和图3 ) 。图2 背面观图3 腹面观2GB/T347372017图4 前面观图5 前足5.2 幼虫形态特征1 (见图6)5.2.1 幼虫表皮通常润滑而带有黏性,成熟幼虫体长1 0 m m 1 2 m m ,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T347372017 蜂巢 甲虫 侵害 鉴定 方法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