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四)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四)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四)及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四)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0,分数:0.00)二、片段阅读(总题数:40,分数:100.00)1.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千山万水。当它要越过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沙里。“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浩瀚的大海。”它颓丧地自言自语。这时候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如果想跨越这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越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改变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就可以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分数
2、:3.00)A.自信是成功的基石B.他山之石,可以攻玉C.凡事要以大局为重D.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依为命,解放思想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途径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标准和根据。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大跃进”时期丢掉实事求是去搞“思想解放”,曾闹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笑话。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了_。(分数:3.00)A.解放思想的内涵B.解放思想的标准C.解放思想的目的D.解放思想的途径3.有人说,怀旧是人年老的表现。我总觉得怀旧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愫,是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历史审美意识的体现。令我奇
3、怪的是中国人怀旧尚且可以懂得,怎么外国人也怀旧?而且不分老少都跑到中国来怀旧。他们到中国旅游专门找那些交通不便、偏僻荒疏、无人问津的陈年老屋、破旧古院、荒冢残碑的地方瞻仰拍照,使很多中国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看着外国人在他们几乎每天看每天摸甚至厌烦弃之的东西面前流连忘返,然后大把大把的钞票进了他们的腰包敢情这破烂东西还是宝贝哪! 对文段作者的观点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_。(分数:3.00)A.中国一些破烂的东西在外国人看来是珍贵的宝贝B.怀旧是人类所共有的、值得珍惜的美好情愫C.怀旧不是对过去旧的事物的简单留恋和沉湎,而是一种扬弃D.不同地区文化背景及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对人们的怀旧意识具有影响4.一
4、个人能否有成就,固然有知识基础、智力技能等智力素质方面的原因,但更受兴趣、情感、个性和信念等非智力素质的影响。美国对前 500 强大企业员工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的非智力素质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智力素质的两倍。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往往是人们成长创新最稳定、最持久、最巨大和最经受得住考验的驱动力,而且在高强度、快节奏的信息化战场上,愈来愈成为战争天平的制胜砝码。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_。(分数:3.00)A.制胜未来,仅靠智力是不够的B.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能否成才具有决定作用C.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D.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相互依存,两者关系如同硬币的两面,缺此无彼5
5、.从表面上看,旅行是一次十足的户外冒险,但只要想想,我们是怎样到达那些地方的事情好像就没那么简单:飞机,轮船,火车在整个旅途中,我们几乎一直待在沉闷的、运动着的、有时是飞翔着的小房间里,长途跋涉密封窗稀释掉大部分外景,尤其晚上,面对只能当镜子用的车窗已足够让人生烦;于是,怎样熬过冗长而封闭的旅途成了旅行最重要的冒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_。(分数:3.00)A.旅行不如想象中美好,建议想要冒险的人另行选择B.旅途的劳累使旅行的乐趣大打折扣C.某一种可能发生在旅途中的乐趣及其可能性D.人生实质上就是一场苦旅6.建筑是人的反映,是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
6、什么样的城市。建筑告诉人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走向何处。建筑体现了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城市的性质、政府的机构、政策和管理,建筑也是我们对生活与工作的伦理和态度的产物。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_。(分数:3.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建筑C.城市建筑是城市创造力和城市精神的表现D.城市建筑体现了城市和社会的理想、信仰、制度、伦理和价值观7.在这钢筋林立的现代都市里,人与人之间那份纯如清泉洁如百合的真情,已经日渐淡泊,围城中人经营爱情的观念日新月异,金钱的富有,成了左右人生感情的障碍,逢场作戏的人生,足以体现金钱的魅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患难
7、与共、不离不弃的爱情,已经成了海市蜃楼的幻影! 下列表述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_。(分数:3.00)A.金钱成了左右人情感的舵手B.现代社会正影响着人们经营感情的观念C.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爱情难以持久D.爱情与金钱永远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8.难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湿湿。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细细密密的雨点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小街,低沉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时而有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一片片敲击音与重滑音流过小街。_,想冲破这雨帷,想走在小街上。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3.00)A.低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单调B.寂寞与凄凉的节奏里又倏地
8、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C.烦闷与不安中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寂寞与凄凉D.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9.在后现代社会,艺术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无限地将艺术范围扩张了。从医学和科学角度上,有人说“遗体展览”以惊骇的态度戏弄了艺术,戏弄了艺术传统的美学标准。更有人说此类展览是认知领域的一个探索,它以其道德存在背景所产生的石破天惊的恶趣味和骇人的美感,强迫我们去认识生和死,认识“死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要表达的是_。(分数:3.00)A.概念的模糊化使得认知领域的探索深受其害B.“遗体展览”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奔跑C.艺术的无处不在让世人暂
9、时无法接受D.对艺术家来说,超越道德的生死观与艺术观是无法共生的10.尽管网络给人们带来了种种问题,但它并不可怕,网络不会制止人类的进步,它开辟的是一条挑战与机遇、艰辛与希望、发展与理想并存的道路。网络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创造,不能单单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网络,网络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幸福还是灾难,最终取决于人类自己,而不是网络技术本身,网络是一种非常有用并见实效的工具,人人都可以利用,就看怎样去利用它,“希望人人都能够上网,但不要落网”。这段话重在说明_。(分数:3.00)A.互联网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必然结果B.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C.网络问题的解决须从人类自身找原因D.网络给人类带
10、来的究竟是幸福还是灾难尚无定论11.就像农夫种了一辈子的水稻一样,安格尔几乎画了一辈子的裸体女人,可我们绝大多数人真正记住的却是他的惊世名作泉。我们记住泉,是因为泉的清高绝俗洗净了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内心的尘埃,这就像任何一位哪怕多么无知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有一种叫水稻的植物一样,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靠水稻喂养的。 这段文字谈论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3.00)A.泉的清高绝俗洗净了这个世界的尘埃B.再无知的人都能读懂安格尔的惊世名作泉C.安格尔的泉因清高绝俗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D.安格尔的执著与专注成就了他的事业12.如果风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那么顺理成章的是,只要是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每一次
11、大风都会形成沙尘暴,而且风力愈大,扬尘愈多。然而尽人皆知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在同样干燥的条件下,多数风力很大,甚至七、八级的大风,扬尘并不大。而较强的沙尘暴时,风力有时也并不大。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_。(分数:3.00)A.风力和沙尘暴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B.沙尘暴日趋加剧主要归罪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C.沙尘暴的形成要素除了风和干燥环境之外,可能还有别的因素D.沙漠中一年四季都处在干燥期,故其形成沙尘暴的频率最高13.时代感是女人的造型光,投射在女人的眼神、表情、妆容、衣着、言谈、举止里,令她们与隔代的佳人,那么的不一样。女人努力让自己美丽,是主动照着自己想象中美的定义让自己漂亮,也是潜
12、意识中照着当代对美的定义让自己好看。读女人的美,能读出时代的精气神和那个年代的审美能力。美的标准,各人各时代不同,相同的是:性情、气质、心灵、思想、行动,亦透过外表,散发光辉。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分数:3.00)A.价值观真正决定着女人的美B.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因时代不同而不同C.女人的美可以折射时代的美D.时代变迁,女人始终是美的参照物14.代沟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代表着一种进步,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应是排斥,而应该是欢迎。假如你的子女和你的意见不一样,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有变成独立个体的需要,只要那种独立是有理由的,只要他跟你的不同是有道理的,你都应该帮助他建立自我。 这段
13、文字意在_。(分数:3.00)A.揭示当代的教育误区B.说明培养独立个体的重要性C.剖析两代人之间合理沟通的实现途径D.扭转世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15.国外一位导演曾提出,观众到底应该是上帝,抑或是朋友,还是对手?正确答案却是最后一个 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是文学与受众的关系 只有把读者当对手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才是最大程度地尊重读者,也最有益于大作品的产生 把读者当朋友看,态度可嘉,可是一旦以朋友视之,不免放任随便,以致放肆 如果把读者当上帝看,不免仰视,察言观色,处处迎合,难免不滑入媚俗之途 这直接影响到现在文学的成色和品相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分数:3.00)A.
14、B.C.D.16.近百年来,景德镇各时期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陶瓷艺术家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艺术家们还能像古人那样励精图治,潜心研究艺术吗 中国素为瓷之国,几千年的窑炉文化连年不熄,造就了无数的能工巧匠 而当我们对此喷啧称赞之余,又不免对后世的陶瓷文化发展有几许忧虑 他们的高超制瓷技艺,代代相传,弘扬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陶瓷文化 将以上 5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分数:3.00)A.B.C.D.17.多少年来,农民在插秧时为了稳产高产,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但年年复年年,禾苗的产量依旧。直到有一种新的技术出现抛秧。人们将育秧盘里培育的块状秧苗
15、抛入田中,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没想到这样做竞给农民带来了丰收。 文段中的“抛秧”给我们的启示是_。(分数:3.00)A.劳动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B.农业生产要尊重自然规律C.新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基础D.高产不是农业的唯一目标18.有专家指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表现。统计表明,农业是收入最低的行业之一,而从业人口却特别多,这是造成我国低收入群体庞大的重要原因。把剩余劳动力从低收入的第一产业向收入相对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2004 年,沿海地区不少地方陆陆续续曝出“用工荒”。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又一次契机,
16、也为农民工工资上涨提供了动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除了收入的吸引力之外,工作生活的环境、各种权益的保证、各种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等,都是影响因素,在这些方面,政府大有可为。 这段话的主旨是_。(分数:3.00)A.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B.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契机C.吸引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D.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各项保障措施可以有效缩小收入差距19.一个人吃饱饭可以更好地说话,但如果他只能吃饭而不能说话,他的吃饭其实是缺乏保障的。所以,不能简单认为“吃饭”一定比“说话”更重要,更不能认为只要“吃饭”问题解决了,要不要“
17、说话”就无所谓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分数:3.00)A.民以食为天B.吃饭比说话更重要C.吃饱饭是说好话的前提D.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民主问题20.在宇宙这个巨大的空间之内,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点,是绕着_一个。 (1)无足轻重的 (2)九个行星当中的 (3)一个称之为太阳的 (4)黄恒星旋转着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语序是_。(分数:3.00)A.(3)(1)(4)(2)B.(3)(4)(1)(2)C.(3)(4)(2)(1)D.(1)(4)(3)(2)21.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
18、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3.00)A.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导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
19、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D.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22.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_。(分数:3.00)A.“新”“旧”的含义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B.五四时期新、旧文化阵营对“新”“旧
20、”的价值判断不同C.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发展迅速,新、旧文化思想碰撞激烈D.虽然新文学最终将取代旧文学,但“旧”的事物总不会完全消失23.生活影响艺术,艺术反过来必然也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 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意在说明_。(分数:3.00)A.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生活对艺术的影响B.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D.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24.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
21、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3.00)A.碳链式反应只存在于喀斯特地貌中B.“碳酸酐酶”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光合作用是由江河湖
22、海中的水生生物体完成的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一种组成成分是有机碳25.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 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分数:3.00)A.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发现B.20 世纪
23、的科技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C.即使最初看起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的科学发现,最终也将会被广泛地应用D.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26.“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下列关于“书”的表述或推论不正确的是_。(
24、分数:3.00)A.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B.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C.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D.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27.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提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 片段 阅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