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分类模拟题128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分类模拟题12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分类模拟题128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申论分类模拟题 12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给定材料】 央视曾经播放过 X 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例子,以下是某期节目的文字节录。 解说:每天早上 7 点一过,X 镇西马各庄村的徐大妈和另一位保洁员便开始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垃圾清运车是前些年村里开始做垃圾分类时上级出资购买的。 李某(村民):那会儿我们都给发好几个桶,厨余垃圾一个桶,灰土垃圾一个桶,白色垃圾一个桶。桶是政府给发的,天天都是到时候搁在门口,专门有人收,打声招呼就收走了,不合格就说你。 解说:所谓白色垃圾,指废弃的纸张、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物,它们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别的有用品。每个月的 1 号是
2、西马各庄村村委会统一回收白色垃圾的日子,早上 8 点,村民就陆续把大包小包装满白色垃圾的编织袋送到村委会大院。库管员宋某说,以往,村民们每交 3 斤白色垃圾就可以换一袋 1 斤重的洗衣粉,现在洗衣粉改成了大包装,要 30 斤才能换一袋。2007 年,村里共收集白色垃圾 2082 斤,2008 年增长了 200 多斤,而到了 2009 年,全村收集的白色垃圾总量达到 4314 斤,去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 5500斤。 解说:早上,X 镇实行垃圾分类的各村收集来的厨余垃圾,被送到 X 镇密闭式压装清洁站。在这里,厨余垃圾被留下用于堆肥。李副镇长介绍说:“就是过去农村那种堆肥方式,一层厨余垃圾,一层
3、灰土覆盖,覆盖以后通过长时间的发酵,最后粉碎,这个周期应该有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就联系需要的农民。农民使用这些肥料完全是免费的。” 解说: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堆肥,灰土垃圾以及冬季产生的大量燃煤炉渣可以用作农村填坑造地的原料。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垃圾占到了六成,厨余垃圾约占三成。也就是说,X 镇的大部分垃圾都被消解在本镇。 解说:冯教授是 X 镇垃圾分类试点的牵头人。 冯教授:我们的垃圾到底分多少类,这要根据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及能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第二个就是要教给农民怎么分,也就是方法。 解说:不少村民用“习惯了”来回答我们提出的“怎么不觉得垃圾分类麻烦”之类的问题,但如何养成习
4、惯却正是我们好奇的地方。 李某(村民):要想转变老百姓这种习惯,其实最开始也挺难的,确实很难。当时冯老师给我们出了很多的主意。 冯教授:2007 年春节前,我们用一星期的时间,赶制出一批挂历发给各户。一是联系感情;二是挂历里面有垃圾分类的知识、做法、意义,而且还是用再生纸制作的,直接给农民一个概念,你看废纸就能做出这个来。另外,每天中午和晚上各 20 分钟广播,持续了半年。同时,还有村民骨干分片到户手把手指导分类。 冯教授:必须上门去收,交垃圾面对面。上门收等于是监督着你呢,你自己瞧着分好没分好,没分好你自己接着分,合格了发个价值等于三毛钱的合格卡。 解说:村民们将换来的“合格卡”积攒到一定数
5、量后,就可以到村委会领取奖品。这些年,村里提供的奖品品种不断变化,有油盐酱醋,有卫生纸等。 冯教授:我们算一笔账,一户油盐酱醋卫生纸到底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参照物。第二个就是说,按照我们过去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X 镇所产生的垃圾,如果运到这个填埋场去埋去,中间得花多少运费,我们把这些运输费、垃圾场的填埋费省下来,提前奖励给农民,这样,既节省了汽柴油的使用,又节省了垃圾填埋用地,还不产生路上的二次污染,给农民兜里面装点钱,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也高兴。 【作答要求】 假如你是 X 镇负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材料”,起草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介绍提纲。
6、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不要求格式。不超过 250 字。 (分数:25.00)_2.【给定材料】 莲藕被他们一根根插进水下面的泥土,码头被他们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游船被他们一艘艘地布置一新,饭店被他们一家家地建起,为游客服务的程序一遍遍地被他们完善从农民到湿地的建设者、经营者,设计码头、开游船、做更夫、当保管员、做项目负责人原来的农民职业变得“五花八门”,随着祖祖辈辈所居住的这片湿地的旅游开发,这些原本贫穷的村民开始了崭新的人生之旅。 王金宝是 W 镇的农民,世世代代务农为生,最近他们接了一个新任务:栽种荷花。以前只会种粮种菜,种荷花还要从头学起。这 1 万多公斤首次在这里种植的荷花花种都
7、是整支的藕,是当地政府专门从某省购进的。除此之外,镇政府还请了专业的荷花培育人员培训他们荷花种植的相关技术。 不止王金宝一人,很多农民都因开发湿地而掌握了新技术。42 岁的村民王炳仁经过海事部门的培训,掌握了开船技术,成为“路吉”船队的队长。每天,他驾驶着画舫船从码头至各大景点,拉着全船人游览湿地风光。“以前种地从来没想过要对别人负责。现在,一船人的安全都在我身上呢。”王炳仁深感现在的工作与以前种地的区别,对新工作一点不敢疏忽,在实践中已积累起通过掌握风速、水速来控制船速的经验。 “转业农民”对湿地的热情,让马镇长体会很深。他说:“我们镇靠江边,以前一发水,农田就被淹,所以比较穷。大家都把开发
8、湿地旅游当做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现在已建设好的码头就是由有这方面打工经验的村民们一起研究、设计,并亲手建造的。同样是滨水而居,但湿地开发前后,当地村民的心气儿大不一样。” “过去村里许多人与水没太大关系,而现在湿地的经营和建设几乎是全村参与。”W 镇某村支书说,“现在,虽然湿地开发刚起步,但村里已经成立了四个合作社,80%的村民都通过参加合作社的方式参与湿地经营。其中,直接参与湿地建设的有约 60 名村民。” 今天是“顺心如意楼”开业的日子,直到下午 15 时,崔莉莉才算能喘口气。以前靠捕鱼为生的崔莉莉家里的房子距离湿地景区只有两三分钟的路程,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房子经过一番装修,变成了现
9、在一楼是餐饮、二楼是住宿的“顺心如意楼”。崔莉莉也带着孩子和父母一起回来开店。“做什么菜、每道菜需要多大的量以及进鱼、进菜的渠道问题,都需要一点点摸索经验。”连续几天,她都和同屯子的朋友每天商量到晚上 10 点多。现在,她初步理清了头绪,决定利用自己和父亲都会捕鱼的优势,在坝外的水域里用网围出一片区域,把打出来的鱼放在那里,客人可以到那里捞最新鲜的鱼。 开饭店对姜涛来说一点不陌生。10 多年前,他就和表哥张海生在天津租了个大约 300 平方米的门面开东北菜馆。虽然生意也不错,但他总摆脱不了心里的漂泊感。家乡开发湿地旅游后,他敏锐地感到了其中的商机,和表哥一起回来了。把原来自己住的房子重新装修,
10、就变成了现在这家 200 多平方米的农家饭庄。姜涛说:“回来开饭店的好处太多了,对这边人的消费观点、饮食口味都了如指掌,关键是能回到自己家了,安心。”开发湿地旅游,在家乡就能有大发展,这是吸引姜涛毅然回乡最强劲的理由。仅仅姜涛所在的这一个村,目前陆续从外面回来的外出打工者就已有几十人。 镇党委徐书记说,开始湿地开发后,当地成立了捕捞合作社和旅游合作社,其中成立捕捞合作社是为了统一鱼价,一是保证渔民收入提高,二是防止渔民间恶性竞争导致餐饮业恶性竞争,方便统一几十家农家乐的菜价。现在,在 W 镇的湿地上,渔船上鱼的售价基本一致,2.5 公斤以上的鲤鱼每公斤 30 元。 村民赵文斌说对于他们的创业方
11、向都有计划。他说,全镇计划开设农家乐、渔家乐饭店 48 家,目前以江鱼宴为主,为了配合湿地旅游主打的“金源文化”,以后这些饭店将做“金宴”。自从去年滨江湿地开始开发建设以来,已有上千人闻名“捷足先登”了,这让赵文斌他们对自己的“湿地大业”充满了信心。 水波荡漾,草长莺飞,鸭舞鸟鸣,这是地处吉林省长白山麓龙岗山脉中段哈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当地通过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不仅使哈泥湿地水资源日渐丰富,而且让这里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越,再现其生机盎然的景象。 Y 镇党委白书记说,为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难题,Y 镇于 2011 年提出“产业兴镇,项目活镇”的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有机食品示
12、范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为此,Y 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以当地现代农业生产企业的蓝莓基地为依托,采用“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形式来扩大蓝莓种植面积,一位企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全力构建有机食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我们更充分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才有生存发展的根基,所以保护哈泥湿地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殷董事长说,这种合作方式是公司从农民手中将土地转租过来统一管理,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公司向农户承诺:挣了算农户的,赔了算公司的。双方合作方式为股份合作,合作社成员用土地入股,然后承包管理人
13、股土地,其余(技术、信息、培训、存储、加工、冷链、物流、市场、品牌建设等)全部由公司负责,公司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农户增收显著,合作愿望强烈。 据了解,种植 1000 亩蓝莓等于在水源保护区增加了 1000 亩生态林。种植蓝莓需要大量的生物有机肥作改土材料,能有效遏制土壤退化,从而保护了黑土地,哈泥湿地的生态环境也显著得到改善。 村民朱崇坤满脸幸福地说:“过去家里种地收入低,我只好外出务工,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自从有了蓝莓企业,我就回来了,不用离开老婆孩子和父母,一年收入比我在外面挣得多,现在的生活真不错。” 目前,镇里正在合作发展 1000 亩蓝莓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入社成员
14、增加至 200 户,从业人员达 400 人以上,户均 5 亩蓝莓,保底增收 15200 元,较种植传统农作物增收 3.8 倍,农民增收将更加显著。 无独有偶,与 Y 镇几里之隔的 V 国家湿地公园是企业投资管理的公园,近年来,他们探索走出了一条湿地保护和生态农业和谐发展的路子。2012 年,建园初期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将水库上游的耕地通过生态补偿的方法,退出生产经营活动,并从河北白洋淀引种芦苇,恢复湿地面积 40 公顷,河道清淤综合治理延长 500 米,湿地水质已达到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湿地公园还以每亩 1100 元的价格租赁周边农民 4100 亩水稻田的使用权,用于有机稻的种植,开发了
15、湿地农业观光、蟹田米、龙虾米等生态产品,年产值达 1500 万元,同时在公园湿地湖区开展绿色渔业养殖,现已批准为省级健康水产品养殖场。 这些项目共安置农民就业 150 人,年增加农民收入 450 万元,再加上流转土地增加的收入,仅湿地保护建设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 1065 万元,V 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投资 3300 万元,在湿地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生态红利”日益凸显。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梁院长指出,保护好湿地生态,也是改善民生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基于“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然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近年来,吉林
16、省在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方面,通过“河湖连通”等重点湿地工程,有效发挥调蓄洪水的作用,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使全省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 【作答要求】 “给定材料”介绍了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几个成功案例。假如你是某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就此整理一份经验总结材料,请拟出这份材料的内容要点。 要求:内容全面,要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简洁;不超过 500 字。 (分数:25.00)_3.【给定材料】 9 月 22 日是“世界无车日”。这一活动的前身是“欧洲无车日”,由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 9 个成员国于2000 年 2 月确定。这是欧盟首次介入旨在改变欧洲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
17、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 2012 年 9 月 22 日是第 6 个中国城市无车日,其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全国 151 个城市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T 市公交公司通过发行“无车日纪念卡”,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交总公司为此还增加了部分公交线路的运营班次。记者随机登上了一辆公交车,司机董师傅说,路上的私家车明显少了,平时一趟要跑一个小时,今天只需要一半的时间。 无车日当天,薛先生在东大街一家宾馆举行婚礼,前两天得知自己的婚礼日正好是无车日后,他随即就给亲朋好友专门发短信,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开车前来。果然,当天的大多数嘉宾都绿色出行,乘坐地
18、铁、公交车或者出租车,大家普遍感觉,当天的车辆少多了,交通很顺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某规划师说,连续举办 6 年的无车日活动,提高了公众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也让加强绿色交通系统建设成为了不少地方政府的核心价值之一。他还说: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全国机动车停驶一天,能节省燃油上亿升,减少污染物排放可达到 14 万吨,这也是无车日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 倡导无车日,号召人们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就近步行。首先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市民王先生说:“大家为了出行方便和提高办事效率而买车,但反倒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常听到车主抱怨堵车严重,影响自己的时间,但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造成堵车、影响城市交通的一
19、员。” 倡导开展无车日的某环保专家认为,“无车日能引起人们重视日益破坏的大气环境就达到目的了。思想上有这根弦,对于个人来说,哪天都可以是无车日,只要那天开车对你来说不是必须的;对于炫富族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开着大排量的汽车轰足了油门上街,因为你跟其他人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倡导低碳生活也不仅限于无车,少用一会儿空调,少开一会儿电灯,都是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2014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3 月 27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会议决定,在重点地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
20、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治理, 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在谈到治理污染需要多长时间时,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说:“如果我说我们要三十年,老百姓会感到很失望;如果我说只要三五年,那是不符合实际的。” 【作答要求】 针对“给定材料”中提到的“无车日”活动,请以 T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名义,给广大市民一封公开信。 要求:(1)观点明确,切合题意,内容充实,层次清楚;(2)格式规范,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500 字。 (分数:25.00)_4.【给定材料】 2013 年 5 月 2 日,南京。“五一”小长假结束了,一位六年级小学生还没写完作业。凌晨 4
21、点,他开始忙碌。黎明时分,家长发现他在楼道内用围巾上吊自杀了。写不完的作业,成了这名少年死亡的直接“杀手”。无独有偶,另一名跳楼自杀的孩子,被救醒后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作业做不完啊。” 去年暑期,湖北宣恩一中还在补课。部分学生因心生不满,将书本从教室往楼下扔,继而发展为撕烂书本漫天纸屑飞扬。宣恩一中校长说,今年暑假能放 20 多天,在全州重点高中里,“补课时间已经是短的了”。类似“毁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毁书”所折射的,正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压力。 1955 年,教育部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据统计,在近 60 年里,
22、“减负”被国家教育部门喊了 9 次。各地的“减负令”多得数不清,其结果却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沉重。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尖锐质疑:我们的教育部门都在干什么?60 年的贯彻落实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1999 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在持续减少,“学习日”近八成学生睡眠不足,周末也有超过七成睡眠不足。而长期睡眠不足,损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长期的精神创伤和人格障碍。 “教育改革要解决的莫过于减负和择校两大节点”。在某省教育厅 L 副厅长看来,择校热,反映的是社会公平问题,那些没有“条子”“票子”的家长只有通过给孩子“增负”的方法为孩子争取一个理
23、想的学习机会,所以说“择校”成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推手,“择校”问题不解决,现有动力机制不改变,“减负”只会越减越重。所以,只有推行适度教育、个性教育,教育才能真正挖掘和发挥人的力量。 在谈到“减负”越减负担越重的问题时,某学校校长 Y 说,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60 年来的“减负令”基本沿袭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聚焦于学校教育本身。从“减负”的主要措施看,历年来的“减负”基本是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人手,这些措施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担过重的问题。但是如果用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无论各个学校实行的“减负”措施多么有效,只要当家长和学生重新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时,所有举措都立即变得“苍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申论 分类 模拟 1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