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试卷 62 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23,分数:86.00)1.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_2.阅读理解_3.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时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便去请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骑,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从此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与这个故事的寓意最相符的是( )。(分数:2.00)A.人要有宽厚之心B.人永远比
2、动物聪明C.一切为我所用是成功之道D.保护环境,人人有责4.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的纺锤树,中间粗,两头细,树身光秃秃的,只在树顶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根枝条。这种树生长的环境很特殊,属于亚马逊河流域,一年之中,雨季湿润多雨,旱季十分干旱。纺锤树之所以长得枝叶稀疏,是因为它在旱季时要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这样一直坚持到雨季来临时,纺锤树便会立刻行动起来,它伸展全身无数条根,美滋滋地把雨水喝个够。 这段文字寓意人们( )。(分数:2.00)A.纺锤树很会过日子。它懂得把多余的雨水贮存在体内B.遇到不利的环境,不抱怨,也不放弃,悄悄为自己充电C.等到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D.让
3、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才能赢得更高更好的发展机会5.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于是,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竞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分数:2.00)A.绿色,可以给生命带来希望B.艺术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C.有了希望,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D.希望,一定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6.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 1 小时只能跑 10 公里左右
4、;人开汽车,一脚轻踩油门 1 小时,能跑 100 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 1 小时也能跑 300 公里;人乘飞机,吃着美味 1 小时能跑 1000 公里。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分数:2.00)A.不同的交通丁具有不同的服务效率B.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C.应该大力发展现代交通工具D.一个人的发展平台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7.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 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不包
5、括( )。(分数:2.00)A.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B.敢想敢做,梦想才有可能变为现实C.没有方法对应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D.想法要切合实际,否则就是空想8.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了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了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齐声说道:“快乐极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分数:2.00)A.勤劳地工作是快乐的
6、源泉B.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就会收获快乐C.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D.快乐的体验来自于心灵的智慧9.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凉地惨叫了几个钟头,农民亦急得团团转,就是毫无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不值得花精力去救驴子。他请来所有邻居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恐慌地大哭,不一会儿,居然安静下来。人们忍不住往井里看,奇迹发生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抖落一身尘土,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自己把自己升了起来,到了井口
7、,它纵身一跳,平安地跑开了,在场的人均惊诧不已。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分数:2.00)A.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B.换一种思维常常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C.冷静思考是克服困难的首要条件D.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救星10.一个班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和老师一起聚会,这些学生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平平淡淡。老师拿出各式各样的很多杯子,全都倒上水,让学生选择。学生们先选择的都是当中最精美的杯子。然后老师对他们说:“无论杯子是什么形状,什么质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装的水都是一样的。”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人生与包装
8、不是一致的B.人生不靠包装C.人生归结起来都是一样的D.人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1.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 )。(分数:2.00)A.人多不一定好办事B.恶性竞争必然导致两败俱伤C.内讧必然内耗,团结就是力量D.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2.有一对母女很喜欢小鸟,但她们反对养鸟,因为养鸟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
9、相反,她们非常热衷于放生活动,认为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有一次,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偶然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道理是( )。(分数:2.00)A.很多放生活动看似慈善,实则是对生灵的变相侵害B.行善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不要让慈善变了味C.要警惕那种打着慈善的幌子趁机牟利的行为D.行善要讲究真心诚意,伪善是可耻的13.螳螂看到蜈蚣走路,艳羡地说:“你走路真帅呀,这么多脚还可以走得这么
10、整齐!你是怎么走的啊?”蜈蚣就告诉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先迈左边的 50 只脚,然后再迈右边的 50 只脚。”螳螂说:“那你再走一个让我瞧瞧。”这时,蜈蚣却呆在那儿动弹不得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分数:2.00)A.纸上谈兵害人不浅B.好为人师后患无穷C.作茧自缚反受其累D.邯郸学步遗失自我14.跳蚤被放进敝口的瓶子里。它便立刻跳了出来。当把瓶子盖上时,跳蚤还是会竭力跳出瓶子,它不停地撞击着瓶盖的内侧。一个多小时后,它还在那样跳着。差不多三个小时后,它依然在跳。只是它不再撞着瓶盖了,此时它跳的高度离瓶盖大约 1 厘米,而且每一次都是如此,它已经习惯了这个高度。后来即使瓶盖被拿掉了,跳蚤
11、也没有跳出瓶口,它依然保持着有瓶盖时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跳蚤的故事告诉我们( )。(分数:2.00)A.有形的禁锢比无形的束缚更易被打破B.胸无大志,势必无所作为C.习惯往往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D.拒绝尝试往往使我们错失成功的机会15.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要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功夫画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画家说。青年照办:观察,写生,构思,创作。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分数:2.00)A.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B.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C.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D.天赋不是艺术家的必备条件16.许多
12、比赛之所以不能取胜,是因为自己身上的包袱太重:骄傲是包袱,急躁是包袱,气馁是包袱,荣誉是包袱,患得患失是包袱,不动脑筋、马虎大意也是包袱。 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分数:2.00)A.轻装才能前进B.患得患失是失败的主要原因C.要想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D.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对手17.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气象研究所的墙上写这句话的目的是( )。(分数:2.00)A.希望人们多理解气象工作的困难和苦衷B.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差错C.劝勉员工甘于默默无闻、不计个人名利D.突出气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
13、有的特殊性阅读以下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如出土的中山国古墓中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已不是原始阶段的灯具了,可以说是中国灯具中的精品。在它们以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灯的出现应早于战国中晚期,有人认为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任何一件发明都不是从天而降、突然产生的,总是由某一件东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灯的出现也不例外。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意思是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在周朝
14、,“镫”字与“登”字是通用的。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那么,瓦豆与灯具有什么关系呢?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朝,瓦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上部的敞口钵变成直而深的腹壁,下部的喇叭形底座也成了带有弦纹的高圈足。 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后来不知是谁最早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瓦豆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灯了。在战国的墓葬中,有一种陶制细瓦豆,它最早的形状是浅盘,平坦底,尔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盘底中央呈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的瓦豆。瓦豆的这种变化可
15、能就反映出它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灯具的演化方向。因此,最初,人们把灯称之为“镫”也是不无道理的。这正反映了灯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瓦豆演变成灯。现在看来,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推测,还是从瓦豆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我国灯的发展史上,灯恐怕就是由这种叫瓦豆(又称陶豆)的东西演变过来的。(分数:10.00)(1).本文第二段引用楚辞.招魂中“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句话的作用是( )。(分数:2.00)A.说明在春秋时期,已经有相当华丽精美讲究的灯具了B.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从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从它的制作工艺来看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C.“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说明战国时期
16、灯具已经非常讲究、华美了D.用楚辞中的材料说明“灯”原来与“镫”通用(2).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这个称呼说明( )。(分数:2.00)A.任何一件发明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B.灯具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由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发展演变而来的C.“镫”是早于“灯”发明出来的一种用具D.“镫”与“登”相通,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3).对文中关于“瓦豆”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瓦豆是一种叫“登”的东西。它原是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后来有人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了B.瓦豆原始的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
17、。到商朝时形状变成了上部是直而深的腹壁,下部是带有弦纹的高圈足C.从浅盘、平坦底,演变成盘底中央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这种形状的变化反映出瓦豆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的灯具的演化方向D.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演变成灯具(4).根据文章内容,对其信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最早的灯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是“灯”演变的关键,作者从考古发现、文字学、瓦豆的演变等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B.从作者的分析可看出,最早的“灯”可能是瓦豆,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商周C.从中山国古墓出土的灯具非常精美,说明在当时灯具的发展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D.
18、有人认为灯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在此之前出现的瓦豆的变化过程反映出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的灯具的演化方向(5).根据文章内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分数:2.00)A.灯的发明B.古灯小史C.灯具发展史D.瓦豆的功能阅读以下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 A 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不仅是鸡,其他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
19、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 1878 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 1955 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 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 H1 到 H15 等 15 种亚型。世界各地的
20、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 H5 和 H7 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 H1 和 H3 亚型易感。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 H5N1 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 1997 年香港禽流感曾使 12 人患病,其中 6 人死亡,又如最近越南12 人死于禽流感病毒,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 有专家说,禽流感病毒在过去几年中变异非常迅速,这对人类构成了真正的威胁。一旦禽流感病毒变异成人类感冒病毒并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人类免疫系
21、统对此会无能为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分数:10.00)(1).下列对“禽流感”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禽流感是禽流行感冒的简称B.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 A 类传染病C.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D.禽流感属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而被分为 15 种亚型(2).下列对“禽流感病毒在过去几年中变异非常迅速,这对人类构成了真正的威胁”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
22、.00)A.人类免疫系统对变异成人类感冒病毒的禽流感无能为力B.目前在亚洲一些地方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 H5N1 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C.1997 年香港 6 人以及最近越南 12 人死于禽流感病毒都说明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严重后果D.对禽流感,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分数:2.00)A.“A 类传染病”与“甲型流感病毒”实质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B.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的 H5 和 H7 两种亚型引起的C.禽流感病毒不容易使人发病的原因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对这种病毒有免疫功能D.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是接触感染,吃鸡肉和
23、鸡蛋不会被感染(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致死的情况实属少见,因此大可不必惊恐B.“甲型流感病毒”是个大概念,而“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个小概念C.用消毒、隔离和大量宰杀禽畜来防止禽流感蔓延的方法是目前世界上仅能采用的措施D.禽流感、非典、疯牛病等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的疫病都与人类病从口入有关(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分数:2.00)A.我国目前已经能对包括禽流感在内的多种流感病毒进行监测B.禽流感最早发生于欧洲,当时被称为欧洲鸡瘟C.低致病性禽流感能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D.所有的禽流感病
24、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阅读以下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这种群体意见通过传染、暗示、联想,结成了一种共同心理,把人们链接在一起,成为“粉群体”。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聚合,这种结合并非源于相同的阶层、职业、地域等关系,而仅仅是出于相同或近似的情绪、意见与态度。“粉”与“粉”之间关系的基础,只在于认识上的_。他们随风而聚,声势浩大,群情激奋,可以像滚雪球般瞬间壮大。而当议题转换时,又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群体。 “粉群体”_了现实中群体形成的某些规则知识、出身、阶级、地域都相对模糊了,不再是群体形成的纽带与界限。于是,它的外延可以无限庞大,而内涵却更加“异质”。群体的“同一”性压制了“多元”性。每个人都是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国家公务员 言语 理解 表达 阅读 试卷 6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