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政治经济学(一)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政治经济学(一)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政治经济学(一)及答案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政治经济学 (一 )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 20,分数: 40.00)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_。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劳动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分数: 2.00) A. B. C. D.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_。 A.产品交换过程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分数: 2.00) A. B. C. D.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
2、资本质是 _。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分数: 2.00) A. B. C. D.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_。 A.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分数: 2.00) A. B. C. D. 5.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_。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
3、社会劳动 (分数: 2.00) A. B. C. D. 6.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_。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 话的软件 (分数: 2.00) A. B. C. D. 7.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_。 A.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分数: 2.00) A. B. C. D. 8.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_。 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B.有不同的使用
4、价值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分数: 2.00) A. B. C. D. 9.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主要依靠 _。 A.价值规律 B.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分数: 2.00) A. B. C. D. 10.通货膨胀是由于 _。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 B.货币供应量显著多于货币需要量 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 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 (分数: 2.00) A. B. C. D. 11.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_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
5、.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分数: 2.00) A. B. C. D. 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_。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 (分数: 2.00) A. B. C. D. 1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_。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为剩余价值实现准备条件 (分数: 2.00) A. B. C. D. 14.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_。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分数: 2.00) A. B. C. D. 1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_。 A
6、.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想像或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不能用纸币代替 (分数: 2.00) A. B. C. D. 16.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在于 _。 A.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B.揭示生产资本构成 对利润率的影响 C.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D.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分数: 2.00) A. B. C. D. 17.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 4:1, m=100%,一年周转 4 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_。 A.80 万, 100% B.40 万, 400% C.40 万
7、, 100% D.80 万, 400% (分数: 2.00) A. B. C. D. 18.下列有关剩余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过 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B.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产生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分数: 2.00) A. B. C. D. 19.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 _
8、。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 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分数: 2.00) A. B. C. D. 20.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_。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分数: 2.00)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20,分数: 60.00) 2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_。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 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分数: 3.00) A. B. C.
9、 D. 22.劳动力成为商品 _。 A.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 B.是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新阶段的标志 C.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与普通商品完全一样 D.它与资本家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 (分数: 3.00) A. B. C. D. 23.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_。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 30 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 付房款 10 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 9000 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 5万元 (分数: 3.00) A. B. C. D. 2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_。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10、B.引起货币贬值 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 D.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分数: 3.00) A. B. C. D. 25.对 _的划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资本 C.社会生产 D.社会再生产 (分数: 3.00) A. B. C. D. 26.以下步骤属于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的是 _。 A. (v+m)在本部类内部实现 B. (v+ v+m/x)在本部类内部实现 C. c 在本部类内部实现 D. (v+ v+m/x)与 c在两大部类之间实现 (分数: 3.00) A. B. C. D. 2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1、形成后,市场价格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这种变化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_。 A.生产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B.从全社会看,平 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D.从全社会看,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资本是相等的 (分数: 3.00) A. B. C. D. 28.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_。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分数: 3.00) A. B. C. D. 29.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 _。 A.可以是纸币 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分数: 3.00)
12、A. B. C. D. 3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_。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D.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分数: 3.00) A. B. C. D. 31.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_。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 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分数: 3.00) A. B. C.
13、D. 32.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_。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D.流通的目的不同 (分数: 3.00) A. B. C. D. 33.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_。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分数: 3.00) A. B. C. D. 34.相对剩余价值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 _。 A.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竞相追逐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B.两者都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C.超额剩余
14、价值是暂时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持久的 D.超额剩余价值为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为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 (分数: 3.00) A. B. C. D. 35.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 _。 A.资本是带来 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运动 C.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分数: 3.00) A. B. C. D. 36.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_。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利润常常只是剩余
15、价值的一部分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分数: 3.00) A. B. C. D. 37.资本家提高 利润率的方法有 _。 A.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B.提高劳动强度 C.降低工人工资 D.增加可变资本 (分数: 3.00) A. B. C. D. 38.利润率的变动与 _。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分数: 3.00) A. B. C. D. 39.超额剩余价值是 _。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是全社会劳 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只有个别
16、资本家才能获得的 (分数: 3.00) A. B. C. D. 4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运输公司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_。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固定资本 D.流通资本 (分数: 3.00) A. B. C. D. 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政治经济学 (一 )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 20,分数: 40.00)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 础是 _。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劳动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分数: 2.00) A. B. C
17、. D. 解析: 解析 A 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B、 D两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C项符合题意。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_。 A.产品交换过程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为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生产环节指的就是直接生产过程。C项正确。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_。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分
18、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本题选项 A 说法错误,因此不选;选项 C 说法错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不选;选项 D是资本主义工资的表象,不是本质,因此选项 D 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_。 A.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
19、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_。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 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商品生产者才能通过商品交换,使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生存下去。商品的占有者才能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D。 6.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_。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 消费者所
20、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移动电话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即使用功能 )就是其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而不是其本身的功能,它必须发挥出对消费者的效用,故排除 A项; C项中货币只是支付手段; D 项则明显可以排除。故选 B项。 7.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_。 A.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区分“使用
21、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让渡其使用价值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本题应选择 D项。 8.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_。 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 解析 商品的效用、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难以比较,比如 1 度电与 1尺布在效用上很难比较。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党领导 干部 公开选拔 竞争上岗 政治经济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