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居住区规划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居住区规划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居住区规划及答案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居住区规划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居住区的分级控制规模一般以下列( )为标准。A人口和户数 B建筑规模 C占地规模 D投资规模(分数:1.00)A.B.C.D.2.住宅设计一般以下列( )为单位进行。A户型 B套型 C房型 D标准层(分数:1.00)A.B.C.D.3.住宅户内楼梯,一面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m。A0.75 B0.8 C0.9 D1.0(分数:1.00)A.B.C.D.4.以下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确定因素中,( )不符合规定。A所处地理纬度 B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C所处气候特征 D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II 类地区)(分数:1.00)A.B.C.
2、D.5.决定住宅间距的主要因素中,下列( )不考虑。A通风、日照 B视线干扰 C消防、抗震 D水文、地质(分数:1.00)A.B.C.D.6.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概念中,以下( )说法不正确。A小区级的小游园应与小区级道路相邻B居住区公园与居住区级道路相邻C组团内绿地,如果四面邻组团路,面积再大也只能属组团级的“大绿地”D组团内绿地,如果四面邻组团路,面积达到小区级规模绿地,应成为区级中心绿地(分数:1.00)A.B.C.D.7.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中,不应采用下列( )方式。A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勿须便捷 B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穿行C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D满足住宅的日照通风(分数:1.0
3、0)A.B.C.D.8.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居住区 3000050000 人,小区( )人,组团 10003000 人。A50006000 B70009000 C700015000 D900020000(分数:1.00)A.B.C.D.9.小区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的( )。A45%60% B55%65% C60%75% D75%80%(分数:1.00)A.B.C.D.10.小区多层住宅的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为( )m 2/人。A1519 B1012 C1620 D710(分数:1.00)A.B.C.D.11.条式住宅间距、多层之间不小于( )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小于( )m
4、。A10、15 B6、13 C9、18 D12、18(分数:1.00)A.B.C.D.12.在华北地区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多层为( )%,高层为( )%。A28、20 B40、30 C45、35 D30、25(分数:1.00)A.B.C.D.13.在华北地区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多层为( )万 m2/hm2,高层为( )万 m2/hm2。A1.7、3.5 B1.1、20 C1.2、1.8 D1.3、2.4(分数:1.00)A.B.C.D.14.在居住区规划中的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 )%,旧区改造不宜低于 25%。A50 B40 C35 D30(分数:1.00)A.B.C.D
5、.15.组团绿地,最小规模为( )hm 2。A1 B0.4 C0.04 D4(分数:1.00)A.B.C.D.16.居住区内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少于( )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 )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路。A150,80 B160,80 C180,100 D220,120(分数:1.00)A.B.C.D.17.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 ),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A5% B8% C10% D12%(分数:1.00)A.B.C.D.18.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 )m;距房屋墙脚( )m。A1,1.5 B0,1.5 C2,2 D1.5,2.5(分数
6、:1.00)A.B.C.D.19.居住区绿化率的概念是( )。A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公共使用的绿地的总和占居住用地的比率B居住区用地面积与居住区内小块集中绿地面积之比C居住区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比率D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分数:1.00)A.B.C.D.20.居住区建筑密度是指( )。A居住区用地内,居住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B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C居住区用地内,公建基底总面积与公建用地面积的比率D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分数:1.00)A.B.C.D.21.居住小区到城
7、市公共汽车站不应超过( )m。A250 B300 C400 D500(分数:1.00)A.B.C.D.22.社区的涵义是( )。A居住在同一个地域的人组成的共同体B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群人及其所居住的地区就是社区C具有相同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人群D具有共同的价值准则的人群(分数:1.00)A.B.C.D.23.住宅区在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不包括( )。A绿地率 B建筑密度 C套密度 D日照间距(分数:1.00)A.B.C.D.24.宅间小路用地面积计入到( )。A住宅用地 B公共设施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化用地(分数:1.00)A.B.C.D.25.公
8、共绿地的规划布置中,居住区公园面积 1hm2左右,居民步行1000m,绿地面积为( )m 2/人。A2.5 B1.5 C1 D0.5(分数:1.00)A.B.C.D.26.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的计算方式是( )。(分数:1.00)A.B.C.D.27.居住区级配套公建的合理服务半径为( )m。A8001000 B500700 C400500 D150200(分数:1.00)A.B.C.D.28.居住区用地的组成中,下列( )有误。A住宅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道路用地 D居住区集中绿地(分数:1.00)A.B.C.D.29.下列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 )是错误的。A使用要求 B卫
9、生要求 C安全要求 D交通要求(分数:1.00)A.B.C.D.30.防火间距规定,当两建筑山墙相对且无门窗时,其间距为( )m。A13 B9 C6 D3.5(分数:1.00)A.B.C.D.31.居住区中心公共绿地中的绿化面积( )。A(不含水面)不宜小于该绿地的 50% B(不含水面)不宜小于该绿地的 70%C(含水面)不宜小于该绿地的 50% D(含水面)不宜小于该绿地的 70%(分数:1.00)A.B.C.D.32.居住区内绿地率应符合规定: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分别不宜低于( )。A30%、25% B30%、20% C35%、30% D30%、50%(分数:1.00)A.B.C.D.33
10、.居住区竖向规划中,关于广场兼停车场的适用坡度以及绿地的适用坡度的正确选择应是( )。A0.2%0.3%;0.51.0% B0.2%0.5%;0.51.0%C0.2%0.5%;0.81.5% D0.1%0.5%;0.51.0%(分数:1.00)A.B.C.D.34.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m,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 )m。A150、80 B200、80 C180、70 D160、80(分数:1.00)A.B.C.D.35.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则下列各组数据中错误的是( ) (L 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11、方向 折减系数A 015 1.0LB 1530 0.9LC 3045 0.7LD 60 0.95L(分数:1.00)A.B.C.D.36.下列居住区的合理规模值的论述中,( )是正确的。I合理的服务半径为 8001000mII干道合理的间距一般为 6001000mIII街道办事处管辖人口一般为 13 万人IV合理规模人口 3 万人,用地规模 3080hm 2左右AI、III BII、IV CI、II DIII、IV(分数:1.00)A.B.C.D.37.图示山地住宅建筑类型,其中类型名称不准确的是( )。(分数:1.00)A.B.C.D.38.下列有关居住区用地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I包
12、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公共绿地四项II居住区内的服务生产性建筑基地及其专用场地不参加居住区用地的平衡III道路用地含通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通路、区级道路、小广场、泊车场IV住宅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一般为 45%AI、II BIII、IV CI、III DII、IV(分数:1.00)A.B.C.D.39.下列住宅建筑层数与用地关系的论述中( )有误。A平房比 5 层楼房占地大 3 倍B层数为 35 层时,每提高一层,则每公顷用地可相应增加建筑面积 1000m2左右C5 层增至 9 层可使住宅居住面积密度提高 35%D7 层住宅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分
13、数:1.00)A.B.C.D.40.以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中,( )不符合规范要求。A托儿所 8 班1600m 2 B幼儿园 8 班2400m 2C小学 24 班6000m 2 D中学 30 班14000m 2(分数:1.00)A.B.C.D.41.对于居住区内的六层建筑来说,其供水的最低水头为( )m。A10 B12 C24 D30(分数:1.00)A.B.C.D.42.我国居住用地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居住用地主要是用于( )住宅的建设。A以低层住宅为主 B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C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使用 D以简陋住宅为主(分数:1.00)A.B.C.D.43.衡量一个居住区的居住环境
14、质量,下列( )指标可以体现。A住宅建筑毛密度 B住宅建筑净密度C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D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分数:1.00)A.B.C.D.44.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遵循下列( )原则。I方便居民生活;II配备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设施;III提高容积率和覆盖率,以达到一定的开发效益;IV合理组织居住区的各类交通AI、II、III BII、III、IV CI、II、IV DI、III、IV(分数:1.00)A.B.C.D.45.居住区内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不得超过( )。A5% B8% C10% D11%(分数:1.00)A.B.C.D.46.居住区级主要车行道路宽度为( )m。A3 B4 C7
15、 D9(分数:1.00)A.B.C.D.47.居住区级的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是( )m。A8001000 B500800 C400500 D300450(分数:1.00)A.B.C.D.48.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 )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A1/5 B1/4 C1/3 D1/2(分数:1.00)A.B.C.D.49.居住区内的广场兼停车场场地的适用坡度为( )。A0.3%3.0% B0.2%0.5% C0.3%1.0% D0.5%2.5%(分数:1.00)A.B.C.D.50.居住小区级道路之间相交,其合理转弯半径为( )m。A6 B9 C10 D15(分数:1.
16、00)A.B.C.D.51.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使用面积系数指的是( )。A每套使用面积除以每套建筑面积 B每套使用面积去除每套建筑面积C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总建筑面积 D平均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总建筑面积(分数:1.00)A.B.C.D.52.下列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属于半环式的为( )(见题 52 图)。(分数:1.00)A.B.C.D.53.设某地两幢住宅,前幢住宅北面屋檐高 18m,后幢住宅底层窗台至室外地坪的高度为 1.2m,太阳高角度为 ,两幢房屋之间的日照间距应该为( )。A18/tan B17.1/tan C16.8/tan D15.9/tan (分数:1.00)A.B.C.D.5
17、4.下列居住区的合理规模值的论述中( )是正确的。I合理服务半径为 8001000mII干道合理的间距一般在 6001000m 之间III街道办事处管辖人口一般为 1 万3 万人IV合理规模人口 3 万人,用地规模 3080 公顷AI、III BII、IV CI、II DIII、IV(分数:1.00)A.B.C.D.55.城市居住区规划中“邻里单位(Neighborhood)”规模的确定和控制决定于( )。A小学的位置 B商业中心的位置C机动车道的位置 D公共绿地的位置(分数:1.00)A.B.C.D.56.以下关于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相关因素的表述中( )是错误的。A加大住宅进深,有利于节
18、约用地B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低,而高层的造价更高C层高每降低 10cm,能降低造价 1%,节约用地 2%D多层住宅增加层数,造价就越高(分数:1.00)A.B.C.D.57.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个方面,其计算方法在我国是以( )为主。A公共建筑综合指标 B民用建筑综合指标 C千人指标 D千户指标(分数:1.00)A.B.C.D.58.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不宜大于( ),并应设不小于( )的回车场。A180m,12m12m B120m,12m12mC150m,15m15m D180m,18ml8m(分数:1.00)A.B.C.D.59.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 )
19、,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A5% B8% C10% D12%(分数:1.00)A.B.C.D.60.居住区道路中人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车辆互让处。这个距离是( )。A59m 左右 B100m 左右 C150m 左右 D200m 左右(分数:1.00)A.B.C.D.61.以下关于居住区绿地规划基本要求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A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B重点与一般相结合C点、线、面相结合 D尽可能避开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分数:1.00)A.B.C.D.62.在居住区规划中,下列( )做法是不正确的。A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通行 B小区内外联系道路平直便捷C满足地下工
20、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D满足住宅的日照通风要求(分数:1.00)A.B.C.D.63.下列确定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的因素中,( )是错误的。A所处地理纬度 B所处气候特征 C所处城市规模大小 D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分数:1.00)A.B.C.D.64.居住区内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m。A150 B160 C180 D220(分数:1.00)A.B.C.D.居住区规划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居住区的分级控制规模一般以下列( )为标准。A人口和户数 B建筑规模 C占地规模 D投资规模(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21、5018093)(2002 年版)第 1.0.3 条及表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2.住宅设计一般以下列( )为单位进行。A户型 B套型 C房型 D标准层(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见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1.1 条。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3.住宅户内楼梯,一面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m。A0.75 B0.8 C0.9 D1.0(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见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
22、)第 3.8.3 条。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 0.75m。4.以下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确定因素中,( )不符合规定。A所处地理纬度 B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C所处气候特征 D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II 类地区)(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5.0.2.1 条及表 5.0.2-1,如下表。5.决定住宅间距的主要因素中,下列( )不考虑。A通风、日照 B视线干扰 C消防、抗震 D水文、地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3、)第 5.0.2 条。“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6.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概念中,以下( )说法不正确。A小区级的小游园应与小区级道路相邻B居住区公园与居住区级道路相邻C组团内绿地,如果四面邻组团路,面积再大也只能属组团级的“大绿地”D组团内绿地,如果四面邻组团路,面积达到小区级规模绿地,应成为区级中心绿地(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7.0.4.1 条及表 7.0.4-1。7.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中,不应采用下列( )方式。A居住区内外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居住区 规划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