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深基础(六)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深基础(六)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深基础(六)及答案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业知识-深基础(六)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36,分数:36.00)1.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应取总极限阻力标准值除以( )。 A. 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 s B. 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 p C. 桩侧阻端阻综合抗力分项系数 sp D. 安全系数,一般取 2(分数:1.00)A.B.C.D.2.桩基设计确定桩数和布桩时,下述U /U是正确的。 A. 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B. 相应抗力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C. 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D. (A
2、)+(B)(分数:1.00)A.B.C.D.3.采用扩底桩时,扩底端直径 D 与桩身直径 d 之比,最大不应超过U /U。 A. 2.0 B. 2.5 C. 3.0 D. 3.5(分数:1.00)A.B.C.D.4.下列地基哪些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底灌注桩U /U。 A. 一般黏性土及填土 B. 淤泥及淤泥质土 C. 碎土和碎石土 D.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分数:1.00)A.B.C.D.5.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下述设计原则中U /U不正确。 A. 对于填土场地应先填土、后成桩 B. 对大面积堆载场地,应采取预压措施 C. 对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力求减少摩擦力 D. 对自重湿陷性黄土
3、场地,应加大桩长,使桩端置于非湿陷性土层内(分数:1.00)A.B.C.D.6.进行竖向单桩抗拔静载试验时,下述U /U不能作为终止加载的条件。 A. 桩顶荷载为桩受拉钢筋总极限承载力的 90% B.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变形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 5 倍 C. 累计上拔量超过 100mm D. 桩身发生断裂或裂缝(分数:1.00)A.B.C.D.7.钻孔扩底灌注桩,按成桩方法分类应为U /U。 A. 挤土桩 B. 非挤土桩 C. 部分挤土桩 D. 不一定(分数:1.00)A.B.C.D.8.当桩承受的竖向、水平荷载均较大时称为U /U。 A. 竖向抗压桩 B. 竖向抗拔桩 C. 水平受荷桩
4、D. 复合受荷桩(分数:1.00)A.B.C.D.9.验算桩端持力层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时,下述U /U不正确。 A. 当 sa/d6 时应按群桩基础验算,否则按单桩验算 B. 按群桩验算时,附加应力作用的面积近似取承台底面积 C. 计算附加应力时,应考虑桩侧阻力的影响 D. 应力扩散角应综合考虑持力层的相对厚度及持力层与软弱下卧的模量等确定(分数:1.00)A.B.C.D.10.下列( )类桩属于挤土桩。 A. 锤击沉管灌注桩 B.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 冲孔桩 D. 钻孔桩(分数:1.00)A.B.C.D.11.水平承载力群桩效应与下列U /U无关。 A. 桩的距径比及排列方式 B. 桩与
5、承台的连接形式 C. 承台底及侧面的土的性质 D. 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分数:1.00)A.B.C.D.12.在确定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特别是在桩主要承受水平力时,下述U /U组合是正确的。 A. 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 50mm,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30 倍钢筋直径 B. 对于大直径桩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 100mm,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35 倍钢筋直径 C. 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桩径,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45 倍钢筋直径 D. 柱顶嵌入长度不小于 1.0 倍桩径,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45 倍钢筋直径(分数:1.00)A.B.C.D.13.下列U /U不属
6、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内容。 A. 对桩基进行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向承载力计算 B. 对桩身和承台承载力计算 C. 桩基沉降计算 D.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数:1.00)A.B.C.D.14.由于某些原因使桩周在某一长度内产生负摩阻力,这时,在该长度内,土层的水平面会产生相对于同一标高处的桩身截面的位移(或位移趋势),其方向是U /U。 A. 向上 B. 向下 C. 向上或向下视负摩阻力的大小而定 D. 与桩的侧面成某一角度(分数:1.00)A.B.C.D.15.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灌注混凝土前,对端承桩,孔底沉碴厚度应满足U /U的要求。 A. 50mm B. 100mm
7、 C. 200mm D. 500mm(分数:1.00)A.B.C.D.1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挤土桩的单桩承载力与非挤土桩相比U /U。 A. 来得高 B. 相差不大 C. 来得低 D. 不一定(分数:1.00)A.B.C.D.17.中等直径桩的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不宜小于U /Umm。 A. 20 B. 30 C. 40 D. 50(分数:1.00)A.B.C.D.18.宜考虑承台效应的是U /U。 A. 端承桩 B. 一柱一桩的摩擦桩 C.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好、体型简单的摩擦桩 D. 三角形三桩承台下的桩(分数:1.00)A.B.C.D.19.有关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叙述不正确
8、的是U /U。 A. 甲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试验确定 B. 当地质条件简单时,乙级建筑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C. 对丙级建设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D. 丙级建筑桩基也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标准值(分数:1.00)A.B.C.D.20.摩擦型桩一般以U /U控制成孔深度。 A. 设计桩长 B.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C. 标高 D. 贯入度(分数:1.00)A.B.C.D.21.桩与承台的连接、承台之间的连接宜满足有关要求,下列正确的
9、是U /U。 A.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 150mm,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100mm B. 混凝土桩的桩顶主筋应伸入承台内,其锚固长度不宜小于 30 倍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基不应小于 35 倍主筋直径 C. 桩下单桩宜在桩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当桩柱截面积之比较小(一般小于 2)且桩底剪力和弯矩较小时,可不设连系梁 D. 两桩桩基的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分数:1.00)A.B.C.D.22.桩顶作用有轴向压力的竖直桩,按照桩身截面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桩周摩阻力的方向U /U。 A. 只能向上 B. 可能向上、向下或沿桩身上部向下、下部向上 C. 只能向下
10、 D. 与桩的侧面成某一角度(分数:1.00)A.B.C.D.23.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U /U。 A. C15 B. C20 C. C25 D. C30(分数:1.00)A.B.C.D.24.由U /U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称为群桩基础。 A. 2 根 B. 3 根 C. 4 根 D. 5 根(分数:1.00)A.B.C.D.25.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中遇孤石时应U /U。 A. 采用低锤密击法施工 B. 低锤冲击或间断冲击 C. 回填片石后重新冲孔 D. 采用预爆或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分数:1.00)A.B.C.D.26.对打入同一地基且长度、横截面面积均相同的圆形桩和方形桩而言,下述
11、正确的是U /U。 A. 总端阻力两者相同,总侧摩阻力圆桩大 B. 总侧摩阻力方桩大,单桩承载力圆桩大 C. 总侧摩阻力圆桩大,单桩承载力圆柱小 D. 总端阻力两者相同,单桩承载力方桩大(分数:1.00)A.B.C.D.27.当钻孔桩深度大于U /U时,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 A. 10m B. 20m C. 30m D. 40m(分数:1.00)A.B.C.D.28.关于大直径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准值,下述U /U正确。 A. 大直径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应适当提高 B. 大直径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适当提高 C. 计算大直径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应考虑尺寸效应 D. 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
12、均小于 1.0(分数:1.00)A.B.C.D.29.某建筑桩基设计直径为 800mm,该桩为( )。 A. 小桩 B. 中等直径桩 C. 大直径桩 D. 特大直径桩(分数:1.00)A.B.C.D.30.钢桩沉桩时,下述U /U不正确。 A. 对于钢管桩,沉桩困难时可在管内取土,以助沉桩 B. H 型钢桩沉桩时,锤重不宜大于 4.5t C. 持力层较硬时,H 型钢桩应送桩 D. 沉桩前应探明并清除表层障碍物(分数:1.00)A.B.C.D.31.一般情况下,摩擦型桩的布孔间距宜为U /U。 A. 1214m B. 2035m C. 4060m D. 60m(分数:1.00)A.B.C.D.3
13、2.桩基沉降计算时,下述U /U不正确。 A. 当距径比不大于 6 时,桩基沉降计算应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B. 等效作用面应取桩端平面,其面积为桩群外包络线围成的面积 C. 附加应力应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 D. 应力计算应采用角点法,沉降计算应采用分层总和法(分数:1.00)A.B.C.D.33.大直径桩是指桩径为U /U的桩。 A. 500mm B. 600mm C. 700mm D. 800mm(分数:1.00)A.B.C.D.34.对于软土地区的桩基,下述U /U不正确。 A. 甲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B. 对欠固结土、场地填土、大面积堆载场地应考虑负摩阻
14、力的影响 C. 采用挤土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临近桩基或地下管线的影响 D. 高灵敏度厚层淤泥场地中宜采用密集沉管灌注桩(分数:1.00)A.B.C.D.35.混凝土预制桩强度达到U /U时才能运输。 A. 50% B. 70% C. 90% D. 100%(分数:1.00)A.B.C.D.36.混凝土预制桩接桩时,不宜采用U /U。 A. 焊接 B. 法兰连接 C. 机械快速连接 D. 榫接或铆钉连接(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37.单桩承载力检测包括( )。 A.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B. 单桩竖向抗压动荷载试验 C. 单桩竖向抗拔
15、静载荷试验 D.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分数:2.00)A.B.C.D.38.当桩周产生负摩阻力时,下述U /U不正确。 A.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的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量,中性点处二者相等,中性点以下桩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沉降量 B. 负摩阻力值不应计入桩的荷载中 C. 在地表附近,桩与土的相对位移值最大,因此负摩阻力最大 D. 桩身轴力的最大值不是在桩顶,而是在中性点处(分数:2.00)A.B.C.D.39.正确的预制桩打桩顺序包括U /U。 A. 对于密集桩群应自四周向中间逐排施打 B.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C.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应先浅后深施打 D. 根据桩的
16、规格应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施打(分数:2.00)A.B.C.D.40.消减下拉荷载可采用U /U的方法。 A. 电渗法 B. 套管法 C. 涂层法 D. 扩大端承桩的桩端(分数:2.00)A.B.C.D.41.桩基的主要优点包括U /U。 A. 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B. 穿越液化土层,把荷载传递到下伏稳定不液化土层中 C. 竖向刚度较大,沉降较小 D. 造价较高(分数:2.00)A.B.C.D.4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下述U /U不正确。 A. 井圈顶面不应高于地面 B. 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500mm C. 拆除护壁模板的时间应在护壁灌注后 24h D. 当遇有流动性淤泥时可采用
17、减小护壁高度或降水等措施(分数:2.00)A.B.C.D.43.下述计算桩基础沉降的方法中,U /U不是桩基规范(JGJ 942008)规范中推荐的方法。 A. 半经验实体深基础法 B. 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C. 明德林-盖得斯法 D. 影响圆法(分数:2.00)A.B.C.D.44.下述U /U情况下桩基可能承受拔力。 A. 多年冻土地区桩基 B. 季节性冻土地区桩基 C. 膨胀土地区桩基 D. 软土地区桩基(分数:2.00)A.B.C.D.45.部分挤土桩中包括( )。 A. 混凝土预制桩 B. 钢管桩 C. 沉管灌注桩 D. 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分数:2.00)A.B.C.D.46.关于
18、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下述U /U是正确的。 A. m 值是桩侧土的平均特征参数,与桩无关 B. m 值是桩与土共同作用性状的特征参数,与土的工程性质及桩的刚度有关 C. m 值应通过单桩竖向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规范给出的经验值取用 D. 土体越密实坚硬,m 值相对较大(分数:2.00)A.B.C.D.47.确定单桩水平临界荷载时可采用U /U。(A) (分数:2.00)A.B.C.D.48.关于群桩效应,下述U /U不正确。 A. 群桩效应一般指受群桩影响承载力降低的现象 B. 常规桩距(34d)小群桩(n9)时,黏性土中的群桩效应不明显 C. 黏性土中的大群桩(n9)群桩影响明
19、显,群桩中单桩承载力减小,群桩沉降值增大 D. 对于砂土中的挤土群桩,群桩中基桩的承载力小于相应的单桩承载力(分数:2.00)A.B.C.D.49.关于承台底土的阻力,下述U /U不正确。 A. 端承桩一般不宜计入承台底土的阻力 B. 一般情况下桩数大于 4 时,摩擦桩应考虑承台底土阻力 C. 如桩间土是软土,可不计入承台底土的阻力,因软土承载力较小,在桩基承载中占的比例也较小,可以忽略 D. 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得到挤密,应计入承台底土的阻力(分数:2.00)A.B.C.D.50.采用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下述U /U不正确。 A.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 100mm B. 在黏性土中
20、,护筒埋设深度不得小于 1.0m C. 当泥浆浓度较大时,可不设置导向装置 D. 清孔后,泥浆比重应不小于 1.25 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分数:2.00)A.B.C.D.51.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时,可按U /U标准终止加荷 A. 沉降累计达 10mm 或 6mm B.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5 倍 C.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2 倍,且经 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D. 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分数:2.00)A.B.C.D.52.特殊条件下的桩基一般包括U /U。 A. 软土地区桩基 B. 红黏土地区的桩
21、基 C. 岩溶地区桩基 D. 地震条件下的桩基(分数:2.00)A.B.C.D.53.桩的水平承载力与U /U有关。 A. 桩数及桩的排列方式 B. 桩与承台的连接方式 C. 桩身刚度及配筋率 D. 桩端土的工程性质(分数:2.00)A.B.C.D.54.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锤击法沉桩时,下述U /U不正确。 A. 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贯入度为主 B. 桩端土层较硬时,可以控制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C. 贯入度已达到但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采取截桩措施 D. 对于砂土及碎石桩,应采用射水法沉桩(分数:2.00)A.B.C.D.55.摩擦型桩包括( )。 A. 摩擦桩 B. 端承摩擦桩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专业知识 基础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