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二)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二)及答案解析.doc(1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二)及答案解析(总分:3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6,分数:306.00)1.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对岩土体的性质进行测试,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是不必要的。(A) 保持试样的物质成分及粒度成分 (B) 保持试样所处的位置(C) 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 (D) 保持试样的湿度及应力状态(分数:1.00)A.B.C.D.2.岩石质量指标 RQD 是评价岩石质量的重要参数,在计算岩石质量指标时,( )是不正确的。(A) 钻具直径为 75mm(B) 采用金刚石钻头且使用双层岩芯管(C) 连续取芯钻进(D) 计算各岩层岩芯中长度大于 10cm 岩芯
2、总长度与该岩层厚度的比值(分数:1.00)A.B.C.D.3.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 )因素。(A) 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B) 场地岩土层的厚度(C) 水文地质条件 (D) 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分数:1.00)A.B.C.D.4.存在多年冻土层的地基应划分为( )。(A) 一级地基 (B) 二级地基 (C) 三级地基 (D) 不能确定(分数:1.00)A.B.C.D.5.某一级建筑物(工程)位于简单场地的三级岩质地基上,其勘察等级可划分为( )。(A) 甲级 (B) 乙级
3、(C) 丙级 (D) 丁级(分数:1.00)A.B.C.D.6.某岩石的点荷载试验强度 Is(50)为 1.87MPa,该岩石坚硬程度应为( )。(A) 坚硬岩 (B) 较硬岩 (C) 较软岩 (D) 软岩(分数:1.00)A.B.C.D.7.某岩体的波速比(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的比值)为 0.60,其完整程度为( )(A) 完整 (B) 较完整 (C) 较破碎 (D) 破碎(分数:1.00)A.B.C.D.8.破碎坚硬岩石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应为( )。(A) 类 (B) 类 (C) 类 (D) 类(分数:1.00)A.B.C.D.9.钻探回次进尺为 1.6m,采用 75mm 金刚石
4、钻进,双层岩芯管,采取的岩总长度分别为2.4cm,5.8cm,10.2cm,24.2cm,8.7cm,9.6cm,18.9cm,14.7cm 及碎块状、粉状岩芯,按 RQD 指标该岩石应为( )。(A) 好的 (B) 较好的 (C) 较差的 (D) 差的(分数:1.00)A.B.C.D.10.某岩层平均厚度为 0.8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岩层应为( )。(A) 巨厚层 (B) 厚层 (C) 中厚层 (D) 薄层(分数:1.00)A.B.C.D.11.某土层灼烧失量 Wu为 4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
5、土层应定名为( )。(A) 有机质土 (B) 泥炭质土 (C) 强泥炭质土 (D) 泥炭(分数:1.00)A.B.C.D.12.某土样粒度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其土名应定为( )。粒径区间/mm 200 20020 202 20.5 0.50.25 0.250.075 0.075重量百分含量 3% 12% 21.3% 26.1% 15.4% 11.4% 10.0%(A) 圆砾 (B) 砾砂 (C) 粗砂 (D) 粉土(分数:1.00)A.B.C.D.13.沉积的砂及黏土层呈韵律沉积,砂层平均单层厚 2030cm,黏土层平均单层厚度为
6、 45c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土层应定名为( )。(A) 互层 (B) 夹层 (C) 夹薄层 (D) 单独分层(分数:1.00)A.B.C.D.14.某碎石土中大于 200mm 的颗粒含量为 0.1%,大于 50mm 的含量为 40%,15m 深处土层的触探实测击数为N 63.5=25,N 120=20,该土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规定,其密实程度应为( )。(A) 松散 (B) 稍密 (C) 中密 (D) 密实(分数:1.00)A.B.C.D.15.黏性土层的室内试验指标为含水量 =26%,塑限 p=19,
7、液限 L=35,该土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规定,其状态应为( )。(A) 坚硬 (B) 硬塑 (C) 可塑 (D) 软塑(分数:1.00)A.B.C.D.16.某桥涵地基中黏性土层试验结果为含水量 =26%,塑限 p=19,液限 L=35,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1998)其状态应为( )。(A) 坚硬 (B) 硬塑 (C) 可塑 (D) 软塑(分数:1.00)A.B.C.D.17.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的有关要求,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应定名为(
8、)。(A) 可行性研究勘察 (B) 初步勘察(C) 详细勘察 (D) 施工勘察(分数:1.00)A.B.C.D.18.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初勘阶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一定原则,下列各原则中( )是错误的。(A) 勘察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布置(B)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C) 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D) 在建筑物的轮廓线上及中心点应布置勘探点(分数:1.00)A.B.C.D.19.下列要求是对房屋建筑及构筑物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及进行原位测试的要求,其中错误的是( )。(A) 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1/3(B) 场地主要土
9、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 6 件(组)(C) 当取样条件特别困难且有一定经验时,取样及测试数据可适当减少(D) 对主要受力层内厚度大于 0.5m 的夹层也应取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分数:1.00)A.B.C.D.2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地下洞室详细勘察应采用钻探、物探和测试为主的勘查方法,这时( )是不合适的。(A) 详细查明洞址、洞口、洞室穿越线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B) 初步确定岩体质量等级(围岩类别)(C) 评价洞体和围岩的稳定性(D) 为设计支护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案提供资料(分数:1.00)A.B.C.D.21.地下洞室详细勘察
10、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下列( )不正确。(A) 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 50m(B) 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 68m 交叉布置(C) 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2/3(D) 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 610m(分数:1.00)A.B.C.D.2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岸边工程测定土的抗剪强度选用剪切试验方法时下列( )可不预考虑。(A) 非饱和土在施工期间和竣工以后受水浸成为饱和土的可能性(B) 土的固结状态在施工和竣工后的变化(C) 岸边水位变化及波浪作用对土的状态
11、的影响(D) 挖方卸荷或填方增荷对土性的影响(分数:1.00)A.B.C.D.2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管道工程勘察不应包括( )阶段。(A) 选线勘察 (B) 初步勘察 (C) 详细勘察 (D) 施工勘察(分数:1.00)A.B.C.D.2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管道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对下列( )可不预考虑。(A) 管道线路工程勘探点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宜为 2001000m(B) 勘探孔深度宜为管道埋设深度以下 13m(C)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宜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线上;偏离中线最大不
12、应大于 3m(D)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应大于 200m,最少不应少于 3 个(分数:1.00)A.B.C.D.25.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废弃物处理工程勘察的范围不应包括( )。(A) 堆填场(库区)上游的水量是否充足,水质是否符合要求(B) 堆填场(库区)初期坝相关的管线、隧洞等构筑物和建筑物(C) 堆填场邻近的相关地段(D) 地方建筑材料勘察(分数:1.00)A.B.C.D.2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工业废渣堆场废渣材料加高坝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是错误的。(A) 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
13、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B) 勘探点间距按 100m 布置(C) 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D)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分数:1.00)A.B.C.D.27.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垃圾填埋场勘察的岩土工程评价不宜包括( )。(A) 工程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废弃物堆积体的变形和稳定性(B) 坝基、坝肩、库区和其他有关部位的强度、变形及其与时间的关系(C) 预测水位的变化及其影响(D) 洪水、滑坡、泥石流、岩溶、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影响(分数:1.00)A.B.C.D.28.核电厂的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14、2001)(2009 版),不应包括下列阶段( )。(A) 初步设计 (B) 详细设计 (C) 施工图设计 (D) 工程建造(分数:1.00)A.B.C.D.29.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核电厂初步设计勘察的下列四个地段中,( )是相对最不重要的。(A) 核岛 (B) 常规岛 (C) 附属建筑 (D) 水工建筑(分数:1.00)A.B.C.D.30.边坡工程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勘察时,可不包括下列( )阶段。(A) 可行性研究勘察 (B) 初步勘察(C) 详细勘察 (D) 施工勘察(分数:1.00)A.B.C.D
15、.3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边坡工程勘探及取样工作,不正确的是( )。(A)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B) 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C) 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 25m(D) 对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且土层和岩层中均不应少于 6 件(分数:1.00)A.B.C.D.3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于新设计的一般工程边坡,其稳定性系数 Fs应为( )。(A) 1.301.50 (B) 1.151.30 (C) 1.051.15 (D) 1.101.25(分数:1.00)A.B.C.D.3
16、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在基坑工程的勘察中,不正确的是( )。(A) 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 23 倍(B) 勘察的平面范围包括全部开挖边界内的范围(C) 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D) 复杂场地进行地下水治理时,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分数:1.00)A.B.C.D.3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在对桩基础进行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错误的是( )。(A) 端承桩勘探点距宜为 1224m(B) 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 12m(C)
17、摩擦桩勘探点距宜为 2035m(D) 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分数:1.00)A.B.C.D.35.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甲级建筑物和缺乏经验地区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错误的是( )。(A) 应建议作静载试验,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工程桩数量的 1%(B) 每个场地的试桩数不宜少于 6 个(C) 对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桩应建议进行桩的水平荷载试验(D) 对承受上拔力的桩,应建议进行抗拔试验(分数:1.00)A.B.C.D.3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岩溶进行勘察时,不正确的是
18、( )。(A) 可行性勘察应查明岩溶、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B)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C) 详细勘察应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治理提出建议(D) 施工勘察应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分数:1.00)A.B.C.D.37.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岩溶场地存在( )情况时,可不判定为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的不利地段。(A) 浅层洞体或溶洞群、洞径大、且不稳定的地段(B) 有埋藏的漏斗、槽谷等,并覆盖有软弱土体的地段(C) 土洞或塌陷零星发育且埋藏较深的地段(D) 岩溶水排泄不畅,可
19、能暂时淹没的地段(分数:1.00)A.B.C.D.38.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当地基属于( )条件时,可不考虑岩溶稳定的影响。(A) 条基底面以下土层较厚,大于基础宽度的 3 倍(B) 基础底面至洞顶厚度较小,小于 3 倍基础宽度,洞隙被密实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C) 级岩体,顶板厚度大于 1/2 洞跨(D) 直径或宽度小于基础宽度的竖向洞隙(分数:1.00)A.B.C.D.39.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之规定,滑坡勘察时下列对土的强度试验要求中错误的是( )。(A) 采用室内野外滑动面
20、重合剪,求出残余状态 C、 值(B) 对滑带土宜做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剪试验,求出残余状态 C、 值(C) 剪切试验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似的方法(D) 对大挖方段的高边坡设计时,应采用反分析方法验算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分数:1.00)A.B.C.D.4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下列对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 )是不合适的。(A) 规模较大的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应绕避(B) 规模较大的破坏后果严重的,应对危岩进行加固处理,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C) 规模较小的可作为工程场地(D) 规模较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在有经验地区,对
21、不稳定危岩可不采取治理措施(分数:1.00)A.B.C.D.4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泥石流勘察时,不正确的是( )。(A) 泥石流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B) 泥石流勘察必须详细查明其堆积物的各土层厚度及物理力学参数值(C) 泥石流勘察应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为主(D) 测绘比例尺对全流域宜采用 1:50000;对中下游可采用 1:20001:10000(分数:1.00)A.B.C.D.4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泥石流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中,下述说法( )是不正确的。(A) 1类和 1类泥
22、石流沟谷不宜作为建筑场地,各类线路宜避开(B) 2类和 2类泥石流沟谷的上、中、下游必须经治理后方可作为工程场地(C) 3类和 3类泥石流沟谷可在堆积区作为工程场地(D) 当上游弃渣量大量增加时,应判定产生新泥流的可能性(分数:1.00)A.B.C.D.4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采空区的下列( )不宜作为建筑场地。(A) 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连续变形的地段(B) 地表移动活跃的地段(C) 倾角大于 45的厚矿层露头地段(D) 地表水平变形大于 0.6mm/m 的地段(分数:1.00)A.B.C.D.4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3、(2009 版),地面沉降的原因是( )。(A) 黄土的湿陷(B) 厚层软土的自重固结(C) 地下水位下降,有效应力增加(D) 承压水头下降(分数:1.00)A.B.C.D.45.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采取的下列治理方案,( )是不合理的。(A)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调整开采层次(B) 当地面沉降发展剧烈时应彻底停止开采地下水、改用其他水源(C) 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和回灌(D) 限制工程建设中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分数:1.00)A.B.C.D.46.对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设计的工程,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
24、12001)(2009 版),下列( )不是必需的。(A) 土层剖面 (B) 覆盖层厚度 (C) 剪切坡速 (D) 动三轴参数(分数:1.00)A.B.C.D.47.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对地震液化进行进一步判别时,下列( )是错误的。(A) 为判别液化,勘探孔深度应大于 20m(B) 为判别液化,勘探点数不应少于 3 个(C) 一般情况下,判别应在地面以下 15m 的范围内进行(D) 对桩基及基础埋深大于 5m 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宜加深至 20m(分数:1.00)A.B.C.D.48.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专业知识 岩土 勘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