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9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9及答案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拟在河边建一工厂,该厂将以 2.56m3/s 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久性物质)的浓度为1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 0.61m/s,平均河宽为 12.5m,平均水深为 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 400mg/L,该工厂的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浓度是_mg/L。 A.503.4 B.692.3 C.803.4 D.705.6(分数:2.00)A.B.C.D.2.某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 Qh=0.25m3/s,苯酚浓
2、度为 ch=40mg/L,河流流量 Qp=6.5m3/s,流速 vx=0.4m/s,苯酚背景浓度为 cp=0.8mg/L,苯酚的降解系数 K=0.25d-1,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下游 15km 处的苯酚浓度是_mg/L。 A.1.89 B.3.03 C.5.47 D.2.02(分数:2.00)A.B.C.D.3.一均匀稳态河段,河宽 B=100m,平均水深 H=2m,流速 u=0.5m/s,平均底坡 i=0.0005。一个拟建项目以岸边和河中心两种方案排放污水的完全混合距离分别是_。 A.26374.7m,6593.7m B.17394.7m,7903.6m C.6593.7m,2637
3、4.7m D.27875.3m,6694.8m(分数:2.00)A.B.C.D.4.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河流,其排放口下游临界氧亏点断面溶解氧浓度 CA与排放口断面的溶解氧浓度 CO相比,_。 A.CAC O B.CAC O C.CA=CO D.不能确定高低(分数:2.00)A.B.C.D.5.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流充分混合段,对排入河流的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水质预测最适宜采用_。 A.河流一维水质模式 B.河流平面二维水质模式 C.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D.河流 S-P 模式(分数:2.00)A.B.C.D.6.流域 3 个相邻城市向同一河流干流排放某种难降解污染物,干流功能区目标(类别及限
4、值)分布如下图所示:(分数:2.00)A.B.C.D.7.湖库水体营养状况指数(TSI)评价法通常采用三个关联指标_。 A.透明度、总氮、叶绿素 B.透明度、总磷、叶绿素 C.总氮、总磷、叶绿素 D.总氮、总磷、透明度(分数:2.00)A.B.C.D.8.潮汐河流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是_,因此,可以用一维模型来描述质量的输移。 A.水平输移 B.垂向输移 C.横向输移 D.混合输移(分数:2.00)A.B.C.D.9.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_进行预测。 A.解析法 B.数值法 C.回归分析 D.趋势外推(分数:2.00)A.B.C.D.10.
5、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一级评价应采用_进行预测。 A.均衡法 B.数值法或解析法 C.回归分析 D.数值法(分数:2.00)A.B.C.D.1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适宜进行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的预测方法是_。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分数:2.00)A.B.C.D.1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应用_可以给出在各种参数值的情况下渗流区中任何一点上的水位(水头)值。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分数:2.00)A.B.C.D.13.
6、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拟合观测资料以求得水动力弥散系数。_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分数:2.00)A.B.C.D.14.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解决许多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可以预测各种开采方案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即预测各种条件下的地下水状态。_ A数值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回归分析(分数:2.00)A.B.C.D.15.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经验公式 (分数:2.00)A.B.C.D.16.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7、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属于集中参数方法,适宜进行_评价。 A.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量 B.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C.区域或流域地下水位变化量 D.区域或流域地下水水质变化量(分数:2.00)A.B.C.D.17.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的均衡期的选择一般选用_。 A.5 年、10 年或 20 年 B.5 年、15 年或 30 年 C.5 年、20 年或 40 年 D.5 年、30 年或 60 年(分数:2.00)A.B.C.D.18.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可采用_进行评价。 A.综合指数法 B.地下水量均衡
8、法 C.标准指数法 D.平均加权法(分数:2.00)A.B.C.D.19.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类建设项目评价其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时,可采用_进行评价。 A.标准指数法 B.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的方法 C.地下水量均衡法 D.平均加权法(分数:2.00)A.B.C.D.20.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_进行评价。 A.地下水流解析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D.据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变化幅度、水质及岩性等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分数:2.00)A.B.C.D.2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
9、境,对土壤盐渍化,在影响预测与评价时可采用_进行评价。 A.地下水流解析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D.据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变化幅度、水质及岩性等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分数:2.00)A.B.C.D.22.重金属经过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中的重金属元素首先发生_。 A.吸附作用 B.络合作用 C.氧化作用 D.离子交换作用(分数:2.00)A.B.C.D.23.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途径为_。 A.污染源表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犁底层土壤地下含水层 B.污染源表层土壤地下含水层犁底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 C.污染源表层土壤犁底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地下含水层 D.污染
10、源表层土壤犁底层土壤地下含水层下包气带土壤(分数:2.00)A.B.C.D.24.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属_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分数:2.00)A.B.C.D.25.废水渠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属_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分数:2.00)A.B.C.D.26.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属_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分数:2.00)A.B.C.D.27.污染物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属_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11、 C.越流型 D.经流型(分数:2.00)A.B.C.D.28.某工厂内有 4 种机器,声压级分别是 84dB、82dB、86dB、89dB,它们同时运行时的声压级是_dB。 A.94 B.92 C.95 D.98(分数:2.00)A.B.C.D.29.室内吊扇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 p=0.002Pa;电冰箱单独开动时声压级是 46dB,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是_dB。 A.41 B.61 C.47 D.48(分数:2.00)A.B.C.D.30.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 73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室内声压级为72dB,另一声源的声压级是_dB。 A.62 B.
12、67 C.78 D.66(分数:2.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3,分数:46.00)3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预测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_。 A.参数识别 B.模型验证 C.适用条件判断 D.地质条件判断(分数:2.00)A.B.C.D.3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采用解析模型预测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时,一般应满足_。 A.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变化较大 B.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有明显的影响 C.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D.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不变或变化很小(分数:2.00)A.B.C.
13、D.33.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采用类比预测分析法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_。 A.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B.二者的环境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C.二者的敏感保护目标相似 D.二者的工程特征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分数:2.00)A.B.C.D.34.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用经验数值确定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是根据_进行判定。 A.污染物渗透系数 B.包气带的岩性 C.潜水厚度或承压水厚度 D.涌水量(分数:2.00)A.B.C.D.35.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流解析法的适用条件是_。 A.含水层几何形状规则
14、B.方程式简单 C.边界条件单一 D.边界条件复杂(分数:2.00)A.B.C.D.36.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主要以_存在,而且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都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A.挥发态 B.自由态 C.溶解态 D.固态(分数:2.00)A.B.C.D.37.重金属在包气带中也存在迁移的过程,迁移形式主要是_。 A.物理迁移 B.化学迁移 C.生物迁移 D.自然迁移(分数:2.00)A.B.C.D.38.为分析拟建项目对地下潜水层的污染,应关注_。 A.污染途径 B.选址合理性 C.包气带特性 D.防渗措施(分数:2.00)A.B.C.D.39.渗透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_ A.粒度成分 B.颗粒排
15、列 C.流体的黏滞性 D.颗粒形状(分数:2.00)A.B.C.D.40.地下水的污染途径类型有_。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分数:2.00)A.B.C.D.41.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措施有_。 A.防止土壤污染 B.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C.严禁用渗井排放污水 D.合理选择废物堆放场所 E.固体废物堆放场底应做防渗处理(分数:2.00)A.B.C.D.E.42.下列哪些措施可以防止污染地下水?_ A.限制地下水开采 B.建立卫生防护带 C.进行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 D.减少“三废”排放量 E.利用工程措施预防(分数:2.00)A.B.C.D.E.43.
16、地下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有_。 A.地下水分层开采 B.划定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 C.工程防渗措施 D.合理规划布局 E.改进生产工艺(分数:2.00)A.B.C.D.E.44.地下水污染物的清除与阻隔措施有_。 A.地下水分层开采 B.屏蔽法 C.抽出处理法 D.地下反应墙(分数:2.00)A.B.C.D.45.在声环境预测过程中遇到的声源往往是复杂的,需根据_把声源简化成点声源、或线声源、或面声源。 A.声源的地理位置 B.声源的性质 C.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 D.设备的型号、种类(分数:2.00)A.B.C.D.46.在下列_情况下,声源可当做点声源处理。 A.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
17、本身尺寸小得多时 B.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 2 倍时 C.声波波长远远小于声源几何尺寸 D.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分数:2.00)A.B.C.D.47.对于等声级线图绘制,正确的说法是_。 A.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 5dB B.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 10dB C.对于 Leq,最低可画到 35dB,最高可画到 75dB 的等声级线 D.对于 WECPNL,一般应有 70dB、75dB、80dB、85dB 的等值线 E.对于 Leq,一般需对应项目所涉及的声环境功能区的昼夜间标准值要求(分数:2.00)A.B.C.D.E.48.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
18、列_不属于生态影响二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地表水系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C.植被类型图 D.生态监测布点图 E.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数:2.00)A.B.C.D.E.49.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_不属于生态影响三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C.工程平面图 D.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E.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分数:2.00)A.B.C.D.E.50.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_属于生态影响各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
19、示意图 C.工程平面图 D.地表水系图 E.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数:2.00)A.B.C.D.E.5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_属于生态影响一级评价中的推荐图件。 A.生态监测布点图 B.水文地质图 C.地表水系图 D.植被类型图 E.动植物资源分布图(分数:2.00)A.B.C.D.E.5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_属于生态影响二级评价中的推荐图件。 A.土地利用现状图 B.植被类型图 C.地表水系图 D.生态功能分区图 E.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分数:2.00)A.B.C.D.E.53.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_属于生态影响一、二级评价中的基
20、本图件。 A.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 B.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C.生态监测布点图 D.地表水系图 E.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分数:2.00)A.B.C.D.E.(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9 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拟在河边建一工厂,该厂将以 2.56m3/s 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久性物质)的浓度为1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 0.61m/s,平均河宽为 12.5m,平均水深为 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 400mg/L,该工厂的废水排入河
21、流后,污染物浓度是_mg/L。 A.503.4 B.692.3 C.803.4 D.705.6(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1)计算河流流量。Qp=vWh=0.6112.50.58=4.42(m3/s)Cp=400(mg/L),c h=1500(mg/L),Q h=2.56(m3/s)(2)据完全混合模式计算混合后的浓度。*2.某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 Qh=0.25m3/s,苯酚浓度为 ch=40mg/L,河流流量 Qp=6.5m3/s,流速 vx=0.4m/s,苯酚背景浓度为 cp=0.8mg/L,苯酚的降解系数 K=0.25d-1,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
22、下游 15km 处的苯酚浓度是_mg/L。 A.1.89 B.3.03 C.5.47 D.2.02(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1)计算排放点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2)计算下游 15km 处的苯酚浓度。*(3)两点说明:d -1是 K 单位。苯酚是非持久性污染物,可套用河流一维模式。3.一均匀稳态河段,河宽 B=100m,平均水深 H=2m,流速 u=0.5m/s,平均底坡 i=0.0005。一个拟建项目以岸边和河中心两种方案排放污水的完全混合距离分别是_。 A.26374.7m,6593.7m B.17394.7m,7903.6m C.6593.7m,26374.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方法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