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复习笔记.pdf
《比较教育学复习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教育学复习笔记.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 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结识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的作用:作为一门科学, 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可以洗去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研究已具有世界规模,开展这方面研究,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作为一门课程,使学生能更好的从事相关工作。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原则 :求是性、实践性、系统性、过程性、全面性 比较教育学研究类别: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调
2、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 国外比较教育学发展阶段及特征 : 第一阶段( 19 世纪)倡导阶段,方法特征:访问与借鉴。法朱利安第一给出概念, 1817 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于初步意见法库森美贺拉斯 .曼等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作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本世纪上半叶)形成阶段,方法特征:因素分析。美康德尔、英汉斯、德施奈德是著名代表人物。英 .萨德勒是先驱。 第三阶段(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蓬勃发展阶段 ,方法特征:综合研究。此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方法及理论多种多样,成果大量增加。 中国教育 教育行政上: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高等教育道路曲折,一方面,取得很大
3、发展,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比较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另一方面,在确定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学习外国高等教育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偏差和摇摆不定的情况,高等学校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专业划分过细,课程内容陈旧、办学效率低、经费投入不足等,在体制改革方面与预期 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特点: 1.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3.体现改革精神,积极探索与社主市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和机制。 问题: 1.国民受教育总体水平较低; 2。教育
4、体制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主市经和面向 21世纪的需要; 3.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4.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体制还未很好建立起来; 5 高等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不合理,专业划分过细、重复设置,办学效益有待提高; 6.教育投入不 足,教师待遇水平较低,影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对策:(政策落实) 1.认真落实“两基”的重中之重地位,确保“两基”任务按期完成; 2.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稳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层次; 3.调整高等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4.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机制;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有目的有计划的改善办学条件;7.保证教
5、育投入,提高投资效益; 8.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独督导评估工作; 9.加强规划后续工作。 印度教育 印度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伊斯兰教育)、近代教育(英属印度教育)、独立后印度 教育(新印度教育) 印度现行教育制度:教育行政上由中央、邦两级,以邦一级为主; 1968 年推行“ 10+2+3”学制,十年普教,包括八年初等教育阶段和两年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两年高级中等阶段,分学术轨和职业轨;三年高等教育第一级学位阶段,即本科教育。 特点: 1.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学制,成为印度教育发展的首要特点; 2.与全国统一学制相适应,在初等教育和初中阶段要求具有共同的学习计划,此成为普通
6、教育课程; 3.印度虽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完善学校类型,但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发展不平衡。 高等教育改革:重点是提高教育 质量 1.大力发展自治学院; 2.成立学术人员学院; 3、成立鉴定委员会以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等。 日本教育 现代日本教育发端于 1868 明治维新, 1872 颁布学制是日本现代教育开始的标志。以二战为分界线,可分为两个阶段, 1872学制到二战结束;战后至今的发展和改革。三次改革:明治维新改革、战后初期改革、 80 年代以来的改革。 教育行政上:战前:极端的中央集权制;战后:地方分权,形成国家领导下的文省部和地方教委相结合的均衡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教育结构:由学校教
7、育和社会教育结构学制: 6334 制,由国立、公立和私 立构成。教育普及度高, 基础教育在世界享有盛名 , 企业内教育独树一帜, 终身学习体制的建立走在国际前列。 特点: 1.在地源和文化传统层面属于东方教育形态,但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因而教育具有很强的东西方混合性; 2.系统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各种教育形式兼备,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完备; 3、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 最具根本性的教育法主要有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文部省设置法 高等教育从战争废墟中崛起,经历了改造旧制大学、增加高校数量和提高高教质量三个阶段。 问题: 1.偏重学历的社会
8、风潮、应试教育和过度的考试竞争是个严重问题; 2.学校教育划一和僵化,缺乏灵活性; 3.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平不高,忽视基础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其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对策:基础方面:改革内容和方法;加强道德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生指导和毕业出路指导;提高教师素质;改进学校管理高中阶段:扩大选修;学制实行多样化和弹性化;创设高中生国外留学制度;改革高中入学选拔方法;创设综合学科改革发展职业教育高教改革:1.提 高教育灵活性 2.加强大学的教学研究强化教学功能、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院教育的灵活性 3.发展终身学习建立“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开发广泛多样的学习机会、改变传统观念 法国教育 学前教育
9、发达。 小学和初中实行单轨制,高中分科细,学制分别为 5、 4、 3.。教师主要有每个学区的大学师范学院培养。大学分成三个阶段组织教学,“大学校”办学有特色。 教育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以中央集权为主 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大学校、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大学校:或称精英学校,是法国对通过入学考试来录取学生的高等院校的总称,用来区别于大学(持有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有时译为高等专业学院。通常入学考试针对大学校预科班毕业生,考试录取率很低。被录取的考生在大学校里学习三到四年。法国大学校也是法国教育不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一种表现。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其专业性更强
10、,更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以培养社会各界精英而闻名于世。在法国及欧洲的就业市场得到了很高认可,被成为法国的精英教育。种类:工程师大学校、贸易管理类等。 学前教育:不是强迫的, 免费实施,就近入学;有统一大纲,教养性明确,但具有一定灵活性。发展健康,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搜到的职责最少,为小学教育及儿童以后的成长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问题: 1.教育结构存在明显等级性; 2 教育管理关系尚未理顺; 3 内容和方法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4 教育失败现象严重; 5 教育经费不足; 6 思想认识很难统一 对策: 1 加强立法 2 改善管理 3 提高质量 4 帮助就业 德国教育 19 世纪初,红包领到了教育改
11、革,促使德国双轨制初步形成。 双轨制是指一种组织结构。 教育行政制度:实行各州、专区、市或县的三级管理。学制:仍带有双轨制性质。 各级各类教育完备。实行九年以上的普通义务教育,基础学校与两年制定向阶段相衔接,接着实行彻底分流的教育,设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和将这三种学校和在一起的综合中学。 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种类多,十分发达,被称为第二支柱。中等教育第二阶段,种类多,专业设置广,结构完善,办学形式多样灵活,培养人才效率高,享有良好国际声誉。职业技术教育各州不一,主要类型包括: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专科高中、专科学校。往往把若干类型建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心,以便更好的利用教育
12、资源。办学方面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 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分为学术和非学术两类。 问题:学校教育:由于强调教学的科学化,对许多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提高了,以致不少学生能感到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职教方面:科技飞速发展,企业部门生产要求不断变化,于是产生了目前职教培训跟不上要求的问题;高教方面:由于完全中学毕业生增加,第二培养途径发挥作用,高校入学人数增多,加上德国大学学习期限由学生自定,而大批学生由于就业等原因呆在学校不肯毕业大大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生源的质量有待提高。其大发展使大学传统办学方式不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问题 日益突出。 对策:中小学方面:实行课程现代
13、化改革中等教育方面:改革招生政策,保证生源质量职教方面:增加经费投入,扩充培训位置,增设普教课程高教方面:控制大学学习期限,发展高等专科学校等在保持大学科研地位这一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发展大学职业训练和学术教育双重功能,课程设置与内容相应改革师范教育:加强教育学科教学方法,强化职业化等。 苏俄教育 俄教育体制:实行联邦、共和国主体、地方三级管理体制,各负其责,依法行使职权;学校拥有法律赋予的办学自主权。学制在逐步与西方接轨的前提下,部分保持自身特色。义务教育面线缩短, 中教育类型多样,明确区分普教与职教,教育的差别化倾向明显。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多样化趋势,学位制度日趋完善,但尚未成型。普高教学仍
14、保持偏重工科状态。业余高等教育地位下降。正规的高校后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英国教育【重点】 1870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开始办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立初等学校。 1902 后出现公立中等学校。至二战结束前,英国教育双轨制非常明显,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各成体系,互不相通。 1944 年教育法将公共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并经改组将民办学校纳入公共教育 体系,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60年代是英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中等教育综合化改革风起云涌。 学制:现行公里教育制度由初教、中教、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部分组成 1972 死刑 51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教育学 复习 笔记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