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pdf
《普通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普 通 地质 学 考研 复 习资 料 第一章 绪论 地 质学 的研究 对象 : 地 球;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 质学 的任务 (地 质学的 研究 实践意 义) : 1、 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 2、 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 律,指导人们和这些 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 3、 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地 质学 的研究 内容 : 1、 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 2、 研究岩石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即阐明地壳以及地球的 结构特征,阐
2、明这 些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化规律 ; 3、 研究地球的历史; 4、 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5、 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6、 综合性研究。 地 质作 用: 就是形成和 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 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 力地 质作用 : 主要以 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 包括岩浆作用、 地壳运 动、地震、变质作用。 外 力地 质作用 : 主要以 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 水、 生物因素引起, 包 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 成岩作用。 地 质作 用的特 点: 1、 地质作用具有地区性特点,不同地点出现不同的现象; 2、 地质现象
3、复杂; 3、 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 地 质作 用的研 究方 法 : 1、 观察地质现象; 2、 运用分析、试验手段; 3、 进行理论研究, “将今论古”及“以古论今、论未来”是地质学思维的两大方法论。 第二章 矿 物 元 素: 由同种原子组成 的物质。 同 位素 : 同种元素的原 子具有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原子量, 具有不同原子 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 2 放 射性 同位素 : 有的同 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 会自行放射出能量, 即具有放射性, 称为 放射性同位素。 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称为 稳定同位素。 这一放射能量的过程, 称为 放射性衰变 。 半 衰期
4、: 放射性同位素 都具有固定的衰变速度, 某一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克 拉克 值: 是地壳元素 的丰度, 是化学元素在 一定自然体系 (通常为 地壳) 中的相对平 均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克吨表示。 矿 物: 是自然产出且内 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矿物都属于晶体。 晶 体: 是内部质点(原 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有序排列)的固体。 晶 质矿 物: 是内部质点 有序排列的固体矿物。 非 晶质 矿物: 是内部质 点无序排列的固体矿物。 晶 体结 构: 因晶体内部 质点呈有序排 列而具有的格子结构称为晶体结构。 同 质多
5、 象: 相同化学成 分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 (如温度、 压力等) 下 可以形成不同的晶 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像。 类 质同 象 : 矿物晶体结 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 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矿 物的 主要鉴 别特 征: 1、 矿物的形态:矿物单体形态、矿物集合体形态; 2、 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和条痕; 3、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 4、 矿物的密度、磁性等。 集 合体 : 矿物晶粒的聚 合体称为集合体。 透 明度 : 矿物透过可见 光的能力。 光 泽: 矿物对可见光的 放射能力。 颜
6、 色: 矿物吸收了白光 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表现出来的互补色。 条 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 。 硬 度: 矿物抵抗外力机截 作用的强度。 解 理: 在力的作用下, 矿物晶体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3 断 口: 矿物受外力打击 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节 理: 是岩石中的裂隙 , 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 断裂构造。 劈 理: 变形岩石中能使 岩石易于沿一定方向劈开成无数薄片的面状构造。 线 理: 在岩石标本和露 头规模的小尺度 的透入性的线状构造。 硅 酸盐 矿物: 金属阳离 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 其结构中一个的周围
7、都有四个 氧,形状似四面体,称为 硅氧四面体。 第三章 岩 浆 作用 与 火 成 岩 火 成岩 : 又称岩浆岩 , 它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 64.7% ,它是岩浆冷 凝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 岩 浆作 用 : 是指岩浆的 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岩 浆: 地下高温熔融物 质称为岩浆。 喷 出作 用: 岩浆喷出地 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 岩 浆的 类型 : (一般根 据岩浆的 sio2 含量,对岩浆进行分类) 1. 超基性岩浆中sio2 含量65%。 火山经过连续多次喷发以后,其岩浆房空虚,火山锥体因失去支撑会发生崩塌和陷落; 同时, 后续的喷发活动可将
8、原有火山锥的上部炸毁, 结果均能造成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 的洼地,称为 破 火山 口 ;洼地常积水成湖,称为 火 山口 湖 。 世 界火 山的分 布 : 1. 环太平洋火山带; 2.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3. 洋基火山带; 4. 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侵 入作 用: 深部岩浆向 上运移, 侵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称为 侵 入 作用 。 岩浆在侵 入过程中变冷、 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 侵 入岩 。 侵入岩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 的实体,故又称 侵 入体 。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围岩 。 同 化作 用 : 岩浆熔解围 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4 混 染作
9、用 : 岩浆因同化 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结 晶分 异作用 : 一种成 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 并依 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 鲍 温反 应 系列 : 在岩浆 结晶分异过程中, 矿物是按照两个系列结晶出来的, 一个是连续 系列,另一个是不连续系列 。 在连续反应系列中, 通过反应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 形成在 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 在不连续反应系列中, 通过反应形成既有化学成分差异, 也有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 列矿物; 上述两系列又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
10、列它们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 火 山岩 基本矿 物: 长英 质矿物 (浅色矿物) 和 铁镁质矿物 (暗色矿物) 构成火山岩基本 矿物。 伟 晶岩 : 矿物晶体粗大 且晶形较完好的 长英质火成岩称为伟晶岩。 侵 入岩 的产出 状态 : 即 产状,指其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包括岩墙(岩脉) 、 岩床、岩盆、岩盖、岩基。 火 成岩 的结构 : 火成岩 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火 成岩的结构。 根据矿物晶粒的大小, 火成岩的结构可分为粗粒、 中粒、 细粒; 这些结构 用肉眼均可以识别,统称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者称为 隐晶质结构 。 火 成岩 的构造 :
11、是指火 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大小及相互关系。 有块状构造、 流动 构造、气孔构造、层状构造。 火 成岩 的主要 类型 (火成 岩的 鉴定方 法) : 不同火成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 不同矿物的相对含量、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方面,控制上述差别的基本因素 则是岩浆的成分及冷凝环境; 根据火成岩的sio2 的含量可以把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火成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 成侵入岩。 火成岩的肉眼命名 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与构造。 岩 浆的 形成 : 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以及来自地幔顶部的一部分物质是形成各
12、类岩浆的物质来 源; 高温是使岩石融化的基本因素 , 当温度达到 600 度时有少许物质从岩石中熔出, 800 度时产生酸性成分的熔融物,1300-1350 时产生中性成分的熔融物,1400 度且样品成分 符合要求时可产生基性成分的熔融物; 压力和水分的含量对岩石熔融有很大的控制意义 , 压力是阻碍岩石融化的因素, 压 力增大能提高岩石熔点, 压力降低, 能降低岩 石熔点, 岩石熔化是如有足够的水分参加, 就能够降低岩石熔点,起到与压力相反的作用。 5 分 熔( 部分熔 融) : 岩 石熔化的过程如同岩浆结晶的过程一样是有“分异”的,也就是 分级进行的,同一种岩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熔出不同成分的
13、熔融体,易熔成分现融化, 温度升高到相当程度时, 岩石完全熔化, 且熔 融成分从酸性向基性逐渐发展, 这种分级 熔化的现象称为分熔,它是岩石熔化过程的重要特征。 大 地热 流(热 流) : 地 球内部是热的,内热外流称为大地热流(热流) 。 常 温带 : 地下一定深度 上, 温度常年不变, 其 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致, 此深度称为 常温带。 地 热增 温率 (地 温梯 度) : 常温层一下的温度 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 深度每增加 100m 地 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 。 地下达到一定深度后, 地温梯度减小 ; 深度增加伴随着压力增加, 而压力增加岩石 难于熔化,但岩石在高压下
14、其导热能力增加。地幔中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岩浆层。 地热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对于岩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也是火山作用和岩浆活动空 间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 热成 因: 解释地热的 成因有 重力分异说和放射热说 ; 重力分异认为地球由冷的星际物 质相互吸引聚集而成;放射热说认为地球的内热是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 第四章 外 力 地质 作 用 与 沉 积 岩 沉 积岩 的研究 意义: 沉 积岩占地壳岩石总面积的 7.9%, 它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 在表层 的三大类岩石中,它的面积占 75%,是最常见的岩石;沉积岩中赋存有煤、石油、天然 气以及其它许多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外
15、力地 质作用 : 固体地 球被大气圈、 水圈、 生 物圈所包围,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构成这三 圈的大气、 水、 生物与构成地壳的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 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最终 产物。 科 里奥 利效应 : 北半球 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 南半球的均向左偏, 称 为科里奥利效应,它对大气的运动方向(流水的运动也相同)发生重要影响。 大 气圈 的重要 地质 意义: 1. 大气中的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 2. 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层; 3.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球表面才具有适宜的温度; 4. 风的作用。 引 起外 力地质 作用 的能源 主要是太阳能 、重力 能 、日月引力
16、能。 外 力地 质作用 的类 型: 1. 风化作用; 2. 剥蚀作用; 3. 搬运作用; 6 4. 沉积作用; 5. 固结作用。 固 结成 岩作用 : 使松散 的沉积物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称为固结成岩作用, 包括压固 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矿物生长作用。 分 选性 : 碎屑颗粒粗细 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磨 圆度 (圆度 ) : 碎屑 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磨圆度(圆度) 。 沉 积岩 的结构 : 是指沉 积岩颗粒的性质、 大小、 形态、 及其相互关系 。 主要有碎屑机构 和非碎屑结构。 沉 积构 造: 是指沉积岩 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主 要有 层
17、理、递变层理 、波痕、泥裂、缝合线、 结核、印模(识别岩层层序是否正确)。 第五章 变 质 作用 与 变 质 岩 变 质作 用 :岩石在基本 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发生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 岩石结构与结构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没有足够的 时间,变质作用不会发生或不明显。 变 质与 岩浆作 用异 同 : 岩石变质基本上未发生熔融, 原岩未失去整体性, 如果原岩受热全面熔融变为岩浆 然后与岩浆冷凝结晶成岩,这种新岩石就是火成岩,从原岩是否遭受熔融这一角度看,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界限是清楚 的, 但是, 如果引起变质作用的温度很高, 达到岩石 在该压力
18、下的熔点, 那么变质作用就会转变为岩浆作用, 因此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可以 有发展上的联系。 变 质与 沉积作 用异 同 : 引起变质作用的温度、 压力等因素,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与此相应, 变质作用主要 发生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 而沉积的形成作用与大气、 水、 生物等外因有关, 且发生在 地球 的表层, 这是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基本差别 沉积岩形成的固结成岩作用阶段, 是 在沉积物被埋藏以后发生的, 这也与上覆沉积物的压力和地下的一定温度有关, 变质作 用与固结成岩作用 在受到温度、 压力、 的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不过后者较前者的形 成温度与压力低,深度小。 变 质作 用 温度 : 变质
19、作 用发生 150160 度至 800900 度, 低于这一温度属于固结成岩 作用, 高于这一温度属于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温度的来源主要是地热、 岩浆热、 地壳岩 石断裂。 变 质作 用 压力 : 分为静 压力、流体压力及定向压力。 静压力: 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它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流体压力: 通过循环于岩石空隙中的流体形成的。 定向压力: 是作用于地壳岩石的测向挤压力, 具有方向性 , 且两侧的作用方向相反, 它 7 们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前者称为 挤压力 ,后者称为 剪压力 。 化 学性 流体: 成分以 H2O 、CO2 为主并含有其它一些易挥发、易流动的物质,是
20、活跃的 化学物质,它们积极参预变质作用的各项化学反应,并控制反应过程。 交 代作 用 : 某些成分的 原子、离子、分子从原岩中带出,而另一些成分的原子、离子、 分子从外部带入,从而使岩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发生改变这种作用 称为交代作用。 变 质矿 物: 变质岩常具 有某些特征性矿物, 这些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称为变质矿物。 火成岩和沉积岩的结构通过变质作用可以全部消失或者部分消失,形成变质岩的结 构,变质岩的结构分为 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变 晶结 构: 由矿物重结 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 其中的晶粒称为变晶。 变晶可大 可小,粒径可以均匀(等粒变晶)分布,也可以参差(斑状变晶)分布
21、。 变 余结 构: 变质岩中部 分保留原岩的结构称为变余结构, 如变余砂状结构、 变余斑状结 构。 火成岩和沉积岩的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可以全部消失或者部分消失,形成变质岩的构 造,变质岩的构造分为 变成构造和变余构造。 变 成构 造: 通过变质作 用而形成的构造, 有斑点状构造、 板状构造、 片理状构造、 片麻 状构造、块状构造。 眼 球状 构造 : 具有片麻 状构造的岩石其矿物的颗粒较粗, 其长石特别 粗大, 好似眼球称 为眼球状构造。 变 余构 造: 变质岩中残 留的原岩构造, 由火成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 正变质岩 , 由沉积 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 副变质岩 。 变质 作用的 类型 : 接
22、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接 触变 质作用 : 发生在 火成岩 (主要是侵入岩) 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 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接 触交 代变质 作用 : 是 在温度与化学活动性流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交代作用。 其代表性的变质岩是 矽卡岩 。 区 域变 质作用 : 在广大 范围内发生, 由温度、 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 的变质作 用。 混 合岩 化作用 : 它是变 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 岩石在高温受热发生 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和地下深部分泌出的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 裂隙或片理
23、渗透、 扩散、 贯入, 甚至和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岩石, 这就是混合 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 混合岩 , 变质岩称为 基体 , 熔体和热液称为 脉体 。 动 力变 质作用 : 又称 破裂 变质 作用 , 它的发生 与剪切力引起的断裂活动有关, 在地壳的 表层表现为岩石的破裂, 在地壳的较深部位表现为岩石中矿物颗粒发生塑性变形、 重结 晶以及形成新矿物。 8 第六章 地质年 代 地 质年 代: 地质年代有 两层意义, 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另一是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时间,前者称为 相 对年 代 ,后者称 为 绝 对年 代 。 地 层层 序律
24、: 原始产出 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称为 地层层序律( 称叠置原理) ,它 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生 物层 序律: 是根据化 石来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 不同年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 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 种类的化石, 同时生物的进化是有规律的, 地层年代越新, 含 有的生物越高级这种关系称为生物层序律。 化 石: 埋藏在岩层中的 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标 准化 石 : 对于研究地 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 延续时间 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 切 割律 : 切割者新,被 切割者老;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地质学 考研 复习资料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