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T 184-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pdf
《HJ T 184-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T 184-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184-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 (豆油和豆粕)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Edible vegetable oil industry (Soya-bean oil and Soya-bean cake) (发布稿) 2006-7-3发布 2006-10-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 目 次 前 言. 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定义.1 4 技术要求.2 4.1 指标分级.2 4.2 指标要求.2
2、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5 6 标准的实施.8 I 前 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豆油和豆粕生产)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到五年
3、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考虑到食用植物油工业的特点,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特征工艺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植物油
4、工业(豆油和豆粕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2 大豆 GB 1535 大豆油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8611 油脂业用大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629 6号抽提溶剂油 GB 17602 工业己烷 GB/T 5009.37 食用
5、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14932.2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19541 饲料用大豆粕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HG/T 2569 活性白土 3 定义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污染物产生指标 包括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和气污染物产生指标。水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气污染物产生
6、指标是指废气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气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 2 3.3 浸出制油 指采取溶剂浸出的方法从植物油料如大豆中制取油脂的过程,这个过程得到两大主要产品:脱脂粕和脱胶油。 3.4 油脂精炼 指以脱胶油为原料经脱脂肪酸、脱色、脱臭等工艺制取精制油脂的过程,这个过程得到的产品俗称“色拉油”,即国标一级油。 4 技术要求 4.1 指标分级 本标准将豆油及豆粕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划分为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2 指标要求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生产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食用植物油工业清洁生
7、产指标要求(年平均值)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浸出制油指标,带*指标为油脂精炼指标,下同) 原辅材料的选择 生产豆油的主要原料为大豆,辅助原料为专用溶剂(6号溶剂油或工业己烷)。原辅材料的选择以及使用其它代用品或添加剂时,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GB1352、GB8611、GB1535、GB/T19541、GB16629、GB17602、HG/T2569等),并保证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损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大豆利用率/(%) 98.5 97.5 96.5 溶剂消耗(1)/(kg/t)1.0 2.5 5.0 白土消耗(2)/(kg/t)10.0
8、15.0 20.0 电耗(3)/(kWh/t) 25.0/20.0* 30.0/25.0* 40.0/35.0* 水耗(4)/(kg/t) 500/200* 800/300* 1200/400* 煤耗(标煤)(5)/(kg/t)40.0/30.0* 50.0/40.0* 70.0/50.0* 二、特征工艺指标 3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精炼率*/(%) 98.0 97.0 95.5 出油效率/(%) 98.5 98.0 97.0 出粕率/(%) 79.5 78.5 77.0 豆粕残留溶剂/(%)0.05 0.08 0.10 浸出原油残留溶剂/(%) 0.03 0.05 0.08 三、污染物产
9、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浸出废水产生量(6) /(m3/t) 0.06 0.12 0.18 精炼废水产生量*(7)/(m3/t) 0.2 0.4 0.6 COD产生总量(8) /(kg/t) 0.4/6.0* 1.0/10.0* 2.0/24.0* 浸出尾气残留溶剂浓度/(g/m3) 5 10 30 四、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油脚 全部回收并利用(例如生产粗磷脂产品或掺兑到豆粕中等) 全部回收并利用(例如生产酸化油或粗脂肪酸等产品) 外售给脂肪酸或肥皂等加工厂,未直接排入环境中 皂脚 全部回收并利用(例如生产粗皂粉等) 全部回收并利用(例如生产酸油、脂肪酸或肥皂等产品) 外售给脂肪酸或肥皂等加工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184 2006 清洁 生产 标准 食用植物油 工业 豆油 豆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