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510-201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规程》.pdf
《DB51 T 1510-201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510-201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规程》.pdf(7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510201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规程 2012 - 12 - 20 发布 2013 - 09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5102012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调查范围及内容 . 10 5 主要调查指标 . 10 6 森林经营区划 . 26 7 调查准备 . 28 8 小班调查 . 29 9 小班调查 因子记载 . 31 10 蓄积、 株数实测与抽样控制 39 11 专项调查 40 12 统计与成
2、图 . . 41 13 调查精度 45 14 质量管理 46 15 主要成果 4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统计表 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其他统计表 5 DB51/T 1510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波、黎治福、刘广兵、马茂江、曹昌楷、张文、梁玉喜、方懿。DB51/T 15102012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对象、内容、程序、
3、方法、成果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普查、规划设计调查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37.2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812 林地分类 LY/T 1812 2009 林业地图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资源 forest re sources 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
4、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包括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环境资源、森林生态资源等,是具有再生性的自然资源。 3.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 ent inventory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活动。 3.3 森林调查设计等级 forest mana gement grade 根据林区的经济条件、林
5、种结构、林业经营水平和自然历史等因素,规定森林区划和资源调查细致程度的等级指标。 区划和调查的细致程度和精确程度, 必然影响规划设计和经营活动的细致程度和强度。 3.4 地类 land groups DB51/T 15102012 2 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森林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划分的土地类型。 3.5 林种 forest category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3.6 林权 ownership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 3.7 生态公益林(地) ecological f
6、orest 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的生态、社会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3.8 商品林(地) commercia l forest 以满足经营者经济需求、人类社会对木材、非木材林产品的物质需求为主导功能,以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3.9 公益林(地)界定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forest 以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为依据,在森林分类区划基础上,根据经营者自愿原则,以合同形式现场确定公益林(地)的范围、面积、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权利与
7、责任的管理活动。 3.10 森林分类区划 forest cl assification division 遵循森林具有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目的不同的规律,综合考虑国家和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将一定区域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分别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大类。 3.11 森林经营区划 forest manage ment division 把林地划分为若干层次的森林经营单位,如林区、林班、小班,便于林地定位测量,调查森林状况、立地条件,规划和设计各项营林措施,为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奠定基础。 3.12 林班 compartment 在林场、村庄范围内,将林地划分
8、为若干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区域单位。既是森林资源清查时调查统计与计算的单位,又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时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林地区划单位。区划林班在森林经理调查时进行。为了便于作业,应尽量保持完整的支沟和同一集材系统。 3.13 DB51/T 15102012 3 小班 subcompartment 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要求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地块。划分小班的因子有地类、林种、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龄、疏密度、立地条件、权属等。 3.14 细班 subplot 在小班内作补充区划的细小单位和施业单位。 设置这种不上图的区划单位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林分的林相和林况。 3.1
9、5 林分 stand 林木起源、林相、林木组成、年龄、地位级、疏密度、出材级、林型或林况等内部结构特征相同的森林地段。 3.16 林分调查因子 stand descrip tion factor 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如林木起源、林相、树种组成、年龄、地位级、疏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蓄积量、出材级及林型等。 3.17 林分起源 stand origin 林分生成的方式。按林分起源一般把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另外,飞播方式的林分起源为飞播林。 3.18 林型 stand type 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的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
10、林分总体。 3.19 地位级 site class,lo cality class;quality class 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和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依据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按相同年龄时林分平均高的变动幅度划分为若干个级数,一般分五级,由高到低以、表示。根据既定林分的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即可查定地位级。 3.20 地位指数 site index 以既定树种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为依据划分的林地生产力等级, 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表示。 根据既定林分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 从地位指数表中查得地位指数。 3.21 林相 st
11、orey 林冠层次和林木组成结构的不同而表现的森林外貌。通常以单层林或复层林,优势树种与组成树种DB51/T 15102012 4 的组成比重来说明林相。 3.22 同龄林 evenaged forest 年龄相同或同一龄级的林木所组成的林分。 3.23 异龄林 unevenaged forest 不同年龄或不同龄级的林木所组成的林分。 3.24 树种组成 species c omposition 或称林分组成,以组成林分的各树种的立木材积在林分总蓄积量中所占的比例表示。如果林木未达蓄积起测径阶,以林木株数比例表示。一个树种的蓄积量 比例达90%以上的林分称纯林,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并且各
12、树种的蓄积量比例均达一成以上的林分称混交林。在混交林中,树种组成采用树种组成式表示,由树种名称及树种在林层中所占的成数(树种组成系数)构成,树种组成系数大的树种写在组成式的最前面。树种组成系数用十分法表示。 3.25 优势树种 dominant species 纯林的树种或混交林中树种组成系数最大的树种。 3.26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林分整个林木林冠的投影面积与所占林地总面积的比值,用十分法表示。 3.27 疏密度 stand densi ty,density of stocking 林木对其所占空间利用程度的指标,用单位面积上林木蓄积量,或胸高总断面积对在相同条件下的标准
13、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或胸高总断面积的 十分比表示。林分疏密度为1.0的林分称标准林分,是衡量疏密度的标准。理论上,林分最大的疏密度为1.0。 3.28 标准林分 normal stand 在一定年龄和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所占空间的林分。在单位面积上,它具有最大的胸高总断面积或蓄积量。一般把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3.29 林龄 stand age 通常用林木的平均年龄代表整个林分的年龄,称林分的平均年龄。有时也用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表示,称林分的优势年龄。混交林的平均年龄可用各树种的胸高断面积的加权平均年龄表示。 3.30 DB51/T 15
14、102012 5 林分平均年龄 stand mean age 指全部林木的平均年龄。可用下式求得: +=GgAgAgAgAAnnL332211(1) 式中: A 林分平均年龄 1A 、2A 、3A 、nA 分别为不同树种(或林层)的平均年龄; 1g 、2g 、3g 、ng 分别为不同树种(或林层)的断面积; G 林分断面积总和。 3.31 龄级 age class 林木或林分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按一定年数作为间距划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一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常用的有20年、10年、5年、2年,各龄级期限的中值为该龄级的平均年龄。用罗马数字、表示龄级的大小,数字
15、越大,表示龄级越高、年龄越大。 3.32 龄组 age group 林分或小班根据主伐年龄龄级的不同,划分的年龄组别。通常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五个龄组。亦有将成熟林和过熟林合并称为成过熟林的。 龄组的确定方法是,把到达轮伐期那一龄级和高一龄级的林分叫做成熟林,更大龄级的林分属于过熟林;比成熟林低一个龄级为近熟林;近熟林以下各龄级,一半属中龄林、一半属幼龄林,如果近熟林以下龄级数为奇数时,多数列入幼龄林、少数列入中龄林。 3.33 胸高直径 breasthei ght diameter 胸径 树干离上坡地面1.3m高度称为胸高,胸高位置的树干直径称为胸高直径。 3.34 平
16、均胸径 mean breasthe ight diameter 林分中同一树种起测直径以上所有树木平均断面积对应的胸径。以胸径的平方平均数表示,即各树木胸径平方值的算术平均数所求出的平方根。 如果每株量测记载实际胸径,平均胸径计算公式为: ndDi=2(2) 式中: D平均胸径; DB51/T 15102012 6 2id 各树木胸径平方值之和; n树木总株数。 如果每木检尺按径阶划记,记载各径阶株数,则平均胸径计算公式为: =iiindnD)(2(3) 式中: 2id 各径阶胸径平方值; in 各径阶树木株数。 3.35 径阶 diameter grade,diameter class 为了
17、测量大量林木或原木及数据统计的方便,将直径按照一定间隔分组,并以组中值作为径阶组内的直径测定值,组间的临界值采取上限排外法。例如,所定间隔为1cm,就是用5cm、6cm、7cm等径级值表示直径的大小;如所定间隔为2cm,就是用6cm、8cm、10cm、12cm等径级值表示直径的大小。 3.36 胸高断面积 basal area,crosssecti onal area at breast 根据立木胸高直径算出的胸高处的横断面积。是计算立木材积、林分蓄积量和查定林分疏密度的重要因子。 3.37 树高 tree height 树木全高。立木的根颈至树梢端点间的垂直距离。立木树高可借助测高器间接测定
18、。 3.38 平均高 mean height 林分树木高度的平均值,反映林地生产力高低和求算林分蓄积量的主要因子。通过测定林分各径阶树高平均值,以相应径阶总断面积(或株数)为权重所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或通过树高曲线法求出,查平均胸径对应的树高。粗略测定时以35株接近林分平均直径的树木高度取平均值作为林分平均高。混交林、复层林应分别林层、树种测定。 3.39 平均木 average tree 在林分中,胸径、树高、形数与林分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平均形数都相同的立木。 3.40 削度 taper 反映树干上部直径和下部直径相差的程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小的程度称削度。有绝对削
19、度、相对削度和平均削度之分。 3.41 DB51/T 15102012 7 形数 form factor 树木干形指标之一。也是测定立木材积、林木蓄积的测算因子或控制因子。树干实际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比值。比较圆柱体高度为树高、断面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 3.42 胸高形数 breast he ight form factor 以胸高断面积作为比较圆柱体横断面积的形数。胸高形数表达式: hdVhgVVVf23.13.13.14=干干比较干(4) 式中: 3.1f 胸高形数; 干V 树干实际材积; 比较V 比较圆柱体体积; 3.1g 胸高断面积; 3.1d 胸径; h树高。 胸高断面积、
20、树高、胸高形数通称立木材积三要素。立木材积表达式: 3.13.1hfgV = 3.43 实验形数 experimen tal formfactor 树干材积与其胸高处的横断面积为横断面积和其树高加3m为高度的圆柱体体积的比值。 形率 form quotient,form ratio,diameter quotient,girth quotient 树木干形指标之一。树干任何高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的比值。根据形率值的大小,可以反映树干饱满程度。形率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把树干1/2 树高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相比而求得的形率,称标准形率或胸高形率。 3.44 立木蓄积(量)growing stock
21、蓄积量 一定面积森林中现有林木的材积总量。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有时按树种、径级、材种等分别计算。以m3为单位。 3.45 出材率 percent o f merchantable volume 林分中经济材蓄积量与林分蓄积量的百分比,是反映林分质量的因子之一。在森林调查工作中,一般只需要确定经济材出材率等级(简称出材级)。出材级常根据经济材材积占林分蓄积量的百分比等级确定。但为了简化测定工作,也可以根据林分内用材树株数与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等级确定。 DB51/T 15102012 8 3.46 生长量 increment growth 单株树木或林分的直径、断面积、树高、材积等测树因子,随年龄
22、增加而变化的数量。一般分为树木生长量与林分生长量。 3.47 总生长量 total increment 树木自种植至调查时整个时期内生长的总量。如树木在a年时的材积为V a,它即为该年龄时的材积总生长量。 总平均生长量 total mean annual increment 总生长量被树木年龄所除之商。公式为: avasv= (5) 式中: sv 总平均生长量; av 总生长量,即树木在 a年时的材积。 3.48 定期生长量 periodic (annu al) increment 树木的胸径、树高或材积等在某一定期(如5年、10年或20年)内的生长量。若树木现在的材积为Vb,n年前的材积为V
23、 a,则在n年期间的材积定期生长量为V bV a。 3.49 定期平均生长量 periodic mean annual increment 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即一定期(如5年、10年或20年)内平均每年生长的数量。又称年平均生长量。反映林木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生长速度,通常用来比较和评价树木生长快慢。 3.50 连年生长量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树木的胸径、树高或材积等在某一年间的生长量。 3.51 生长率 increment per centage,growth percentage 树木某一定期间的生长量与已有总生长量相比的百分率。 用来说明树木生长过
24、程某一期间的相对速度。生长率计算公式有复利公式、单利公式、普雷斯勒公式,复利式计算的生长率小于单利式,普雷斯勒式是复利式的近似。 3.52 目测调查 inventory ocular estimation 凭借测树经验和简单工具、仪器和数表,对林木、林分和地段的特征或指标进行估测的森林调查方法。主要用于森林经理小班调查、航空目视调查和抽样调查的预备性调查等。 DB51/T 15102012 9 3.53 标准地 standar d plot 林地上,为某种调查研究目的而设置的地块,为了测定林分调查因子,掌握林分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而典型选取的样地。 3.54 每木调查 complete en u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15102012 森林资源 规划 设计 调查 操作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