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478-2012 《草原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pdf
《DB51 T 1478-2012 《草原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478-2012 《草原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4782012 草原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2012 11 - 15 发布 2012 - 12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4782012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调查方法 . . 1 5 调查内容 . . 2 6 气象数据获取 . . 3 7 虫情预测 . . 4 8 虫情预报 . . 5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监测样地登记表 6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虫卵孵化率调查表 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草原毛虫幼虫发育进度调查表 8 附录
2、 D(规范性附录) 草原毛虫幼虫发生密度调查表 9 附录 E(规范 性附录) 草原毛虫化蛹进度调查表 . 10 附录 F(规范 性附录) 草原毛虫羽化进度调查表 . 11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草原毛虫成虫性比及产卵情况调查表 . 12 附录 H(规范 性附录) 草原毛虫天敌调查表 . 13 附录 I(资料 性附录) 草原毛虫龄期特征表 . 14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草原毛虫虫蛹、虫茧性别区分 . 15 DB51/T 1478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录J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
3、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甘孜州草原工作站、阿坝州草原工作站、凉山州草原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东海、周俗、张新跃、谢红旗、阮芳泽、杨廷勇、刘勇、陈涛、严林。DB51/T 14782012 1 草原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原毛虫预测预报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气象数据获取、虫情预测、虫情预报等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原毛虫系统测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 NY/T 1578-2007 草原蝗虫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幼虫 larva 从虫卵孵化至吐丝结茧这一阶段的虫态。 3.2 虫茧 cocoon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 4 调查方法 4.1 固定监测 在草原毛虫常发区设立位置相对固定、能代表当地草原平均状况的监测样地,面积不小于100hm2,且设立后位置不得随意变更,在样地内对草原毛虫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观测,样地特征按附录A进行登记。 4.2 路线调查 在草原毛虫发生区域规划调查线路。线路应穿越区域内主要的地貌单元和草原类型,如垂直变化明显,还应在垂直方向设置调查线路
5、,按照线路对草原毛虫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发育进度、天敌等进行调查。 DB51/T 14782012 2 5 调查内容 5.1 虫茧与虫卵调查 主要调查毛虫虫茧与虫卵的分布、密度、孵化等情况。 5.1.1 调查时间 草原毛虫虫卵调查应在秋季成虫交配后进行。发现成虫出茧飞行开始调查。草原毛虫交配期为2d7d。 5.1.2 虫茧分布与虫卵密度 在发现草原毛虫雄性成虫飞翔的区域设定若干1m2样方,在表土缝隙和草根附近,寻找虫茧,计算虫茧密度,并随机解剖获取的虫茧,统计虫卵数量,计算卵密度。 5.1.3 虫卵孵化率 随机抽取获得的虫卵, 每20个30个一组, 包上纱布放于容器中, 置于室外自然环境的露
6、天草地上,当虫卵孵化结束后,统计纱布中未孵化的卵粒,计算孵化率,将结果记录附录B。 虫卵孵化率按照(1)式进行计算: %100211+=EEEH(1) 式中: H虫卵孵化率, %; E1孵化卵粒数,粒; E2未孵化卵粒数,粒; E1+E2卵粒总数,粒。 5.2 幼虫期调查 5.2.1 1 龄幼虫越冬死亡率 草原毛虫以1龄幼虫越冬,在翌年的春末夏初,选择晴天、无大风、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在样地内设置30个1m2样方,查看虫茧、牧草基部、土壤缝隙、牛粪、石块下面的虫体,累加统计,结合越冬前1龄幼虫数量计算幼虫越冬死亡率。 幼虫越冬死亡率按(2)式进行计算: %100010=WWWM(2) 式中:
7、 M越冬幼虫死亡率, %; W0越冬前 1龄幼虫数,只; W1越冬后 1龄幼虫数,只; 5.2.2 龄期和密度 DB51/T 14782012 3 毛虫幼虫进入2龄开始取食,进行系统调查,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蛹期。每次至少抽取5个代表性样点,每点用1m2样方随机调查,总数不少于100头。根据草原毛虫各龄期的主要特征(附录I)判断幼虫龄期和计算毛虫密度,将结果记录到附录C、D。 5.3 蛹期调查 5.3.1 调查时间 幼虫成熟,进入结茧、前蛹期和化蛹期,开始进行调查。 5.3.2 调查方法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置10个以上的样点,每5天调查一次至羽化盛期。当幼虫全部结茧后,设置1m2样方,调查茧密度
8、,同一样方内的茧可根据大小区分性别,大的茧为雌性,稍小的茧为雄性,或者根据蛹的形状描述(附录J)进行区分。 5.3.3 调查内容 将每次调查获取的茧解剖,观察幼虫在茧内的化蛹进度。统计计数,将结果记录到附录E。 5.4 成虫期调查 5.4.1 成虫羽化进度调查 在调查虫茧化蛹进度的同时,观察蛹的变化情况,当开始出现雄成虫时,每隔3d调查一次,在固定样地内设置样方,收集虫茧,根据茧的大小,检查破茧雄成虫和雌成虫茧的钝端破裂情况,分别统计计数,直至羽化盛期,将结果记录到附录F。 5.4.2 雌虫比例及雌虫产卵量 在成虫羽化盛期,在固定样地内设置样方,统计雌雄比例,解剖虫茧调查雌虫产卵情况。每5天调
9、查一次,共调查3次。结果记入到附录G。 5.5 天敌调查 5.5.1 时间 与虫卵、幼虫和成虫调查同时进行。 5.5.2 内容 调查记载样地内的天敌种类、数量及草原毛虫密度,结果记录到附录H。 5.5.3 方法 随机选5个样点。卵捕食类和卵寄生类天敌或微生物调查,在查卵时饲养观察;虫体寄生类天敌结合草原毛虫密度调查时进行解剖检查;捕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采用样方调查法,每点查1m2;两栖类、爬行类采用目测法调查,每点查10m2;鸟类采用目测法调查,每点查1hm2。 6 气象数据获取 DB51/T 14782012 4 6.1 内容 降雨量、空气温湿度。 6.2 获取方式 就近收集当地气象台站数据
10、,固定监测点采用仪器连续记录。 7 虫情预测 7.1 发生期预测 7.1.1 虫卵孵化期 草原毛虫虫卵孵化期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平均气温7.7,相对湿度78%,卵期为8月初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5,相对湿度78%,卵期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温度采用历期法结合期间的天气情况预测。 7.1.2 幼虫三龄盛期 从草原毛虫有 6个龄期,每个龄期历时 9 d 13 d,三龄盛期用历期法结合温度和降雨情况进行预测。 7.1.3 蛹期 草原毛虫蛹期雌雄有差异,雌虫蛹期 9d 10 d,雄虫的蛹期 22 d 26 d。 7.1.4 成虫产卵期 草原毛虫从雌成虫交配后就开始产卵,产卵期一般需 20 d 2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14782012 草原 毛虫 预测 预报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