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283-2011 《鸭病毒肝炎防治技术规范》.pdf
《DB51 T 1283-2011 《鸭病毒肝炎防治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283-2011 《鸭病毒肝炎防治技术规范》.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220 B 41 DB51 备案号:30886-201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2832011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规范 2011- 06 - 27 发布 2011 - 07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283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诊断 1 5 疫情报告 2 6 疫情处理 3 7 预防与控制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鸭肝炎病毒分离与鉴定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接种/保护试验 .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鸭病毒性肝炎鸭(鸡)胚接种/中和试验 .
2、8 DB51/T 1283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B和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于学辉、余 勇、汤 承、岳 华、毛光琼、王泽洲、陈 斌、李金海、李 春、刘瑞英、郭 莉 DB51/T 12832011 1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技术、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措施、控制。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境内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3、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NY 5263 无公害食品肉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13lO/T 61 无公害食品肉鸭生产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农业部 15 号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al hepatitis,DVH 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发病急,
4、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剖检见肝肿大和大量的出血性斑点,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把该病列为动物 B 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 3.2 疫点 指患病鸭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鸭所在的鸭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3.3 疫区 指疫点外延 3Km 范围内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DB51/T 12832011 2 3.4 受威胁区 指疫区外延 5Km 范围内的区域。 4 诊断 4.1 流行特点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发生于鸭,且只引起雏鸭出现症状和死亡
5、,成年鸭即使在病原污染的环境中也不会发病,并且不影响其产蛋率。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发生感染。在野外和舍饲条件下,本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迅速传播给鸭群中的全部易感雏鸭。 鸭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的影响较大。未施行免疫接种计划的鸭场,发病率可高达 100,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 1095。通常情况下,1 周龄以内雏鸭死亡率最高,2 周龄4 周龄的雏鸭次之,4 周龄5 周龄的中雏鸭死亡率较低。 4.2 临床诊断指标 4.2.1 潜伏期为 1d2d,该病流行过程短促,发病和传播快,一经发现,发病率急剧上升,短期内即可达到高峰,死亡常在 4d5d 内发生,随即迅速下降以至停止死亡。
6、 4.2.2 雏鸭发病初精神萎顿、废食、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随后即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踢动,死前头向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两腿伸直向后张开呈特殊姿势。 4.3 病理诊断指标 肝脏肿大、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肾肿胀与充血。 4.4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 4.4.1 病毒分离与鉴定(见附录 A) 4.4.2 血清学诊断 4.4.2.1 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接种/保护试验(见附录 B)。 4.4.2.2 鸭病毒性肝炎鸭(鸡)胚接种/中和试验(见附录 C)。 4.5 结果判定 4.5.1 疑似鸭病毒性肝炎 符合 4.1 和 4.2 或/和 4.3 的
7、,判定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 4.5.2 确诊 疑似病例且符合实验室诊断 4.4.1 和 4.4.2 之一,判定为鸭病毒性肝炎。 5 疫情报告 DB51/T 12832011 3 5.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禽类,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5.2 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6 疫情处理 6.1 发现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疫情时,养殖户应立即将病鸭(场)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6.2 当疫情呈散发
8、时,须对发病鸭群按照 GB 16548 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鸭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受威胁鸭群进行隔离监测。 6.3 当疫情呈暴发时按照以下要求处理 6.3.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6.3.2 封锁 6.3.2.1 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申请报告后,应在 24h 内发布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并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6.3.2.2 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设施。严禁人、禽、车辆的进出和禽类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出入时,须经
9、所在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批准,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出入。 6.3.2.3 疫区:交通要道建立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禽类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 6.3.3 扑杀 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扑杀发病鸭群。 6.3.4 无害化处理 对所有病死鸭、被扑杀鸭及其鸭类产品(包括鸭肉、蛋、精液、羽、绒、内脏、骨、血等)按照GB 16548 进行无害化处理;病鸭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动物疫控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6.3.5 紧急免疫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鸭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6.3.6 消毒
10、对疫点内鸭舍、场地以及所有运载工具、饮水用具等必须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 6.3.7 紧急监测 对疫区、受威胁区内鸭群实施紧急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6.3.8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DB51/T 12832011 4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 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按照 GB 16548 规定,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 6.3.9 封锁令的解除 疫点内所有鸭群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指导下,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最后一只病鸭扑
11、杀 21d 后,经动物疫控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 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6 个月内如未发现新的病例,即可宣布该次疫情被扑灭。 6.3.10 处理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的详细记录,以备检查。 7 预防与控制 7.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并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本病可用严格隔离的办法预防,周龄以下的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易感,故对周龄以内的雏鸭隔离饲养,防止鸭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12832011 病毒 肝炎 防治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