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722-2012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pdf
《DB14 T 722-2012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722-2012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 P66 DB14 山西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722 2012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 2012 - 12 - 31 发布 2013 - 01 - 3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722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一般要求 2 6 入口段照明 3 7 过渡段照明 6 8 中间段照明 7 9 出口段照明 8 10 接近段的减光 . 9 11 应急照明 . 9 12 洞外引道照明 . 9 13 特殊灯光带的设置 10 14 光源与灯具的选用 10 15 调光与控
2、制 11 16 照明供配电与接地 14 17 照明计算 1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光学长隧道的计算方法 . 1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路面简化亮度系数 . 21 参考文献 24 DB14/ T722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聂承凯 、 帖智武 、 马健中 、 王永强 、 梅拥军 、 张明欣 、 朱季萍 、 杨宇峰 、 杨涛 、丁丽 、 崔兰、 朱洪亮 、 孙晋飞 。 DB14/ T72
3、2 2012 1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的一般要求、隧道内各区段照明、接近段减光、应急照明、洞外引道照明、特 殊灯光带的设置、光源与灯具的选用、控制与调光、照明供配电与接地及 照明计算 。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 境内 新建和改建公路隧道照明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666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822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
4、技术条件 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 D7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光学长隧道 隧道入口前 行车道中线上 离地面 1.5m高且距洞口 1倍照明停车视距处设观测点,在该点观测隧道出口,不能完全看到出口的曲线公路短隧道,称为光学长隧道。 4 总则 4.1 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便于维护、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积极 稳妥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合理选取照明计算参数和照明方案。 4.2 公路隧道照明
5、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公路等级、隧道断面、平纵线形、设计交通量、设计时速、路面类型、洞门型式、洞口周围环境 、洞内装饰、隧道通风状况等均有关联,应结合隧道建设总体设计方案综合考虑。 DB14/ T722 2012 2 4.3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隧道照明采用的近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10年的预测交通量,远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20年的预测交通量;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隧道照明采用的近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5年的预测交通量,远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15年的预测交通量。 4.4 隧道照明应遵循统一规划、一次设计的原则。 当公路隧道照明近期设计亮度达到远期设计亮度的60%时,宜按远
6、期设计 方案 一次实施,否则 宜按近期设计 交通量确定的方案 实施,当远期实际交通量达到 预测的远期交通量时,再按远期设计改造。 4.5 应结合光源类型、灯具布置方式、配光方式、控制方式 进行隧道照明方案比较和选择,尽可能选择智能化较高且成熟可靠的方案,使照明系统便于监测和控制。 5 一般要求 5.1 照明设计可按照下列顺序完成 : a) 收集隧道设计有关资料,勘测现场自然环境; b) 初步判定或现场测定洞外亮度、制订洞外减光方案; c) 确定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及出口段的亮度和长度指标; d) 选择光源与灯具,确定照明方式、安装位置和角度; e) 根据确定的公路等级、隧道断面、设计交通量、
7、设计时速、路面类型、洞门型 式、灯具类型等各项参数,计算各段亮度、均匀度等; f) 洞门土建及绿化完工后,对洞外亮度进行实测校核,必要时修正隧道照明设计。 5.2 照明设计需调查的内容 : a) 隧道附近地形、洞口朝向、洞口附近视野情况、植被情况、隧道洞外路段的平纵线形和气象状况等环境条件; b) 道路等级、隧道长度、平纵线形、洞门结构型式、横断面布置、建筑限界、路面类型、墙面装饰等土建结构物的设计方案 ; c) 设计交通量、设计时速、交通组成以及交通组织形式; d) 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烟雾设计浓度等资料; e) 变配电所位置、容量、电源质量等; f) 运营管理方式。 5.3 下列公路隧道可不
8、设置照明设施 : a) 长度 L 100m的公路隧道; b) 100m L 150m之间的非光学长隧道; c) 长度 L 200m且等级在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隧道。 5.4 对于单洞长度小于 200m、需要设置照明设施且远离电力系统的隧道,通过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比较,太阳能供电方案优于市电供电方案时,可考虑选用太阳能供电方案。 5.5 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间的换算关系如无实测资料时,黑色沥青路面可按 15 lx/cd m-2取值;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按 10 lx/cd m-2取值。 5.6 隧道内路面左、右 两侧 2m高范围内的平均亮度,不宜低于路面平均亮度的 60%。 DB14/ T722 20
9、12 3 5.7 隧道内两侧 2m高的墙面宜采用反射率不小于 0.7的墙面材料装饰。 5.8 单向交通隧道照明区段构成可用图 1表示: 图 1 单向交通隧道照明区段构成图 图中: S 接近段起点; A 适应点; P 洞口; D 适应距离; L20(t) 洞外亮度; Lth1、 Lth2 入口段 TH1、 TH2 分段亮度; Ltr1、 Ltr2、 Ltr3 过渡段 TR1、 TR2、 TR3 分段亮度; Lin 中间段亮度; Dth1、 Dth2 入口段 TH1、 TH2 分段长度; Dtr1、 Dtr2、 Dtr3 过渡段 TR1、 TR2、 TR3 分段长度 。 5.9 隧道照明设计文件中
10、应明确计算结果和 相 关的 照明参数取值,明确选用照明光源及灯具的性能指标要求,如光源光衰、色温、显色指数、电源效率、平均寿命、整灯光效、功率因数、防护等级等。 6 入口段照明 6.1 洞外亮度 DB14/ T722 2012 4 6.1.1 洞外亮度 L20(t)是时间 t的函数;隧道照明设计基准洞外亮度 L20(max)应取隧址所处位置 L20(t)可能出现的最大值,设计基准洞外亮度的实测时间应选择在当地夏季天气晴好状况下进行,每日测读 5次 11 次,时距 1h,连续时间不少于 3天。 6.1.2 当隧道照明设计基准洞外亮度不具备实测条件时,设计阶段 宜 按表 1选取。 表 1 基准洞外
11、亮度 L20(max) 单位 为 cd/m2 天空面积百分比 洞口朝向或 洞外环境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40 60 80 100 35% 50% 南洞口 - - 4000 4500 北洞口 - - 5500 6000 25% 南洞口 3000 3500 4000 4500 北洞口 3500 4000 5000 5500 10% 暗环境 2000 2500 3000 3500 亮环境 3000 3500 4000 4500 0% 暗环境 2000 2500 3000 3500 亮环境 2500 3000 3500 4000 注 1: 天空面积百分比指 20视场中天空面积百分比; 注
12、 2: 南洞口指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北洞口指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 注 3: 东洞口与西洞口取用南洞口与北洞口之平均值; 注 4: 暗环境指洞外景物反射率低的环境,如洞口采用削竹式或采用树木、草地绿化时; 注 5: 亮环境指洞外景物发射率高的环境,如洞口采用端墙式时。 6.1.3 当隧道洞门土建及绿化工程完成后,基准洞外亮度 L20(max)应进行补充实测,若实测值与设计值的误差超出 25%时,应调整隧道照明设计,可选用的实测方法有计算查表法、黑度法、环境简图法、数码相机测试法、成像亮度仪 法等。 6.2 照明停车视距 照明停车视距 可 DS按表 2取值。 表 2 照明停车视距 DS 单位 为
13、m 计算行车速度 Vt ( km/h) 纵坡 ( %) -4 -3 -2 -1 0 +1 +2 +3 +4 100 179 173 168 163 158 154 149 145 142 80 112 110 106 103 100 98 95 93 90 60 62 60 58 57 56 55 54 53 52 40 29 28 27 27 26 26 25 25 25 6.3 入口段照明亮度和长度计算 DB14/ T722 2012 5 6.3.1 入口段宜由 TH1、 TH2两个照明段组成,与之对应的亮度 Lth可按式( 1)和式( 2)计算: 1 20 (max)thL k L .(
14、1) 2 2 012thL k L m ax (2) 式中: Lth1 入口段 TH1 亮度计算值, 单位为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 Lth2 入口段 TH2 亮度计算值, 单位为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 k 入口 段亮度折减系数,可按表 3 选取; L20(max) 设计基准洞外亮度, 单位为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 表 3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k 设计交通量 N 辆 /( h 车道 ) k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00 80 60 40 1200 650 0.045 0.035 0.022 0.012 350 180 0.
15、035 0.025 0.015 0.01 注 1: 设计交通量 N 指单洞每车道混合车高峰小时交通量; 注 2: 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内插计算取值。 6.3.2 入口段长度可按式( 3) 计算: 121 1 . 5 1 . 1 5 42 t a n 1 0th th shD D D .(3) 式中: Dth1 入口段 TH1 长度计算值, 单位为 米( m) ; Dth2 入口段 TH2 长度计算值, 单位为 米( m) ; Ds 照明停车视距,按表 2 选取, 单位为 米( m) ; h 洞内净空高度, 单位为 米( m) 。 6.4 入口段照明设计取值 6.4.1 长度 150m L 3
16、00m的非光学长隧道,入口段仅设 TH1照明段,照明设计亮度宜按中间段亮度的 5 倍取值,布置总长度宜按 2Dth1取值。 6.4.2 长 度 300m L 500m的非光学长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亮度 Lth1和 Lth2按式( 1)和式( 2)计 算值的 50分别取值,布置长度 Dth1和 Dth2按式( 3)计算值取值。 6.4.3 长度 100m L 200m的光学长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亮度 Lth1和 Lth2按式( 1)和式( 2)计算值的 50分别取值,布置长度 Dth1和 Dth2按式( 3)计算值取值。 6.4.4 长度 L 200m光学长隧道、长度 L 500m的隧道,入口段
17、照明设计亮度 Lth1和 Lth2按式( 1)和 式( 2)计算值分别取值,布置长度 Dth1和 Dth2按式( 3)计算值取值。 6.5 入口段 灯具布置 DB14/ T722 2012 6 6.5.1 入口段灯具平面布置可采用中间布灯、中偏侧布灯、双侧布灯等形式。 6.5.2 入口段的照明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两部分组成,入口段的基本照明灯具布置方式宜与中间段灯具布置方式一致,加强照明可选用功率较大的灯具。 6.5.3 入口段的加强照明所用灯具,应从洞门建筑顶部以内 10m开始布设,入口段基本灯具可从洞门建筑顶部以内 4m 6m 开始布设。 6.6 入口段照明亮度的折减 两座隧道间行驶时间按
18、设计行车速度计算小于 10s,且通过前一座隧道内的行驶时间大于 30s时,后续隧道的入口段照明设计亮度折减率可按表 4选取。 表 4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 折减率 两隧道之间的行驶时间( s) 2 5 10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的折减率( %) 50 30 25 7 过渡段照明 7.1 过渡段照明亮度和长度计算 7.1.1 过渡段宜由 TR1、 TR2、 TR3 三段组成,各过渡段照明亮度 Ltr可按表 5计算。 表 5 过渡段亮度 Ltr 单位 为 cd/m2 照明段 过渡段 ( TR1) 过渡段 ( TR2) 过渡段 ( TR3) 亮度 Ltr Ltr1=0.3Lth2 Ltr2=0.1Lth
19、2 Ltr3=0.04Lth2 7.1.2 TR1、 TR2、 TR3三个过渡照明段长度 Dtr可按表 6选取。 表 6 过渡段长度 Dtr 单位 为 m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Dtr1 Dtr2 Dtr3 100 106 111 167 80 72 89 133 60 44 67 100 40 26 44 67 7.2 过渡段照明设计取值 7.2.1 长度 150m1200 辆 /( h 车道) 双 向交通 N650 辆 /( h 车道) 单向交通 N 350 辆 /( h 车道) 双向交通 N 180 辆 /( h 车道) 100 6.5 4.0 80 3.5 2.0 60 2
20、.0 1.5 40 1.5 1.5 注:当 350 辆 /( h 车道)单向交通 N 1200 辆 /( h 车道)或 180 辆 /( h 车道)双向交通 N 650 辆 /( h 车道)时,中间段亮度按内插计算选取。 8.2 中间段照明亮度的设计取值 8.2.1 以设计行车速度通过单向交通隧道的行车时间超过 135s时,隧道中间段可分为两个区段,第一个区段为隧道内 30s 行车时间的长 度,中间段设计亮度可按表 7取值,第二个区段设计亮度可按第一个区段的 80%取值,最终亮度不得低于 1.5cd/m2。 8.2.2 当中间段采用隧道 LED灯等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时,中间段设计亮度可按表 7
21、规定值的 80%取值,但最终亮度不 应 低于 1.0cd/m2。 8.2.3 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中间段亮度不 应 低于 2.0cd/m2。 8.3 中间段灯具布置 8.3.1 中间段灯具的平面布置可采用中间布灯、中偏侧布灯、双侧布灯等形式。 8.3.2 隧道中间段处于圆曲线半径在 1000m以下的曲线段内,且采用中偏侧布灯方式时,灯具应靠近曲线外侧布置,布设间距宜为直线段间距的 0.5倍 0.7倍,转弯处的灯具不 应 安装在直线段灯具的延长线上。 DB14/ T722 2012 8 8.3.3 隧道中间段处于圆曲线半径在 1000m以下的曲线段内,且采用两侧布灯方式时,宜采用对称布置。 8.
22、3.4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应不低于表 8所示值。 表 8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 U0 设计交通量 N 辆 /( h 车道 ) U0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0 650 0.4 350 180 0.3 注: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内插计算取值。 8.3.5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应不低于表 9所示值。 表 9 路面中线亮度总均匀度 U1 设计交通量 N 辆 /( h 车 道 ) U1 单 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0 650 0.6 0.7 350 180 0.5 注: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内插计算取值。 8.3.6 灯具布置应满足低于 2.5Hz或高于 15Hz的闪烁频率要求。 8.4 紧急停车带和车
23、(人)行横洞照明 8.4.1 紧急停车带宜采用荧光灯、隧道 LED灯或其他显色指数高的光源,白天紧急停车带内照明亮度应不低于 5cd/m2;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隧道在夜间交通量低于 350辆 /( h 车道 ) 或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隧道在夜间交通量低于 180 辆 /( h 车道 ) 时,紧急停车带内亮度应不低于2.5cd/m2。 8.4.2 车行、人行横洞照明亮度应不低于 2.5cd/m2。 8.5 地下建筑物照明 8.5.1 无人值守的隧道地下变电所、地下风机房内照明灯具应分组控制,且工作区内不少于 30%灯具应 由不间断电源供电;作业面上的照度标准 宜按照 GB 50034一
24、般作业要求的标准取值。 8.5.2 当地下风机房、变电站及其它管理用房需人员长期值班时,应设置 应急 维持时间不小于 60min的专用不间断电源,工作区内照明灯具应分组控制,且工作区内不少于 50%灯具 应 由不间断电源供电;工作区内照度标准值 宜按照 GB 50157有关要求的标准取值。 9 出口段照明 DB14/ T722 2012 9 9.1 出口段照明亮度 的设计取值 9.1.1 单向交通隧道应设置出口段加强照明,隧道内行车时间按设计行车时速计算不超过 135s时,出口段亮度按中间段亮度的 5倍取值,布置长度宜取 60m;隧道内行车时间按设计行车时速计算超过135s时,出口段亮度按中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T7222012 公路 隧道 照明 设计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