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讲 宗 教 改 革 和 启 蒙 运 动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1关于宗教改革的 4个关键点(1)一个核心:信仰得救。(2)两个代表:马丁路德、加尔文。(3)三个观点:“因行称义” 、 “因信称义” 、 “先定论” 。 (4)三大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2关于启蒙运动的 4个关键点(1)一个旗帜:理性主义。(2)两个批判对象:专制主义、教权主义。(3)四个代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4)四个学说:“三权分立” 、 “天赋人权” 、 “人民主权” 、 “社会契约” 。 课题(一) 宗教改革回扣教材知识一、背景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政治 天主教会的腐败,引起
2、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思想 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二、概况1序幕: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2结果: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三、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掩护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的政治运动。四、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五、影响经济上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政治上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思想上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
3、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进补课程知识一、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经济上 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指导思想 肯定人性,反
4、对神性仍以宗教观念为基础,承认神的存在,强调信仰和服从 斗争形式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对宗教的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仍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否定教皇权威,建立新教 3态度群众基础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社会上层开展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 历史作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天主教会,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探究重难知识一、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材料 解读 上图是反映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 ,旁边站着信士,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士,旁
5、边是教皇、红衣主教等,左端被高高翘起。一本圣经就比教士都重,反映了圣经高于教皇和教士,进而体现信仰得救的新教思想,实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史论形成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了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定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4)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
6、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二、宗教改革的影响材料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4展。当时西欧是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世界通史问题 依据材料概括宗教改革的影响。信息获取 材
7、料中三段话分别讲了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的影响,材料信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 “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分别是其核心语句,注意把握其内涵。第一段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前世俗的权力从属于教会,宗教改革后打破了天主教的绝对权威。第二段材料反映了通过宗教改革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段材料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史论形成 宗教改革的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
8、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上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转换知识的角度命题1(2015安徽高考)
9、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5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解析:选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根据图片中线条和符号的集中区域主要在“德意志” “英格兰” “瑞典” “尼德兰” “日内瓦”等国家和地区,可直接选出 B项。图中没有明显体现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A 项排除;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线条不是特别突出,C 项排除;D 项虽起源于英国,但当时欧洲瑞士的日内瓦在工业革命时期不是很突出,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题 后 启 智 宗教改革以复兴古代原始基督教的一些教义为特征。这种复兴表现在两个方
10、面:一是恢复原始教义中所有信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反对具有封建特权性质的教阶制。二是恢复古代原始教义中信徒自身具有得救主动权的思想,使教徒的赎罪得救活动摆脱教会的控制与支配。通过信仰上帝,阅读圣经,普通信徒就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从而接受启示,赎去罪行,成为无罪的人。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2(2017天津高考)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
11、会基础解析:选 D 由材料“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各阶层由于利益不同,其目标也就不同,排除 A项;B 项并非材料中心意思,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强调其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排除 C项。3(2016海南高考)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6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 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解析:选 D 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
12、 ,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 D项;A、B 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 C项错误。 题 后 启 智 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皇的权威,但不主张信仰自由,更不主张废除天主教。宗教信仰是精神解脱和心理需求的产物,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宗教只有融入理性,在尊重多元化存在的同时使宗教不断朝着开明、文明的方向变化,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使宗教不断常在常新,和现代法制与科学相协调。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4(2018江苏高考)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 “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 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
13、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解析:选 C 材料信息反映了 16世纪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其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说明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C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上帝的信仰,且后来的宗教改革仍然强调信仰上帝,A 项错误。欧洲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开始于 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B 项错误。启蒙运动发生于 17、18 世纪,D 项错误。5(2015北京高考)1521 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
14、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解析:选 A 根据题干材料,通过木板画上基督和教皇两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一对比讽刺了当时的教皇特权。在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天主教特别是教皇的神权统治,故答案为 A项。B 项是天主教教皇为敛财而采取的一种手段,C项是天主教教皇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宗教宽容是允许个人选择宗教信仰形式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信息,排除 B、C、D 三项。题 后 启 智 7宗教改革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
15、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而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诸侯(王权)的支持。 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 ”这里的“它”( )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解析:选
16、 C 根据材料“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 “心灵的解放”等说明是宗教改革,故 C项正确。2(2019福州模拟)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解析:选 B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 A项错误;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充分尊重,故 B项正确;新旧教会对立
17、,双方并没有合流,故 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故 D项错误。316 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 ,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8解析:选 D 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 ,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国家的人民思想解放,表明该历史现象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故 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圣经被多种语言翻译,是对罗马教会权威的反对,故
18、A项错误;B 项“直接”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的发展,故 C项错误。4(2019龙岩模拟)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解析:选 B 体制障碍包括宗教、政治等方面,材料只涉及宗教,不能说消除了体制障碍,故 A项错误;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相符,故 B项正确;“根本上消除了”表述绝对化,故 C项错误;直接呼唤与材料中“或间接地”不符,
19、故 D项错误。课题(二) 启蒙运动回扣教材知识一、背景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思想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科技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二、核心:理性。启蒙思想家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三、主张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2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四、代表9代表人物 作品 思想 影响霍布斯(英)利维坦 “社会契约论”对推翻君
20、权神授、封建专制产生深远影响洛克(英)政府论“分权思想”“君主立宪”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法)哲学通信强烈反对天主教会,倡导平等、自由对 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卢梭(法)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是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康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五、影响1思想层面(1)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把人文主义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社会制度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启蒙运动为人类创造了宝贵
21、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2政治层面(1)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2)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
22、依据;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3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10进补课程知识一、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1社会基础:法国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二、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
23、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 ,确立了责任制内阁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 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对法
24、国在 19世纪 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探究重难知识一、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 ,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发展 近代 以来 世界 科技 文艺 宗教 改革 启蒙运动 讲义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