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3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3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3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课时 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1实验原理(1)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2)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开始时由于被滴定的酸(或碱)浓度较大,滴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 pH 的影响不大。当滴定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 0.04 mL)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 pH 突变(如图所示)。提醒 酸碱恰好中和(即滴定终点)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2滴定关键(1)准确
2、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 A)、碱式滴定管(如图 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3)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 mL。试剂性质 滴定管 原因酸性、氧化性 酸式滴定管 酸性、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碱性 碱式滴定管 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24指示剂(1)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 pH石蕊 5.0 红色 5.08.0 紫色 8.0 蓝色甲基橙 3.1 红色 3.14.4 橙色 4.4 黄色酚酞 8.2 无色 8.21
3、0.0 粉红色 10.0 红色(2)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因其颜色变化不明显。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 NaOH 溶液滴定醋酸。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 Na2SO3溶液滴定 KMnO4溶液时,KMnO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5实验操作(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为例)(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
4、标准液的体积。(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 c(NaOH)计算。c(HCl)V(HCl)V(NaOH)6误差分析3误差分析的原理:依据 c(标准) V(标准) c(待测) V(待测),所以 c(待测),因为 c(标准)与 V(待测)已确定,所以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c(标 准 )V(标 准 )V(待 测 )V(标准)的变化,即可分析出结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为例: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洗涤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5、 不变 无影响取液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时有气泡,放出碱液后气泡消失变小 偏低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滴定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碱液颜色无变化变大 偏高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变小 偏低读数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变大 偏高考法精析考法一 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1(2019济南七校联考)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测定某 H2SO4溶液的浓度,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选项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指示剂 滴
6、定管A 碱 酸 石蕊 乙B 酸 碱 酚酞 甲4C 碱 酸 甲基橙 乙D 酸 碱 酚酞 乙解析:选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酸、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或强氧化性溶液,指示剂应选择颜色变化明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另外还要注意在酸碱中和滴定中,无论是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还是待测溶液滴定标准溶液,只要操作正确,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2某学生用 0.150 0 molL1 NaOH 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C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 25.00 mL,注入
7、锥形瓶中,加入酚酞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 23 次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cm 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完成以下填空:(1)滴定时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_F_D(2)操作 F 中应该选择右图中滴定管_(填“甲”或“乙”)。(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意观察_。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4)滴定结果如表所示: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滴定
8、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51 25.00 1.02 21.032 25.00 0.60 20.603 25.00 0.20 20.19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精确至 0.000 1)。(5)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锥形瓶内有液滴溅出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终点时发现气泡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答案:(1)E A B C G (2)乙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0.120 0 molL 1 (5)AD备考方略1图解量器的读数方法
9、(1)平视读数实验室中用量筒、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2)俯视和仰视(如图 b 和图 c)俯视和仰视的误差,要结合具体仪器进行分析,不同的量器的刻度的顺序不同,如量筒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如图 b 当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由于俯视视线向下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凹液面的上侧,读数高于正确的刻度线位置,即读数偏大。如图 c 当用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时,由于仰视视线向上倾斜,寻找切点的位置在液面的下侧,因滴定管刻度标法与量筒不同,这样仰视读数偏大。2滴定终点
10、判断的答题模板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最后一滴 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6颜色变化 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半分钟 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考法二 滴定曲线分析3如图曲线 a 和 b 是盐酸与 NaOH 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1BP 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 a 是盐酸滴定 NaOH 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选 B 根据曲线 a 知,滴定前盐酸的 pH1, c(HCl)0.1 molL
11、1 ,A 错误;P 点表示盐酸与 NaOH 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B 正确;曲线 a 是 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 b 是盐酸滴定 NaOH 溶液的曲线,C 错误;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 错误。4(2016全国卷)298 K 时,在 20.0 mL 0.10 molL1 氨水中滴入 0.10 molL1 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1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 c(NH ) c(Cl )
12、c(H ) c(OH ) 4D N 点处的溶液中 pH12解析:选 D 当恰好完全中和时,生成 NH4Cl,而 NH4Cl 溶液呈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pH 为 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 pH 为 3.14.4,故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A 项错误;当 V(盐酸)20.0 mL 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 B 项错误; M 点时由溶液中电荷守恒知 c(NH ) c(H ) c(Cl ) c(OH ),而溶液呈中性,即 c(H ) c(OH ),则 c(NH ) 4 4 c(Cl ),但 c(NH ) c(Cl )c(H ) c(OH ),C 项错误;该温度下,0.10 molL1 4氨水
13、的电离度为 1.32%,则 c(OH )0.10 molL1 1.32%1.3210 3 molL1 0.01 molL 1 ,故其溶液的 pH12,D 项正确。5室温下,将 1.000 molL1 盐酸逐滴滴入 20.00 mL 1.000 molL1 氨水中。溶液的 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Aa 点由水电离出的 c(H )c(H ) c(OH ) 4解析:选 A a 点 VHCl(aq)0,氨水的 pH1.01014 molL1 ,A 错误;b 点的 VHCl(aq)20 mL,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Cl,据物料守恒可得: c(N
14、H ) c(NH3H2O) c(Cl ), 4B 正确;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NH 3H2O 电离为吸热过程,c 点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热量最多,再加入盐酸后温度降低,主要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的温度,C 正确;据电荷守恒可得: c(NH ) c(H ) c(Cl ) c(OH );溶液的 pH7 时, c(H ) c(OH ), 4则有 c(NH ) c(Cl ),D 正确。 46常温下,用 0.10 molL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浓度均为 0.10 molL1 CH3COOH 溶液和 HCN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和点所示溶液
15、中: c(CH3COOH) c(CN ) c(HCN) c(CH3COO )B醋酸的滴定终点是点C滴定 CH3COOH 过程中不可能出现: c(CH3COOH)c(CH3COO )c(H )c(Na )c(OH )D滴定 HCN 过程中可以用石蕊溶液指示终点解析:选 A 、两点对应的 V(NaOH)10 mL,点溶液为等浓度 HCN 和 NaCN 混合液,据物料守恒可得 2c(Na ) c(HCN) c(CN );点溶液为等浓度 CH3COOH 和 CH3COONa混合液,据物料守恒可得 2c(Na ) c(CH3COOH) c(CH3COO ),从而可得 c(HCN) c(CN ) c(CH
16、3COOH) c(CH3COO ),即 c(CH3COOH) c(CN ) c(HCN) c(CH3COO ),A 正确。NaOH 溶液滴定醋酸时,达到滴定终点生成 CH3COONa,溶液呈碱性,而点溶液 pH7,故醋酸的滴定终点不是点,而应是点,B 错误。滴定 CH3COOH 过程中,若滴加 NaOH 溶液的体积较小,混合液呈酸性,可能出现 c(CH3COOH)c(CH3COO )c(H )c(Na )c(OH ),8C 错误。滴定 HCN 时,达到滴定终点生成 NaCN,溶液呈碱性,应选酚酞溶液作指示剂,石蕊溶液因变色不明显,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D 错误。7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
17、丙三种溶液,甲为 0.1 molL1 的 NaOH 溶液,乙为 0.1 molL1 的 HCl 溶液,丙为 0.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溶液的 pH_。(2)丙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为_(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3)常温下,用水稀释 0.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时,下列各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填序号)。 n(H ) c(H ) c(OH )c(CH3COOH)c(CH3COO )(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 )的大小关系为_。(5)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乙溶液和 20.00 mL 丙溶液,得
18、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甲溶液滴定丙溶液的曲线是_(填“图 1”或“图 2”)曲线。 a_。解析:(1) c(OH )0.1 molL1 ,则 c(H )10 13 molL1 ,pH13。(2)CH 3COOH溶液中存在 CH3COOH 和 H2O 的电离平衡。(3)CH 3COOH 是弱酸,当向 0.1 molL1 的CH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时,CH 3COOH 的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n(H )增大,但是c(H )减小,即增大,减小;设 CH3COOH 在水中的电离常数为 K,则 c(CH3COOH)c(CH3COO ), c(H )减小,而 K 在一定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第八 水溶液 中的 离子 平衡 83 专题研究 酸碱 中和 滴定 及其 拓展 应用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