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讲义(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讲义(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题三十四 宋明理学注 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哲学化阶段的儒学就是“理学” 。辩 理学礼学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以“理”为核心,但不是以“礼”为核心。注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充分体现了其观点。拓 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 “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
2、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1理学 形成的背景(1)政治条件: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需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 逐渐完善,有利于儒学的发展。(2)物质条件: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思想条件: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的局面。北宋儒学家既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代表 哲学观 认识论 道德观二程(程
3、颢、程颐)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天理联系起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非“求科学之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 反省内心就可得 将人心与心外2“心”即“理” 到天理 无物联系起来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将人心与道德联系起来3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心学打破理学
4、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 之风。联 科举制以儒学经典为命题素材,客观上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但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变革。拓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
5、间兴起。 “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了心是万物的本原。联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英雄气节的诗句,流芳百世,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于谦注 颜元在批判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时说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重难点 宋明理学(一 )史 料 探 史 宋 明 理 学 兴 起 的 条 件史料一 城市与生活史料二 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
6、,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摘编自梦粱录卷十八史料三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摘编自李伏清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探
7、究 (1)分析说明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柳宗元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一图片中反映了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空间限制;4史料二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观的变化;史料三中: 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内部存在分歧 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开启宋学新局面(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抓住史料一、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儒学面临的挑战,抓住史料三所获信息从思想角度分析儒学危机。提示 (1)说明
8、: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系统认知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适应唐末以来重建纲常伦理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2宋代
9、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生活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二 )史 料 探 史 程 朱 理 学 与 陆 王 心 学 的 异 同史料
10、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5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提示 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系统认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
11、省达到良知不同点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相同点 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三 )读 图 明 史 宋 明 理 学 对 人 性 的 扼 杀注:上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解读 宋元至明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大幅度增加。(四 )归 纳 总 结 宋 明
12、 理 学 的 特 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 “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6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
13、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天津高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读懂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朱熹的言论实际上是对孟子主张的阐释,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民惟邦本”思想。做对 选 B2(2014全国卷)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
14、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读懂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虽然唐代时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冲击,但儒家的政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体现了其稳固性。做对 选 C3(2014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读懂 朱熹认为“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容易被后天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古代 中国 思想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课题 三十四 宋明理学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