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 单项选择题1. (2019河北邢台月考)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 。材料表明孔子( )A. 没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 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C. 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D. 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2. (2018河南洛阳一模)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
2、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3. (2019河南洛阳联考)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 、阻塞仁义的“邪说” 。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 )A.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 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D. 过于追求实用功利4. (2018福建厦门二模)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B. 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 荀子忠实儒学正宗
3、D. 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5. (2018河南安阳二模)言论者 名句 出处 老子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 基” 老子 管仲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半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孟子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 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 ( )A.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 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 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6. (2019河北衡水中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 “仁政”,墨子倡导“非攻” “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 )A. 创建全新思想体
4、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C.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7. (2019安徽皖南期初)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 )国籍 人物 观点古代希 普罗泰格 人是万物的尺度2拉腊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孟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代中国 荀子 与人善言,暖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A. 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B. 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C. 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D. 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8. (2018河北保定二模)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
5、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9. (2019河北廊坊示范高中联考)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 。这一思想 ( )A.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B. 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C. 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D. 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10. (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
6、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 ( )A. 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 B. 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 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 D. 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11.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 )A. 推动了儒释道融合 B. 革新了选官制度C. 提出家国一体观念 D. 设刺史以察民情12. (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 诗 礼记 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
7、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可法的公正性二、 非选择题313. (2018河北保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材料二 “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
8、是由 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 。1747 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13 分)14. (201
9、9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学制系统图注: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 年 1月 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课、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试题 解析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