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7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7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7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1.2019湖北省黄冈模拟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将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砝码,改变弹簧的弹力,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弹簧末端指针的位置 x,实验得到了弹簧指针位置 x 与小盘中砝码质量 m 关系的图象如图 2 所示,取 g10 m/s 2.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测量如图 1 所示,指针指示的刻度值为_cm(刻度尺单位为:cm);(2)从图 2 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另一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列做法,其
2、中错误的是_A实验中未考虑小盘的重力B刻度尺零刻度线未与弹簧上端对齐C读取指针指示的刻度值时,选择弹簧指针上下运动最快的位置读取D在利用 x m 图线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时舍弃图中曲线部分数据答案:(1)18.00 (2)24 (3)BC解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0.1 cm,故读数为 18.00 cm;(2)由题图可知,图象的斜率为 图象斜率的倒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 k N/m24 N/m;(3)本实验gk 80.49 0.15中可采用图象进行处理,故小盘的重力可以不考虑,A 正确;读数开始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弹簧上端对齐,才能准确测量,B 错误;在读指针的位置时,应让弹簧指针静止之
3、后再读取,C 错误;当超出弹性限度时,图线将变成曲线,不再符合胡克定律,故应舍去,D 正确22019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检测某同学要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值记作 l0,弹簧下端每增加一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示数分别记作2l1、 l2、 l5, g 取 9.8 m/s2.(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测出的 5 个值,其中 l0未记录.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刻度值/cm 3.40 5.10 6.
4、85 8.60 10.30以砝码的数目 n 为纵轴,以弹簧的长度 l 为横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所示坐标纸中作出 n l 图线;(2)根据 n l 图线,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k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根据 n l 图线,可知弹簧的原长 l0_ cm.答案:(1)如图所示 (2)28 (3)1.70(1.651.75 均可)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采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上图所示;(2)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弹簧弹力与伸长量 x 之间的关系图象的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 k 28 F xN/m;(3)图象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弹簧的原长,故由图可知,原长约为 1.70 cm.32
5、019安徽省滁州模拟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由实验得到弹簧伸长量 x 与弹簧受到的拉力 F 的关系如图 a 所示,由图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为_N/m.若要在两根弹簧中选用一根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用制作好的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如图 b 所示,物体重_N.3答案:200 甲 4.0解析:注意该图象中纵坐标为伸长量,横坐标为拉力,斜率的倒数为劲度系数,由此可求出 k 乙 N/m 200 N/m,由于甲的劲度系数小,因此其精度高若要在两根5.0 00.025 0弹簧中选用一根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甲用制
6、作好的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为 4.0 N.42019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 与弹力 F 成正比,即 F kx, k 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 L、横截面积 S 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 k Y ,其中 Y 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SL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 Y 的单位应该是_AN Bm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 Y 的值首先利用刻度尺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 L20.00 cm,利用测量工具a 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 D4
7、.000 mm,那么测量工具 a 应该是_(3)作出橡皮筋受到的拉力 F 与伸长量 x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_ N/m.(4)这种橡皮筋的 Y 值等于_( Y 的数值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1)D (2)螺旋测微器 (3)312.5 (4)510 6 Pa4解析:(1)根据表达式 k Y ,得 Y ,已知 k 的单位是 N/m, L 的单位是 m, S 的单SL kLS位是 m2,所以 Y 的单位是 N/m2,也就是 Pa,D 正确(2)测得橡皮筋的长度 L 用毫米刻度尺,由读数精确到 0.001 mm 可知测量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3)根
8、据F kx 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象求出劲度系数为 k 250.08N/m312.5 N/m.(4)根据 Y ,可得 Y Pa510 6 Pa.kLS kLS 312.50.2 (0.0042 )252019宁夏育才中学调研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记下 O 点的位置,读出两弹簧秤的示数;D按选好的
9、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弹簧秤的拉力 F1和 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E只用一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 F 的图示;F比较力 F和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和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和_答案:(1)C E (2)C 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E 中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 O解析: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序号是C、E;在 C 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而在 E 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10、62019四川省成都七中模拟“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 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和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5(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次实验结果如图丙,图中 和 分别是 F1和 F2与 AO 延长线所成的角度,且 90.保持 F1大小不变,逐渐增大 直到 90,为保证 O 点位置不变,则在此过程中 F2和 的大小应_A F2一直增大, 一直增大B F
11、2先增大后减小, 一直增大C F2一直增大, 先增大后减小D F2先增大后减小,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 F (2)B (3)C解析:(1) F 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通过一弹簧秤沿 AO 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 O 点,使得一弹簧秤的拉力与两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是合力,故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2)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 正确(3)由题意可知:保持结点位置不动,即合力大小方向不变, F1大小不变,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所以由图可知 逐渐变大,即由图中的 1 到 2 再到 3 位置的过程中, F2一直增大,而 先增大
12、后减小,C 正确72019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过程中,他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6(1)关于两次拉伸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保证橡皮条的形变量相同即可B两次拉伸橡皮条后,只需要记录弹簧秤的读数C拉伸橡皮条的过程,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D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细绳的夹角越大越好(2)某次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最后读数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 1 所示
13、,则甲弹簧秤的示数为_N,乙弹簧秤的示数为_N,将测得的数值在如图 2 所示的坐标纸上根据所给的标度,作出两个力的图示(两个力的方向已确定),并从理论上得到两个力的合力 F_N.答案:(1)C (2)2.5 4.0 如图所示 5.0(4.95.1 均可)解析:(1)两次拉伸橡皮条,不仅要保证橡皮条的形变量相同,还要保证将橡皮条与绳的结点拉到同一点,A 错误;两次拉伸橡皮条后,不仅需要记录弹簧秤的读数,还要记录7拉绳的方向,B 错误;拉伸橡皮条的过程,要减小测拉力的误差,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 正确;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细绳的夹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D 错误(2)
14、由于弹簧秤的最小分度值为 0.2 N,因此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2.5 N 和 4.0 N,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得到合力的理论值 F5.0 N.82019甘肃省会宁县一中诊断某物理小组想要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做法是先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的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将指针指示的刻度值记作 L0;弹簧下端挂一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值记作 L2;挂七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值记作 L7.测量记录如下表
15、: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L6 L7刻度值/cm 1.70 3.40 5.10 8.60 10.30 12.10(1)实验中, L3和 L7两个值还没有记录,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指针位置将这两个测量值依次写出:_,_;(2)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三个差值: d1 L4 L06.90 cm, d2 L5 L16.90 cm, d3 L6 L27.00 cm,请你给出第 4 个差值 d4_cm:(3)根据以上差值,可以计算出每增加 50 g 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 L,则 L_;(用 d1、 d2、 d3、 d4表示)(4)计算弹簧
16、的劲度系数 k_N/m.( g 取 9.8 m/s2)答案:(1)6.85 14.05 (2) L7 L3 7.20(3) (4)28d1 d2 d3 d444解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 mm,所以 L36.85 cm, L714.05 cm;(2)根据题意: d4 L7 L314.05 cm6.85 cm7.20 cm;(3)因为d1 L4 L04 L, d2 L5 L14 L, d3 L6 L24 L, d4 L7 L34 L,所以: L;(4)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得 k d1 d2 d3 d444 F L 44 Fd1 d2 d3 d4N/m28 N/m.445010 39.8 6
17、.90 6.90 7.00 7.20 10 2892019广东省深圳中学摸底某实验小组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 O 的正上方 A 处,另一端系绳套 1 和绳套 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 1 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 O 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 1 上,手拉着绳套 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 O处,此时绳套 1 沿 0方向,绳套 2 沿 120方向,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计划 实验 探究 弹簧 弹力 伸长 关系 验证 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