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近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ppt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近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近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板块综合,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内容索引,时空坐标 多维架构,模块融通 中外关联,核心素养 命题渗透,时空坐标 多维架构,一、中国近代史,二、世界近代史,模块融通 中外关联,一、中国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三次机遇 1.第一次 (1)机遇: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2)失去机遇的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独裁统治,辛
2、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模块融通,2.第二次 (1)机遇: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成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2)失去机遇的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3.第三次 (1)机遇: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失去机遇的原因: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产。,二、近
3、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
4、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三、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近代)。伴随着列强侵略,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该阶段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第二阶
5、段: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开放、自由、富有个性;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四阶段: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迅速改变了民众的社会生活。,四、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一、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 2.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方面,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6、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外关联,3.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传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因文化冲突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4.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二、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三、20世纪上半期世界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四、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原因,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
7、7年宪法比较 1.不同特点 (1)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1787年宪法则实行总统制。 (2)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而1787年宪法忽视了人民的权利。 (3)临时约法体现了种族的平等,而1787年宪法则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实践结果 临时约法遭到北洋军阀的破坏,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1787年美国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差异成因:中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美国有着民主的传统,崇尚法制,1787年宪法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临时约法缺乏根基。,核心素养 命题渗透,1.特定时空框架中理解史实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
8、展,一、时空观念,运用1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答案,解析,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指的是欧洲,19世纪初的欧洲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故C项正确;
9、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用特定时空术语对较长时段史实加以说明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制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美国分别独霸中国
10、。,运用2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辛丑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南京条约签订后,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起了这样的作用,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1.对所学内容结论加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打开世界市场连通之路。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1、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打开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二、历史解释,(3)打开殖民掠夺之路。以西、葡、荷、英、法等国为代表,自此西方国家开始对外进行原始、野蛮和血腥的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打开人类思想突变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运用3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
12、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答案,解析,解析 “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与材料“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不符,故A项错误; “积累了原始资本”与材料中“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2.从多个角度说明历史现象成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3、的原因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原因。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缓慢地侵蚀着封建经济的躯体,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其次,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再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
14、,特别是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另外,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三大改造,使小农经济彻底结束。,运用4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说明中国,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 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C.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被列强控制了棉纺织业的命脉,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即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回答其特点即可。,答案,解析,3.史
15、实叙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的曲折发展历程。 (2)规律性认识:“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疯狂进攻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严重危害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0世纪30年代
16、,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运用5 1936年,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派出代表4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以上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民族危机促使国共两党寻求合作 B.西安事变加快了国共两党合作步伐 C.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D.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深入人心,答案,解析,解析 1935年的华北事变之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策略 板块 近代史 部分 综合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