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41-2016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pdf
《CNAS-GL41-2016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AS-GL41-2016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CNAS-GL41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41:2016 第 1 页 共 13 页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前 言 本文件 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制定, 是对 CNAS-CL02: 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 CNAS-CL42:2012
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 有关 临床微生物 检验 程序验证 所做 的 具体 解释和指导 , 供医学 实验室 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 本文件的附录 A和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CNAS-GL41:2016 第 2 页 共 13 页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本指南 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其他 领域 的实验室可参 考使用 。
3、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 一 称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 (以下简称“检验程序”)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 项检验活动。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检验程序验证 4.1 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 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的验证,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
4、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 /卡 /管) 的鉴定 /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 注:已确认的检验程序是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程序,或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或国家、地区法规中规定的程序。 4.2 实验室应 根据分析类型和用途进行验证程序的设计、验证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新检验程序的可接受性能标准。验证 结果应证明该 检 验程序可用于检测或准确分析待测物的特点,通常 验证计划和可接受标准应在验证开始前确定。验证计划和可接受标准应与该分析物 相关 的 国家 /行业标准 /权威出版物等 保持一致。定义可接受标准的方法之一是根据医学
5、和临床要求确定总 允许误差,但通常应用于定量 检测 。定性 检测 的可接受标准可以用一致性(符合率)表达。 CNAS-GL41:2016 第 3 页 共 13 页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检验程序验证所使用的标本应为合格的临床标本或从回顾性 /前瞻性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标本的采集应符合国家、地区法规要求。已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性能的标准菌株或质控品(如国家或地方临床检验中心使用过的质控菌株)也适用。 在少数情况下 ,对大量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除了需要临床患者标本,还可能会用到存档和 /或回顾性标本。另外,类似的标本可通过使用添加基质的标本
6、和标准菌株获得,不建议只使用标准菌株进行验证。 可 在阴性标本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分 析物以获得模拟阳性标本。 4.3 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 证 ,并由 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 操作 。检 查 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 样品及 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 并 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进行 操作。 4.3.1验证要求 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 /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如果没有可获
7、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 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若实验室同时开展 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应 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内 部 比对。 4.3.2比对方案 4.3.2.1样品数量 每项检查应 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 ,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 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 样品 ,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检验程序 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 ,由 本 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 验 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结果报告 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 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
8、”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 每项检查的 比对 结果符合率 80% 。 4.4 分离培养 4.4.1血培养 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CNAS-GL41:2016 第 4 页 共 13 页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血培养性能验证常用留样验证和血培养系统平行比对两种方法。血
9、培养系统平行比对用于评估验 证系统和参比系统检出细菌能力的一致性,但需要样本量大,临床采样有难度。留样验证的优点则在于可评估其检测不常见病原菌的能力。实验室可根据医院病人数量和地区、病种特征等具体情况和两种方法的特点选择其中一种适宜的验证 方法,或两种方法同时应用。 4.4.1.1留样验证 4.4.1.1.1验证要求 验证应覆盖临床常见微生物 ,需氧成人 /儿童血培养瓶验证菌株应包括需氧 /兼性厌氧革兰阳性菌、需氧 /兼性厌氧革兰阴性菌、苛养菌 (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和真菌,厌氧血培养瓶验证菌株应包括兼性厌氧革兰阳性菌、兼性厌氧革兰 阴性菌、专性厌氧菌,其他特殊用途血培养瓶参照厂
10、家要求选择合适类型菌株进行验证。每种类型至少株,总体不少于 15株。应尽可能使用真实 患者 的临床分离菌株(性能验证用临床 留样菌株 宜 经质谱或 DNA序列分析 确认)。 对于特殊、苛养菌可使用标准菌株或质控菌株 。 某些特殊菌株需要在培养瓶中加入无菌、未使用抗生素的 厂家推荐血液标本,如不加可能不生长,如流感嗜血杆菌。 4.4.1.1.2验证方案 模拟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细菌含量,用留样菌株进行一系列稀释,接种细菌 的最终 浓度为 5-30CFU/瓶 。若苛养菌需添加适量的新鲜无菌血液(成 人瓶 5-10ml,儿童瓶1-3ml)后置于血培养系统上进行培养、检测。 4.4.1.1.3可接受标准
11、 如果在厂家说明书规定时间内检测出所有菌株则该方法通过验证。 3 天时间应足以检测出至少 95%的临床相关细菌 , 须具备苛养菌、真菌、厌氧菌等的检出能力。 若未能检出 应使用相同菌株进行重复试验来 验证 。若仍不能检测,实验室和 /或制造商应在临床使用该系统前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血培养仪 升级, 原系统和新系统的差别不大,培养瓶也没有改变,那么由供应商技术代表核查仪器性能即可,无需再次验证。功能核查将对孵育 系统 和光学系统以及软件是 否按照制造商 规定 运行进行评价。 4.4.1.2 血培养检测系统比对 4.4.1.2.1验证要求 因 血培养检测系统比对 要求较高, 并非强制要求执行。 同一
12、厂家由同一系统控制采集数据的多个血培养模块不需进行比对。 检测系统比对 允许根据 患者 情况和实验室条件来评价新系统的 性能 ,通常比对 所需临床标本数量应 100 例。 4.4.1.2.2验证方案 CNAS-GL41:2016 第 5 页 共 13 页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同 一病人按照同样的采血方法采集血液标本,接种验证血培养瓶和参考血培养瓶中,分别放入各自的培养系统上进行培养、检测。 4.4.1.2.3可接受标准 与参考方法相比,新培养系统检测符 合率至少为 95%。如果未能满足性能要求 ,则该实验不能通过验证或者制造商和 /或使用
13、者须采取正确的纠正措施并再次进行验证。 4.4.2 一般 培养 ( 非血液标本 ) 一般培养包括各类标本(痰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组织等)的细菌 (含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 、 真菌 、支原体 等 的 培养。培养程序包括标本处理、接种、培养基选择和适宜培养条件 (温度、气体等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标本微生物培养检验前应针对培养目的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可采用培养基验证方法对培养程序进行验证。 使 用质控菌株或留样菌株模拟 标本 进行培养,验证 该培养程序 是否满足检出 性能 要求。 4.4.2.1验证要求 每项检查每种样品类型至少
14、1份标本。 培养基根据其用途主要分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和非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包含能够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或化学试剂,非选择性培养基则不含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能够促进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无论商品化培养基还是自配培养基,都需要在使用前对培养基性能进行验证,验证菌株可选择质控菌株或临床菌株。 对于某些苛养细菌专用培养基,实验室必须确定该培养基能保证对应苛养细菌的生长。如:厌氧 菌、百日咳博德特菌、弯曲菌、螺杆菌、军团菌、淋病奈瑟菌、以及其他需要特殊生长条件的细菌。而对于一些非选择性培养基,如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保证其能支持大部分细菌的生长。 4.4.2.2验证方案 标准 菌株、能力验
15、证 /室间质评活动使用的菌株、从临床病人标本分离的具有稳定表型的菌株均可用做验证菌株,实验室对其生化特征及鉴定结果应做好相关记录。 4.4.2.2.1直接接种法 按照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 SOP直接接种菌株至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如果使用直接接种,应谨慎操作。接种菌量过多或者过少都将掩盖培养基的促进或抑 制生长的特性。如果在使用直接接种法时出现验证不合格,则改用标准化 菌悬液 进行验证。 4.4.2.2.2标准化菌悬液法 不同实验室之间可进行标准化 菌 悬液验证比对。较高浓度的菌悬液能够较好测试选择性培养基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的能力。较低浓度的菌悬液则能够验证非选择性培养基充分支持细菌生长的
16、能力。 第一步:菌悬液的准备 CNAS-GL41:2016 第 6 页 共 13 页 2016 年 05 月 30 日发布 2016 年 07 月 01 日实施 ( 1)直接菌落法:使用培养 18到 24个小时的菌落,在 0.85%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菌悬液,使其浊度达 0.5麦氏浊度。 ( 2)生长法:从 24h 培养物中接种 3到 5个菌落至无菌肉汤以此制备悬浮液。孵育 数小时使其浊度达 0.5 麦氏浊度。 第二步:接种 ( 1)验证非选择性培养基 用无菌肉汤或者生理盐水将 0.5麦氏单位菌悬液进行 1:100稀释,每个测试平板接种 10 l( 0.01ml)悬浮液,均匀涂布。如果菌落过密,
17、则可将菌液稀释 1000倍后再接种。 ( 2)验证选择性培养基 用无菌肉汤或者生理盐水将 0.5麦氏单位菌悬液进行 1:10稀释,每个测试平板接种 10 l( 0.01ml)悬浮液。如果菌落过密,则可将菌液稀释 100倍后再接种。 ( 3)验证培养管 用 10 L( 0.01mL)未稀释的 0.5麦氏浊度悬浮液进行 接种。 培养温度、气体条件和培养时间执行实验室 SOP文件规定。 4.4.2.3可接受标准 4.4.2.3.1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验证菌株长势良好、 菌落大小 与预期相符、菌落形态典型,并且能够抑制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可判定性能符合要求,验证合格。 4.4.2.3.2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上
18、验证菌株长势良好、 菌落大小 与预期相符、菌落形态典型,血培养基上的溶血类型符合,可判定非选择性培养基验证合格。 4.4.3活菌计数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对中段尿、肺泡支气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 活菌计数 。 活菌计数 定量培养除验证对病原菌的分离能力外 ,还需对定量接种环进行验证。 定量接种环不如 微量加样器准确,但仍不失为半定量培养或者稀释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允许 20%误差存在时可以使用定量接种环。 4.4.3.1 验证要求 定量接种环使用前应进行验证 (使用微量加样器只需计量检定) , 一次性定量接种环每批次应抽样验证。 4.4.3.2 验证方案 可以采用钻头法和浸染法两种方法,钻头法适用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AS GL41 2016 临床 微生物 检验 程序 验证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