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学案.doc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学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2(2)魏源的主要思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b)(1)康有为1895 年发动“公
2、车上书” ,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1898 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 ,用孔子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3)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严复:1898 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他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
3、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加试】(c)(1)兴起背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2)内容及传播1894 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3 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宣传革命思想。1905 年,同盟会成立,正式将“建立民国”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19051907 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的论战,大大
4、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1)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2维新思想的四大特色(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
5、方式挽救民族危亡。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1)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加试题)(20184 月浙江选考,27)20 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
6、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抓题眼 “20 世纪初叶” “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是论著的核心立意。找错点 20 世纪初,中国盛行四种救国思潮,即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实业救国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贯穿主线是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A 项与此主旨一致,B、C、D 项与“20 世纪初呼吁革命”的史料信息不符,故答案为 A。答案 A弥补短板“孤史不足为证!”史料需要考证,对历史结论的分析更要有辩证的历史思维
7、。实践表明,查找原始材料、弄清本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既不可望文生义,又不4可过度解读。通过基于史实、证据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实现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培养创新品质。1(201711 月浙江选考)20 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 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 。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8、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答案 C解析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后所带来的影响,对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使得变革思想广泛传播,故答案为 C。2(2018金华十校选考交流)清末维新运动中,倡导者们为了减少变革阻力,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是( )A 变法通议 B 孔子改制考C 校邠庐抗议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答案 B解析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3(20184 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
9、到来,自 1885 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 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 ,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
10、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考点二 孙中山与新旧三民主义1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
11、要史实【加试】(b)(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905 年 8 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在东京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
12、级共和国宣告诞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3 月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3)捍卫民主共和二次革命:1913 年 7 月,孙中山组织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1915 年,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签订“二十一条” ,参加反袁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 ,孙中山于 1917 年和 1920年两次发起护法运动。(4)促成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
13、实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6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思想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飞跃。2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加试】(c)(1)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2)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3)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对孙中山历史功绩的评价【加试】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救国救民奋斗了一生。其历史功绩如下:(1)领
14、导了一系列反清斗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在 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3)促成国共合作,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4)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撰写了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一系列理论著作。(5)具有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2 “孙中山精神” 【加试】(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的民族
15、精神。(3)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4)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3多视角认识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7(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6、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1(201711 月浙江选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答案 C解析 材料中主要提到保障工人、农民的权益,并未提到通过立法方式保障农民的权利,故答案为 C。2(20174 月浙江选考,11)20 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
17、帜”是( )A “民主共和”B “革命统一战线”C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D “工农武装割据”答案 C解析 20 世纪初的革命,指 1924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式下,以国共合作为内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进行的,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故选 C 项。3(加试题)(201711 月浙江选考,26)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 ,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
18、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B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以各种方式存在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8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答案 B解析 历史事实的叙述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依靠想象,排除 A 项。历史学的追求不单是历史的观点与总结,要得出结论必须结合相关的所有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信息,任何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独立的,所以要结合各
19、种细节详细考证,故排除 C 项。历史研究包括文献资料、档案记录和口述历史,但是口述历史较少,并非所有的历史研究都有口述历史佐证,故排除 D 项。4(加试题)(201610 月浙江选考)1905 年, 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 “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 。 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和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答案 C解析 “根本目的”多从阶级
20、属性及其核心追求方面去解读,1905 年民报创立,其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潮的主阵地,从这一角度分析备选项,可知 C 项最佳。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1)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8 年,鲁迅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者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
21、号。1917 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3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20 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人介绍马克思。(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9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3)1918 年,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4)1919 年, 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 20
22、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 年到 1919 年,民主主义者学“思想文化” 。(4)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3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阶层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3、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1(201711 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 “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10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
24、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到“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研究学术的人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有志于上进”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学术研究风气,注重科学研究,D 项与题意无关;而题目中并未提到文学革命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排除 A、C。故答案为 B。2(20174 月浙江选考,1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板块 近代 世界 中国 16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孙中山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