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十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十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十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主题十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题组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12,1 分)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答案 A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 A。2.(2016山东泰安,26,1 分)20 世纪 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2、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答案 C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 世纪 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联系课本知识可知,1978 年,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首先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故选 C。3.(2015陕西,16,2 分)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2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
3、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答案 D “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是指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该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A 项是在 1961年,改革开放前。B 项是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 项是在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故选 D项。4.(2015山东莱芜,12,2 分)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4、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案 D 依据材料“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亡党亡国”分析,可知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选 D。5.(2015福建龙岩,11,2 分)下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阶级斗争领域B.经济建设领域C.组织路线领域D.法制建设领域3答案 B 解题时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判断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所学可知,这次
5、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 符合题意。6.(2018福建,33,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列宁论粮食税: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
6、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摘编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材料三 表 2时间 历史事件1980年 建立深圳、厦门等 4个经济特区1984年 开放广州、福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材料四 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地,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7、2 分)4(2)根据材料二,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改革在农业方面的相同之处。(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4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4 分)答案 (1)思想路线:实事求是。(2 分)(2)相同之处:对农业政策的调整;重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关注农民、农业问题。(4 分)(3)特点:逐步推进;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4 分)(4)作用: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8、;为港、 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4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进行回答;第(2)问可从政府对政策的调整、政策调整的作用等方面回答;第(3)问考查的是地方史内容,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并结合材料三中福建本地的发展情况作答;第(4)问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的相关内容回答。7.(2018江西,17,6 分)(6 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一船红天下 万众跟党走材料二 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
9、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1 分) 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1 分)(2)材料二反映了这次会议的哪些内容? (2 分) (3)依据材
10、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2 分)答案 (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解决军事路线的错误问题(或批判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第(1)问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下的文字“一船红天下 万众跟党走”可判
11、断出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共“一大”的召开,第二小问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根据材料二中“解决军事路线问题”等分析作答。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可知该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实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8.(2016山东聊城,32,6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公有制经济年份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978 56.2 42
12、.9 0.91997 41.9 33.9 24.22005 31.0 8.0 61.0改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6材料二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 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 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摘自曹文柱 杨宁一主编历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4 分)(2)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 分)答案 (1)材料一中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
13、升)(2 分)材料二中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或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2 分)(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2 分)(仅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得 1分)解析 第(1)问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在答“变化”题型时,应遵循从“什么”变到“什么”。通过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有减小的趋势,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有增大的趋势。分析材料二,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第(2)问考查变化的原因,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应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14、容、影响方面进行概括、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题组二 改革开放1.(2017广东,17,3 分)20 世纪 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 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答案 B 本题关键信息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题干中中国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即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这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故选 B项。家庭
15、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变化,排除 A项;C项是在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后出现的;D 项是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72.(2017新疆乌鲁木齐,9,2 分)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 亿千克1981年产粮 6.70 亿千克1982年产粮 7.15 亿千克A.实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读表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安徽凤阳县”和表中
16、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开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获得了连年大丰收,故 C 项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实行的;1958 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破坏;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针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实施的战略,故 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3.(2017贵州贵阳,19,2 分)导致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年份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国内生产值(亿元) 3 624 20 370 102 398 421 3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17、支配收入(元)343.4 1 826 7 073 28 762A.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8B.实行改革开放C.依靠苏联援助发展经济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答案 B 表格数据反映出国内生产值持续上升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持续增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正确答案选择B。4.(2017江苏南京,11,1 分)“1984 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 1000亿元,比 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答案 C 1980 年,我国在广东
18、深圳、珠海、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故选 C。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实行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从 1985年起全面展开,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5.(2017江苏苏州,12,1 分)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江苏省 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B.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C.中国加入 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读图能力。通过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1992 年以来,江苏省
19、GDP持续快速增长,联系课本知识可以得出结论,1992 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9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答案为 D项。A 项中开放沿海城市是 1984年作出的决定,B 项中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 1990年中央政府的决定,C 项中国加入 WTO是在 2001年,均与柱状图中的时间不符。6.(2017湖南衡阳,3,2 分)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
20、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答案 D 解答本题注意“改革开放之后”,即要反映 1978年之后的社会生活情况。分析选项可知 A是对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完成的写照;B 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上山下乡”有关;C 同 20世纪 50年代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这些均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开始走向富裕和幸福的生活。7.(2016江苏南京,10,1 分)下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A.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答案 A 据示意图可知 19801994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上升。结
21、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之后深圳经济不断发展,故正确答案选择 A。8.(2016广东,16,3 分)读下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 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日本(18.9%)中国内地(19.3%)中国内地(28.7%)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10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B.改革开放的实施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中国重返联合国答案 B 根据比率表中提供的数值可以看出,中国内地在
22、香港的贸易中所占比率逐渐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故选 B。9.(2016江西南昌,8,1 分)从 1978年到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 39.789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 2.5亿人减少到 1479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答案 D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一五”计划于 1953年开始施行;三大改造于 1956年底完成;“一国两制”提出于 20世
23、纪 80年代初,且其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A、B、C 均排除。故选 D。10.(2016湖南长沙,18,3 分)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中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率表农村(家庭收入) 17.6%收入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农村 8.9%消费水平城镇 4.5%A.土地改革的完成B.土地私有制的实行11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 D 表中的数据说明了当时农村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增长率均高于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在中央的指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
24、渐推广到全国农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D 正确。11.(2015山东临沂,15,2 分)关于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答案 A 依据图文可知漫画表现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因此 A项表述正确。B 项错在“缩小”,C 项错在“单一”,D 项说法明显错误。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专版 2019 中考 历史 复习 主题 十一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备用 题库 模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