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8 湖南长沙,16,3 分)下图是 1914 年 12 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2.(2018 福建,13,2 分)下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A.1921 年 B.1922 年 C.1931 年 D.1932 年23.(
2、2018 陕西,16,2 分)1912 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4.(2018 河南,8,1 分)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A.书信往来彻底结束B.社会礼仪发生变化C.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D.出现了新兴的职业5.(2018 广东,10,3 分)1912 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
3、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6.(2018 北京,13,1.5 分)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1889 年 544 9 11 0 0 01926 年 14 600 0 0 3 459 3 936 922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37.(2018 山东潍坊,9,2 分)1882 年
4、 10 月 24 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8.(2018 云南,11,2 分)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鲁迅 B.聂耳C.冼星海 D.徐悲鸿9.(2017 广东,13,3 分)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个人是( )A.张謇 B.张之洞C.詹天佑 D.李鸿章10.(2017
5、 山西,6,2 分)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11.(2017 山东潍坊,8,2 分)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这一规定体现了(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12.(2016 陕西,14,2 分)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
6、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4B.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C.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13.(2016 辽宁沈阳,3,2 分)一九 一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一九 三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 ;一九 五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 ,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A.教育 B.外交C.娱乐 D.习俗二、非选择题14.(2018 山东潍坊,27,18 分)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
7、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 世纪 70 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 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
8、了修筑 10 万英里(约 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 1 万余公里。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 1978 年 10 月 22 日至 29 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日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0月 26 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据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旗帜(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4 分)概括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2 分)5(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
9、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4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我们现在很需要跑”?(4 分)我们是怎样“跑”起来的?(2 分)15.(2017 河南,22,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材料二 1865 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 1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专版 2019 中考 历史 复习 主题 近代 经济 社会生活 教育 文化事业 发展 全国 考题 模拟 试题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