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 T0497-2010 水中铅、镉和砷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结果报告.pdf
《CNAS T0497-2010 水中铅、镉和砷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结果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AS T0497-2010 水中铅、镉和砷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结果报告.pdf(5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CNAS T0497 水中铅、镉和砷检测能力验证 计划结果报告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二 O 一 年二月 组织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能力验证负责人:翟培军 联系人:何平 /王忠 联系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南花市大街 8 号 邮政编码: 100062 联系电话: ( 010) 67105290、 67105291 传 真: ( 010) 67105055、 67105053 实施机构: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技术负责人:吴忠祥 联系人:马小爽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 1 号 8 信箱 邮政编码: 100029 联系电话: ( 010) 846
2、43412、 84665741 传 真: ( 010) 84643412、 84628431 技术专家:田 衎、张 萍、田 文 统计专家:马小爽、邱 争 目 录 一、前言 .1 二、本次计划的特点 .1 三、统计分析的设计及能力评价原则 .3 四、统计处理结果及结果评价 .4 五、技术分析和建议 .6 六、附录 .9 附录 A、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和统计处理 .9 A1、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及结果评价统计表 .9 A2、参加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分数柱状图 .27 附录 B、样品制备和均匀性检验 .39 B1、样品制备报告 .39 B2、均匀性检验报告 .39 附录 C、相关文件 .52 C1、被测物品接收
3、状态确认表 .52 C2、作业指导书 .53 C3、结果报告单 .54 附录 D、参考文献 .55 1一、 前言 本报告是对 CNAS T0497水中铅、 镉和砷检测 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总结,由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IERM)负责起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秘书处审核并批准发布。 CNAS T0497水中铅、镉和砷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由 CNAS 组织, IERM负责协调及实施。 CNAS 依据 ISO/IEC 导则 43: 1997 的要求运作能力验证计划。 CNAS RL02:2007能力验证规则规定申请认可和获准认可的实验室必须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包括 CNAS 组
4、织实施或承认的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证明其技术能力。只有在能力验证活动中表现满意,或对于不满意结果能证明已开展了有效纠正措施的实验室, CNAS 方受理或予以认可;对于未按规定的频次和领域参加能 力验证的获准认可实验室, CNAS 将采取警告、暂停、撤销资格等处理措施。对参加了 CNAS 组织及其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且有稳定满意表现的机构,在 CNAS 的各类评审中可适当根据情况简化相关项目的能力确认过程。 获 CNAS 认可的实验室,在参加能力验证中出现不满意结果时, CNAS 要求其立即停止在相关项目的证书 /报告中使用 CNAS 认可标识,并按其体系文件规定程序实施有效纠正
5、措施。 实验室只有将实施纠正措施的记录以及纠正措施有效性证明材料在规定期限内报 CNAS 确认后,方可恢复使用认可标识。 如果实验室的结果虽为不满意, 但仍符合认可项目依据标准所规定的判定要求,实验室可向 CNAS 提出,经 CNAS 确认后,可恢复使用认可标识,但实验室仍需采取相关改进措施;对于出现可疑结果的机构, CNAS 建议其采取相应的自查措施。 二、本次计划的特点 1、目的和意义 针对近期湖南浏阳发生的镉污染、陕西凤翔、湖南武冈发生的血铅超标等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为配合国家对重金属污染控制要求, IERM 与 CNAS 共同组 2织开展了本次专项能力验证计划,要求所涉及检测项目已获
6、CNAS 认可或已申请 CNAS 认可的实验室必须参加。 铅、镉和砷三种元素为水和废水常规检验项目,在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多个水环境标准中均规定了其浓度限值,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相关实验室应具备检测这些元素的能力。 2、参加实验室的范围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共有 462 个实验室报名参加, 460 个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报告了检测结果, 其中 435 个实验室已获 CNAS 认可, 占参加实验室总数的 94.6; 121 个实验室来自环境监测部门,占参加实验室总数的 26.3, 112 个实验室来自卫生疾控部门,占参加实验室总数的 24.
7、3、 115 个实验室来自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占参加实验室总数的 25.0。 3、样品情况描述 本次计划共制备了同一浓度水平的 4 种不同浓度的检测样品, 并将参加实验室随机分为 4 组,每组实验室检测其中一种浓度的检测样品。检测样品采用125mL 进口聚乙烯瓶分装,分发前已由 IERM 技术专家进行了均匀性检验。 4、计划测试项目和要求 本次计划为水中铅、镉和砷检测,我国目前已发布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因此本次能力验证计划不限定检测方法, 但建议参加实验室按
8、照日常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5、保密性 为了保护参加实验室的权益, 本次计划对正式报名参加的每个实验室均赋予一个代码,代码为 001 462。本报告在说明与实验室有关的检测结果、结果评价等时,均以上述代码表示参加实验室。 203、 433 实验室因自身原因未能报告检测结果,该代码此后将不再出现。 6、日程安排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于 2009 年 11 月 30 日截止报名, 12 月 7 日向参加实验室发送样品及相关作业文件,并要求参加实验室 12 月 21 日前回馈结果。 2010 年 2 3月完成本次能力验证计划报告的编写。 三、统计分析的设计及能力评价原则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统计分析采用稳
9、健( Robust)技术处理,即采用稳健统计的中位值为指定值,标准化四分位距( NIQR)为变动性度量值(目标标准偏差) 。参加实验室的 z 比分数值按下式计算: z=(x-X)/ 式中: x-实验室测试结果; X-指定值; -变动性度量值(目标标准偏差) 。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涉及的统计量有结 果数、中位值、标准化四分位距( NIQR) 、稳健的变异系数( CV) 、最小值、最大值和极差等。各统计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方法参见 CNAS GL02:2006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以 z 比分数评价实验室的结果,即: z 2为满意结果; 2 z 3 为有问题结果;
10、z 3为不满意结果(离群值) 。 为了清晰表示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将 z 比分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作柱状图(附录 A2) ,每个柱条标有该实验室的代码。从该柱状图上,每个实验室很容易将其结果与其他参加实验室进行比较, 了解其结果在本次计划中所处的水平。 4四、统计处理结果及结果评价 1、主要稳健参数的统计结果 本次计划的主要稳健统计参数的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详细统计表图参见附录 A。 表 1、主要稳健统计参数汇总表(浓度单位: mg/L) 组别 元素 结果数 中位值 NIQR RCV 最小值 最大值 极差 铅 114 0.894 0.016 1.8% 0.803 1.30 0.
11、497 镉 114 0.106 0.004 3.3% 0.0945 0.133 0.0385第一组 砷 110 0.0810 0.004 5.5% 0.0622 0.151 0.0888铅 114 1.10 0.037 3.4% 0.900 1.29 0.390 镉 113 0.124 0.004 3.6% 0.104 0.169 0.065 第二组 砷 110 0.0704 0.002 3.3% 0.0594 0.0983 0.0389铅 114 1.18 0.030 2.5% 1.05 1.28 0.23 镉 110 0.115 0.003 2.6% 0.0741 0.126 0.0519
12、第三组 砷 112 0.0605 0.002 4.1% 0.0429 0.0847 0.0418铅 114 0.856 0.016 1.9% 0.736 1.20 0.464 镉 113 0.134 0.004 3.3% 0.107 0.157 0.050 第四组 砷 113 0.0930 0.003 3.5% 0.0648 0.110 0.04522、参加实验室总体结果评价的统计结果 本次计划共有 437 个实验室检测了全部 3 种元素, 其中 297 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均为满意结果,显示其较强的检测能力。 参加实验室的结果评价如表 2、表 3 所示。 5表 2、参加实验室的总体结果评价统计
13、表 满意结果 有问题结果 不满意结果 组别 元素 结果 总数 结果数 满意率 结果数 可疑率 结果数 不满意率铅 114 90 78.9% 5 4.4% 19 16.7% 镉 114 94 82.5% 7 6.1% 13 11.4% 第一组 砷 110 89 80.9% 14 12.7% 7 6.4% 铅 114 95 83.3% 12 10.5% 7 6.1% 镉 113 100 88.5% 8 7.1% 5 4.4% 第二组 砷 110 88 80.0% 8 7.3% 14 12.7% 铅 114 100 87.7% 9 7.9% 5 4.4% 镉 110 95 86.4% 5 4.5%
14、10 9.1% 第三组 砷 112 88 78.6% 10 8.9% 14 12.5% 铅 114 98 86.0% 7 6.1% 9 7.9% 镉 113 103 91.2% 6 5.3% 4 3.5% 第四组 砷 113 100 88.5% 6 5.3% 7 6.2% 表 3、结果不满意与有问题的实验室代码汇总表 元素 结果不满意的实验室代码 结果有问题的实验室代码 铅 006、 014、 020、 032、 043、 050、 063、067、 095、 097、 149、 161、 177、 192、202、 213、 216、 229、 232、 257、 271、290、 324、
15、 330、 341、 355、 361、 376、391、 399、 404、 408、 418、 438、 442、456、 458、 460、 461、 462 001、 018、 029、 039、 045、 053、 057、068、 072、 099、 104、 164、 180、 195、206、 231、 235、 238、 245、 258、 264、279、 285、 292、 307、 308、 313、 353、362、 382、 387、 425、 454 镉 014、 029、 067、 073、 078、 129、 133、143、 149、 161、 214、 2
16、24、 238、 250、257、 259、 271、 275、 276、 278、 279、285、 287、 295、 307、 311、 326、 373、376、 389、 418、 438 020、 051、 055、 057、 062、 068、 086、111、 114、 117、 123、 177、 185、 187、202、 221、 232、 237、 258、 313、 324、330、 343、 363、 391、 442 6砷 018、 033、 049、 068、 074、 085、 100、103、 127、 176、 187、 199、 224、 229、232
17、、 245、 255、 258、 262、 276、 282、283、 285、 313、 321、 324、 336、 343、347、 348、 354、 365、 370、 371、 382、388、 390、 391、 406、 412、 418、 438006、 009、 023、 031、 042、 045、 055、062、 073、 087、 104、 129、 149、 156、162、 164、 175、 182、 214、 220、 221、227、 241、 248、 271、 277、 279、 326、330、 361、 380、 398、 399、 432、 43
18、4、448、 454、 461 五、技术分析和建议 本次计划未限定检测方法, 但建议参加实验室选用平时提供检测服务时经常使用的检测方法, 其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能客观反映参加实验室的实际检测能力。在本次计划中,参加实验室检测铅和镉两种元素的方法主要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质谱法;检测砷元素的方法较多,主要为原子荧光光谱法,也有一些实验室采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质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不过代码为 408 和 436的实验室在分别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7485-1987)和银盐法( GB/T 5009
19、.11-2003)检测砷元素时,未能检出。参加实验室选用检测方法的统计情况如表 4 所示。 表 4、实验室检测方法统计表 序号 检测 元素 结果数 检测方法 结果数 百分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0 78.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5 13.2% 铅 1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 7.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0 78.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5 13.2% 镉 1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 7.9% 原子荧光光谱法 81 7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5 13.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 1.8% 第一组
20、 砷 1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0 9.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0 78.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8 15.8% 第二组 铅 1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5 4.4% 7原子荧光法 1 0.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1 80.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7 15.0% 镉 1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5 4.4% 原子荧光法 83 75.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0.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8 7.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6 5.5% 砷 1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2 10.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0 78.9% 电感耦合等离子
21、体发射光谱法 15 13.2% 铅 1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9 7.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6 78.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6 14.5% 镉 1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8 7.3% 原子荧光光谱法 86 76.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 8.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9 8.0% 第三组 砷 1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8 7.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1 79.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3 11.4% 铅 1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0 8.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0 79.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3 11.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AS T0497 2010 水中 检测 能力 验证 计划 结果 报告
